王李俊 楊琴 朱盼
為探索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措施,提出構建以“師承教育”為主的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主要策略是:轉變觀念,明確培養目標;多元視角,構建培訓體系;強化管理,完善考評和激勵機制。
師承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中醫藥行業應用型人才,在目標上突出專業性、實用性。相對于本科院校注重理論研究人才的培養,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更注重專業技能的教學。因此,科學系統的建立起師資培養體系,打造一支既能講又能練,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從中醫藥師承教育的視閾,探討尋求切實有效的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途徑。
一、轉變觀念,明確培養目標
1.學校領導要做好師承教育的決策工作
一是要認識到“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學校領導要充分理解“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將師承教育作為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重要措施,制定出有利于學校師資長遠發展的目標與規劃。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開展師承教育的投入。要滿足開展教育活動的師資、設備和資金需要,保證教育質量和實際效果。同時采取與醫院和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將醫院、企業內的技術人員請進校內作為教師跟師的對象;或與專業匹配的本科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派教師去進行短期跟師學習。
三是學校領導要為師承教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環境。可與塑造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加大宣傳力度,開展系列活動,營造學習氛圍。要充分發揮中醫藥行業的特點,用文化傳承的方式,通過耳濡目染讓廣大教師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師承教育的活動中來。
2.學校師資培養機構要做好師承教育的實施工作
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師承教育的設計。要把握本校師資隊伍的實際情況,按照教師發展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及特征,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多方面的培養。對新入職的教師,讓其跟著中年資的專業教師學習,培養的重點放在教學實踐能力的實際應用和校園文化的熏陶上,使其能夠承擔課程教學工作。對入職10年內的青年教師,可通過跟師高年資的教師,重點加強教學理念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為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奠定基礎。對中青年骨干教師,可直接跟師老專家進行較高層次的培養,不斷提高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幫其成為未來的專家,從而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和科研創新水平的發展。
二要保證師承教育活動的實施。根據“雙師型”教師的實際需要,提供多樣化的培養方式,充分利用學校各項資源,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地點和人員。既要有針對性的選擇跟師學習的內容,以滿足“雙師型”教師個人發展和學校發展的需要。又要注重建立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導師隊伍,分層次“以老帶新”。更要保證師承教育時間安排上的靈活性,提高培訓效率。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師承教育制度體系,讓師承教育活動有章可循,規范運行。
二、多元視角,構建三級培養體系
1.以學校特色為本構建的師承教育體系
學校作為教師發展的根本,就要先從學校的視角出發,著眼學校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自身豐富的特色。學校特色的彰顯源于“雙師型”教師教育教學特色的形成。因此,“雙師型”教師培訓工作中,一定要建立起由學校主導,具有本校特色且相對獨立的培養體系。
一是進行校本研究。通過組織校本研究,讓教師深入了解學校的培養目標、發展方向、自身條件、可用資源、師資水平、社會需求和特色文化。這樣既可讓“雙師型”教師明確自身的發展需求和目標,又可幫助學校確立自己獨特的發展方向。
二是在教師中進行特色教育。把中醫藥文化傳承和學校教育科研改革成功經驗納入師承教育中。要把中醫藥文化融入學校的各項活動和工作,讓專業教師深入了解中醫藥文化,為其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奠定文化基礎。還要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優勢,依托學校為基地建立中醫藥流派傳承研究室,將學校在臨床實踐研究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內化為廣大“雙師型”教師的經驗,進而促進“雙師型”教師水平的提高。
2.以教師發展為綱構建的師承教育體系
師承教育被認為是一種能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通過由專業素養優良的高年資教師與中青年教師結成幫扶的師徒關系,能從各方面對年輕教師予以幫助和指導,使他們盡快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要求,而且這一培養模式效果好,費用低,不會太影響本職工作,對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就利用學校現有師資資源,在專業教師中確定“以老帶新”的結幫對子,促進新、老教師共同進步。
3.以臨床實踐為主構建的師承教育體系
一是面向臨床,突出中醫藥特色。采取校本培訓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強化中醫藥基礎理論學習和中醫藥臨床技能的掌握,提高專業教師對中醫藥的熱愛程度、理論水平及臨床診治能力,著力培養“理論寬、臨床專、能力強、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師。
二是名師帶徒,注重言傳身教。師承教育的核心在于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迅速而準確地掌握導師的中醫思維方式和臨床技能。在導師遴選上必須本著“有德行、有意愿、有能力、有病人、副高職稱以上”的原則,真正做到名師帶徒。
三是傳承文化,要求實踐優先。加強對專業教師中醫經典、中國傳統文化、校園特色文化等內容的培訓。強調尊師重教,重視人文教育,以達到提升“雙師型”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目的。同時,加大臨床實踐技能的訓練,加強理論與臨床的結合,真正做到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雙向提高。
三、強化管理,完善師承教育考評和激勵機制
師承教育作為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其得以高效、有序的實施,就要求學校確立“雙師型”教師在師承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調動“雙師型”教師對跟師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要強化“評價制度”。加強對師承教育的需求分析,要引導教師把自我發展需要和學校的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加強對培養過程的監督。最后要對師承教育的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確保教學與臨床緊密結合,教學與臨床雙肩挑,確保“產、學、研”三個方面的綜合提高。
其次,要啟動“名師工程”,重視學科(專業)帶頭人培養,從師德水準、學歷水平、智能結構、教學能力等方面全面考慮制訂名教師標準,采取有力措施,創造良好成才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李俊,楊琴,艾瑛,鄒立君.淺談校本培訓在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
本文為“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師承教育視閾下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11ZD035)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