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虹
在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布置中,我們應注重課內外聯系、學科間整合、校內外溝通,力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評介多元,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促進學生多元文化知識的獲取,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減負作業層次性實踐性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要通過減輕課業負擔,保證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現在,課堂的教學觀念,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但學生的語文作業依然沿襲著鞏固掌握知識這一傳統的學習途徑,所以我們必須深刻反思,我們要本著教育“尊重每一個人的不同的成長”的目標,設計形式多樣、內容現實有趣,又富有探索和思考的作業。
一、布置作業要有層次性
在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布置中,我們應注重課內外聯系、學科間整合、校內外溝通,力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評介多元,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促進學生多元文化知識的獲取,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新課程下,語文作業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在教學中,我利用教材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由課內精讀向課外博覽延伸,從縱向和橫向進行擴展閱讀。給學生提供閱讀交流的平臺,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促使學生廣泛閱讀,獲得豐富的語言積累,提高認識,陶冶情操。例如,學了《只有一個地球》,可讓學生設計一則宣傳環保的廣告,廣告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形;學了《向往奧運》,可讓學生為2008年奧運會設計吉祥物或會徽、獎牌等。
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個性千差萬別,這種人體的差異性,決定了設計語文作業應有一定的層次性。我的做法是:
1.基本題加附加題。例如,教學《瀑布》一文后,我設計的基本題為:背誦、默寫《瀑布》。附加題為:一是摘抄其中的比喻句,并說說好在哪里?二是讀一讀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想一想這兩位不同時代的詩人眼中的瀑布有何不同。
2.必答題加自選題。如在寫作文《柳梢子》之前,我要求學生在課外摘抄關于春天的一些詞語,小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可各人自己掌握。這樣的作業具有較大的彈性。在最后的匯報中,全班共摘抄贊頌春天的詞語一百多個,大大豐富了作文的詞匯。參差的預習題,各人可自由選做。
二、作業布置要有實踐性
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就是鞏固和獲取知識的過程,而要獲取完整的知識,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完成。所以,語文作業的設計必須確定實踐第一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提高語文素養,如婦女節、兒童節、教師節到來之際就可讓學生設計賀卡,寫上賀詞,并看誰做得好、寫得好。春天里學校內外鳥語花香,春光明媚,就可讓學生觀察花如何開、草如何長,并寫一篇段作文。另外,還可以設計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作業,如可讓學生走上街頭,做一個“錯別字糾察員”。這些作業,貼近學生的生活,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能激發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熱情。如《十年后的禮物》一文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如果有一天達格妮見到了音樂大師愛德華?葛利格,他們見面時,會有些什么神態、語言、動作,讓學生通過合理想像續寫課文,這一作業,完全展示了學生的個性,獨特的表現形式。
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作業的設計也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我教古詩《望廬山瀑布》這篇課文后,就這樣引導學生:大家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學習這首詩后的收獲,喜愛美術的同學可以把它畫出來;喜好文學的同學可搜集資料出一期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知識小報,也可把它寫成想像作文。這樣,學生必然情緒高漲,各顯神通。
知識之間都是有關聯的,課文只是給了學生一個范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這一范例,必須讓他們擴大眼界,了解許多相關知識。因此,作業設計要有延展性。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之前,我就讓學生或到圖書室查找資料,或上網搜尋有關地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這一作業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本著在實踐中形成語文能力的思想,我將語文作業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家庭生活、社會實踐中發展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我常組織學生開展野炊或郊游活動、上街消滅錯別字活動、宣傳市民公約活動、語文小制作活動、實地調查訪談活動等。這樣,學生就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大語文多元實踐活動,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習得了學習規律,培養了語文能力,開發了潛能,發展了個性,全面提高了語文素養。
首先,綜合性作業體現為字、詞、句、篇的知識和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如“讀讀―寫寫”“聽聽―說說”等;其次,體現為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如“畫畫―說說―寫寫”“讀讀―唱唱―說說”;再次,體現為語文學科和社會實踐的綜合,如考察報告、調查記錄、訪問心得、實驗報告等;最后體現為語文學科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綜合,如配樂朗讀、網上查詢信息、制作電腦小報等。
總之,大膽突破,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加強課堂實效性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尤為可喜的是,在學生自學環節,我們看到了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們不斷地提出問題,進行多元化、延伸性思考。呈現了一種發現式的學習狀態,尤其是預學單、樂學作業構建了一個可操作、實用性強,與課堂緊密結合的學習載體,值得大家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