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華 姜希英
引導學生制定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引導學生制定班級總目標,制定分解目標、橫向目標和縱向目標;建立班級自我管理機構,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治能力;建立競爭機制,促進每個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發展。
主體有效班級管理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只有實行全員管理,整體的力量才能得到發揮,個性積極性和素質才能得到提高。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我認為,只有讓每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學生才會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真正做到關心集體,關心他人,關心自己,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發展。
一、引導學生制定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
每個學生都是班級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從思想上更新管理觀念,確認每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權利和義務,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加強自主意識和民主意識的教育,以“我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為主線,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目標的制定。
1.制定班級總目標
在班級管理目標的制定時,要求每個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謀獻策,組織他們學習、討論,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級實際的總目標。管理目標的確立,一方面,使學生既要看到前進的方向,又要明確目標實現是每個個體努力的成績;另一方面,也要使學生看到目標高而可攀,但必須經過努力才能實現。管理目標制定的過程,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的過程。
2.引導學生制定分解目標
(1)橫向目標。橫向目標涉及學習風氣、組織紀律、班風班容等。對每一項目標,都予以量化,變軟性任務為可檢測的硬性指標。我班每個小組都討論制定了學習、紀律、路隊等目標,組與組之間開展競賽,激發學生把潛在的能量充分發揮出來。每一組的情況有專人記錄,每月一統計,評出優勝組,期末按目標評出各項最佳小組。
(2)縱向目標。縱向目標是指“橫向目標”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要達到的具體標準,須明確設計。如冬季運動會前,我組織學生討論班級達標目標:首先,年級組爭一保二;其次,再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體能制定個人目標;最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達到個人及班級目標,并制定個人訓練計劃。結果,全班都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有的還超過了目標。
學生通過參政目標的制定與實踐,增強了主人翁的責任意識,使班級管理目標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為班級管理奠定了基礎。
二、建立班級自我管理機構,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
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整體的育人工程。把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構筑學生自我管理機制。因此,班主任必須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我管理體制,為學生設置多種崗位,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崗“施政”,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1.建立值周制度。每周推選一名學生擔任“值周小老師”。班中的事由值周小老師全權負責。晨會、主題班隊會等活動,老師只加以啟發指導,從方案設計、組織準備到主持活動、總結評價都由學生自己做。值周小老師還要負責記錄班務,檢查班干部的工作。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才能,班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強團結,班集體內部也日趨團結。
2.改革班干部的選舉方法。為了使更多的學生有當干部的機會,我采取干部定期輪換制的方法。班干部從沒有擔任過的同學中間選舉產生,由學生自我推薦作競選演講,再由同學無記名投票,民主選舉,組建班委會。這樣既可給更多的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干部以后走上社會擺正個人和集體的位置,正確處理個人與事業的關系。
班干部的職責是協助值周小老師管理班級,負責檢查各管理小組的工作,并記錄檢查情況。
3.建立若干管理小組。根據班級管理的具體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組。每個管理小組職責分明,分別督導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維護班級紀律秩序。如路隊組——負責放學排隊及回家路上的紀律;衛生組——負責教室及包干區的清潔工作,檢查個人衛生;課間紀律組——負責課間紀律的檢查,協助解決同學之間的矛盾等。
建立學生自我管理的組織機構,雖然強化了學生的自我管理,但在實施過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師的點撥。為了調控好整個班經受管理機制的運轉,必須充分發揮班干部的“火車頭”作用。班主任可以把班級日常工作分成學習、衛生、紀律等幾部分,每部分由一位同學主管。每天放學后,各管理小組組長分別向自己的主管同學匯報,主管同學再向值周小老師匯報。值周小老師把各主管同學匯報的情況進行整理歸類,并向班主任匯報。
人人參與,各司其職的自我管理機制,使學生學會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識明顯提高。同時,也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管理的機會,使他們在班級中找到滿意的位置,擔當成功的角色,促進了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治能力
班級活動是實現班級管理目標的橋梁,是促進班級集體建設的中介,是學生展示才華的樂園。因此,班主任必須根據班級管理目標,指導學生設計并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
1.豐富多彩的主題班隊會。每學期初,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班級管理目標的要求,老師有意識地讓同學們去集思廣益,精心設計適合自己的年齡特點的主題隊會,制定好一學期的主題班、隊會計劃,并選好主持人,做到人人參與,富有個性。由于這些班隊活動,從設計到實施的每個步驟都有學生的參與,學生的自治能力得到提高。
2.新穎別致的晨會課。晨會是班級活動的主陣地之一,也是同學們施展才華的舞臺,老師應盡可能地給他們創造表演的機會。值周小老師根據本周的行為訓練重點安排一周的晨會內容,主持人按學號輪流,一天一輪。晨會內容有新聞交流、小品表演、辯論賽等。每周五,由值周小老師總結一周的情況,提出下一周的努力目標,同時推選好下周的值周小老師。
這樣周而復始,進行常規化的系列活動,既有針對性,又有啟迪教育意義,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創新性融為一體,既成了學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展示個性、嘗試成功的樂園,又培養了學生的自治能力,對班集體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四、建立競爭機制,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
在班級中建立競爭機制,創造競爭氣氛。每個學生自找一名對手(水平相當),老師可依據學生的可比性,稍作調整。競爭對手比學習、比思想、比體育。競爭對手名單列表上墻,各自的成績公布于表,以便時時可激勵雙方。通過競爭,優等生更優,基礎薄弱的學生也不甘落后,奮起直追,進步也特快。通過競爭,班級中形成了一種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的氛圍,充分發揮了學生裝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和諧、生動活潑地發展。
總之,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自己為本,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達成有效的班級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