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白紙黑字靠不住,這是老宋最新的人生經驗。
一百四十八張白條陳述著這個慘痛的教訓,每一張上面都清楚地寫著菜名、金額、簽字。這是老宋在陜西華縣開餐館三十多年來,與杏林鎮政府關系親密的鐵證。他的餐館曾是鎮政府的定點接待飯店,鎮政府工作人員觥籌交錯后,給他留下了一張張白條。
如今,白紙上的黑字沒有褪色,曾經付款的承諾卻已變得蒼白無力。老宋一次次去找鎮政府要賬,發黃的白條,拿了又放,放了又拿,卻沒要到幾個子兒。
老宋的遭遇讓人唏噓。有人譴責鎮政府在消費公信力;也有人喊著,杏林鎮應該好好按照現在的“反四風”規定自查自糾。這些都在理。不過我倒覺得,老宋不妨自己先想想,若干年前,當第一撥鎮政府官員踏進飯店大門的時候,自己是不是也在偷著樂呢?
且不必揣測,為了成為定點飯店,老宋是否花了心思,至少“定點飯店”的名頭,很難由政府單方面決定。在變幻萬千的市場中,不少人認為有財政提供保障的政府作為靠山,是保證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就像河南鄧州,一個同樣被政府白條壓垮的飯店老板,在自己的飯店被定為街道辦事處定點接待飯店時,心中喜悅之情難掩——“以為能夠旱澇保收”。
后來,喜悅變成悲憤,八十六萬兩千元的欠款戳破了當年繁榮的泡沫。
這樣看來,老宋等人的經歷,與其說是對那些公款吃喝者的譴責,倒不如說是對每一個市場經濟中個體的警示:進入真實的市場前,請先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依靠。
相比于其他經濟參與者,政府有相對穩定可靠的財政作為支撐。但一個不言自明的道理是:這些公共財政只應被政府用來打造公共產品、提供公共服務。除此之外,任何企圖把靠山搭建在財政之上的想法,都只能是海市蜃樓。
這些虛幻的靠山,并不止老宋店里的那些從十五元的餃子到四百元的酒席。11月3日,黃山六百里猴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中發布公開轉讓說明書。有細心者發現,2015年1月到7月,這個茶葉企業的五大客戶中,排名第一的是黃山市國稅局,營業收入六十一萬九千九百元,差不多相當于其后四名大客戶的兩倍。
雖然,黃山市國稅局連忙聲明,“數據嚴重失實”,茶葉公司的負責人也稱經過這些券商、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審核過的數據“產生了誤差”,但是每斤價格高達上萬元的猴魁背后,還是能夠看到處于失控狀態的公款消費的身影。
比如2013年,該公司的第一大客戶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接待辦公室,買了一百四十八萬五千三百元太平猴魁茶葉。很難想象,一旦這種畸形消費在“反四風”的背景下剎住了車,備受追捧的猴魁會不會像曾經的刀魚和龍井茶一樣,高臺跳水,激起水花陣陣。
企業并非不了解這樣的風險,否則猴魁茶葉公司不會在轉讓說明書中公開提示,“受高端茶消費的外部政策環境等影響,未來短期內公司銷售規模和業績可能下滑的風險”、“政府補助不能持續的風險”。
比如那個倒霉的老宋?如果他不同意成為定點飯店,或者拒不接受那些建構在白條之上的空頭承諾,伴隨著各種明規則潛規則的厄運會不會更早就把飯店拖垮?
而更多的時候,這種依靠與被依靠的關系牢不可破。企業希望能夠依靠政府在市場的寒流到來時取暖,政府也樂得培植一兩家上市大公司為自己添光。于是,有人發現從10月到現在,已經有九十六家上市公司獲得政府補貼,甚至有公司“利潤總額主要依賴于政府補助”。
接受補貼的企業自然享受著“旱澇保收”的優越環境,可是本應成為整個市場堅強后盾的政府開始為某些企業站臺,最后,若是市場開始晃動,搖搖欲墜的將不止一個企業。
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知道的,這種依靠財政支撐的虛幻靠山終究不會長久,那些用公共財政畫出來的靠山也極有可能變成一張張壓垮人的白條。在市場的潮起潮落中,當五顏六色的承諾露出蒼白的本質,最先受到傷害的,還是那些沒有學會適應市場的經濟體。
比如老宋,如果不是這些白條,他現在說不定已是縣上的富足人家。正是這不怎么成功的餐飲生意和近七萬元的欠款,讓他一家只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插在高速路旁的一間板房里。
那些曾經發生在飯店里的觥籌交錯,鎮上的歷任領導都承認,無奈這些賬務“屬于鎮政府的歷史遺留問題,還需向上級匯報”。
現在,雄心壯志的小宋已經變成兩鬢斑白的老宋,他都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力氣再去要賬。
【選自中青在線】
插圖 / 官員打白條/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