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靜奕,邵聿蕙,蘇 靜,陳 潔,馬 丹,楊菊文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onge bath in nursing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pruritus
Lu Jingyi,Shao Yuhui,Su Jing,et al
(Zhabei District TCM Hospital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0072 China)
?
中藥擦浴在老年皮膚瘙癢癥病人護理中的應用
陸靜奕,邵聿蕙,蘇靜,陳潔,馬丹,楊菊文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onge bath in nursing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pruritus
Lu Jingyi,Shao Yuhui,Su Jing,et al
(Zhabei District TCM Hospital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0072 China)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擦浴在伴有老年性瘙癢癥臥床病人護理中的干預效果。[方法]選取內科病區伴老年瘙癢癥生活不能自理的臥床病人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治療組以苦參、地膚子中藥藥液取代溫水進行床上擦浴;對照組采用溫水擦浴,20 d為1個療程,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護理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對伴有老年性瘙癢癥臥床病人采用中藥擦浴,可緩解病人皮膚瘙癢癥狀,是一種簡、便、優、廉的中醫護理干預措施。
關鍵詞:老年性皮膚瘙癢癥;中藥;擦浴;護理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皮膚角質干燥變薄,表面可伴有糠秕狀脫屑。因老年皮膚瘙癢癥病因復雜,遷延難愈,容易繼發感染,導致癤瘡、糜爛、潰瘍等,臥床病人還可能增加壓瘡的危險,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我院住院病人中,以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居多,需要進行生活護理和基礎護理。我科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苦參、地膚子中藥藥液擦浴取代一般溫水擦浴進行基礎護理,有效幫助病人緩解皮膚瘙癢癥狀,降低了皮膚破損繼發感染的危險,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皮膚瘙癢癥病人80例進行研究。診斷標準:參照《臨床皮膚病學》[1]標準:老年病人,全身皮膚瘙癢,呈陣發性劇烈瘙癢,夜間癢甚,皮膚干燥。冬季加重,無原發性損害,皮膚因強烈搔抓而遍布抓痕,伴血痂、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納入標準:符合老年性皮膚瘙癢癥診斷標準(且瘙癢程度分級量化中度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臥床病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因糖尿病、肝膽疾病、腎功能不全、內臟腫瘤、自體免疫性疾病等內臟疾病引起的瘙癢者;4周內服用過雷公藤等免疫抑制劑者;1周內服用過皮質類固醇激素者;有藥物過敏史者。病例剔除、脫落標準:未按標準方案規定用藥的病例;納入病例發生嚴重不良事件,出現并發癥不宜繼續接受實驗者;觀察中自然脫離、失訪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63歲~80歲(74.28歲±0.97歲)。對照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62歲~82歲(73.47歲±1.02歲)。兩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1.2.1.1治療組中藥擦浴液制備:苦參、地膚子各100 g,采用中藥煎煮包裝機煎取藥汁,封裝于一次性中藥口服袋中,每袋150 mL。方法:盆內放溫水2 000 mL,倒入中藥擦浴液2袋,調節藥液溫度為47 ℃~50 ℃。用毛巾浸漬輕柔緩慢擦拭(擦浴流程同床上擦浴法),每日1次,20 d為1個療程。
1.2.1.2對照組采用溫水擦浴,每天1次,20 d為1個療程。
1.2.2護理①擦浴前鼓勵病人積極配合,由于老年人身體虛弱,擦浴時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②手法應輕、穩、敏捷,注意皮膚皺褶處要擦洗干凈,擦浴過程中保持水溫在47 ℃~50 ℃為宜;③病人平時要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內衣要穿柔軟的棉織品;④告誡病人忌煙酒,同時少食辛辣及腥發食物;⑤擦浴過程中注意觀察病情,如病人出現寒戰、面色蒼白、脈速等征象時,應立即停止擦洗,并給予適當處理;⑥護士通過規范的技術培訓后進行操作,擦浴時注意節力,擦浴時間以10 min~20 min為宜,嚴格規范擦浴液濃度、水溫、擦洗手法及順序。
1.2.3瘙癢程度分級量化參照2002年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斷。無:未見瘙癢;輕度:偶見瘙癢,不用藥,不影響工作、學習、生活;中度:陣發性瘙癢,時輕時重,影響睡眠、工作、學習、生活,需用藥;重度:劇烈瘙癢,嚴重影響睡眠、工作、學習、生活。
1.2.4療效標準參照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政局《新藥(中藥)治療老年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療效標準。按瘙癢的程度分級,無為0分,輕度為1分,中度為2分,重度為3分。痊愈:無瘙癢;顯效:總積分減少在66.67%以上;有效:總積分減少33.33%~66.67%;無效:總積分減少<33.33%;加重:總積分增加10%以上。
1.2.5觀測指標分別于干預前和干預20 d后觀測安全性及療效指標。安全性觀測指標包括一般體檢項目檢查,血、尿、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療效性觀測指標:瘙癢的護理效果。
1.2.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非參數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2結果
2.1兩組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例
2.2安全性觀察指標兩組護理過程中病人無不適主訴,護理前后一般體檢項目,血、尿、糞常規,肝腎功能等均無明顯變化。
3討論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晚間瘙癢比白天嚴重。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老年性皮膚瘙癢癥多是由于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皮膚老化萎縮、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減退,使皮膚含水量減少、缺乏皮脂滋潤、易受周圍環境因素刺激誘發等所致[2]。目前,西醫一般采用抗組胺藥、皮質激素等治療皮膚瘙癢癥,雖能取得一定療效,但停藥后常反復發作。老年性皮膚瘙癢癥隸屬于中醫學“癢風”或“風瘙癢”。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病人年邁,臟腑功能衰弱,以致氣血精津虧虛,肌膚腠理失于溫煦濡養,經脈運行不暢,氣滯血瘀,風從內生,或因氣血不足,營衛失和,衛外不固,為風寒外邪所襲,使內外合邪所致[3-5]。肌膚氣血不和是瘙癢產生的病理基礎。《內經》曰:“諸痛癢瘡,皆屬于心。”《難經》云:“痛為實,癢為虛。”老年人或有飲食不節,過食辛辣油膩、酒類,損傷脾胃,運化失常,濕熱內生,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皮膚腠理而癢。目前,國內主要以中藥坐浴或中藥局部熏蒸或熏洗、口服中藥的形式治療和護理老年性瘙癢癥。熏洗療法是中醫外治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藥物的局部吸收或刺激發揮整體藥理效應。熏蒸時藥物透過皮膚、孔竅、腧穴直接吸收,進入經絡血脈,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6]。中藥擦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苦參可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地膚子主治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苦參有抗過敏、止癢作用[7],通過擦浴,加快了中藥性能的發揮,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新陳代謝,進一步促進中藥的吸收,適宜用于中醫治療和護理。本研究結果顯示,運用中藥擦浴護理能有效改善老年皮膚瘙癢癥病人臨床癥狀,且無毒副反應。
參考文獻: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707-709.
[2]丁建英,楊鳳英.淺談老年性皮膚瘙癢癥[J].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2(5):454-455.
[3]張錦春.老年性皮膚瘙癢癥[J].家庭醫學,2003(11):17-18.
[4]潘鈺蔚,張恩虎.老年性皮膚瘙癢癥中醫治療近況[J].江蘇中醫藥,2004,25(11):40-41.
[5]蘇愛蓮.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病因分析[J].臨沂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3(3):8-9.
[6]蘇培基.中國民間療法叢書·熏洗法[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3.
[7]陳平,王名揚.皮膚病臨床常用中藥指南[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18;138-142;184-187.
(本文編輯張建華)
歡迎訂閱歡迎賜稿
收稿日期:(2014-06-23; 2015-01-25)
作者簡介:陸靜奕,主管護師,專科,單位:200072,上海市閘北區中醫醫院;邵聿蕙、蘇靜、陳潔、馬丹、楊菊文單位:200072,上海市閘北區中醫醫院。
基金項目:上海市閘北區衛生科研課題,編號:11ZBHL03.
中圖分類號:R473.75
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5.033
文章編號:1009-6493(2015)02B-0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