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微,呂 晴,王 琇
Comparative study on depression between breastfeeding women
and non-breastfeeding postpartum
Meng Wei,Lü Qing,Wang Xiu,et al(Nursing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Jilin 130021 China)
?
母乳喂養與非母乳喂養產婦發生抑郁狀況的比較研究
孟微,呂晴,王琇
Comparative study on depression between breastfeeding women
and non-breastfeeding postpartum
Meng Wei,Lü Qing,Wang Xiu,et al(Nursing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Jilin 130021 China)
摘要:[目的]比較母乳喂養與非母乳喂養產婦抑郁的發生狀況。[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隨機抽取長春市10個社區中300例產婦。問卷內容包括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一般人口學資料表、產科資料調查表。[結果]母乳喂養與非母乳喂養產婦抑郁發生率不同,非母乳喂養產婦抑郁發生率高于母乳喂養產婦。[結論]嬰兒喂養方式與母親情緒障礙有一定關系,非母乳喂養產婦更容易產生抑郁情緒。
關鍵詞:母乳喂養;產后抑郁;嬰兒
母乳喂養有益于母嬰身心健康,為了促進嬰兒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出生后6個月內的嬰兒應采取母乳喂養[1]。有研究表明,嬰兒喂養方式與產婦產后抑郁有一定關系[2]。產后抑郁(PPD)是指產褥期(多為產后6周內)發生的抑郁,其癥狀包括抑郁、悲傷、煩躁、食欲下降和情緒偏激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產后抑郁可以發生在產后1年內的任何時間[3]。據報道,國內產后抑郁發生率為7.6%~38.7%[4]。近幾年一些研究側重于母親抑郁與孩子生長發育之間的關系,患有產后抑郁的產婦產下的嬰兒體格指標增長速度較慢,且行為發育也較慢[5]。因此,產后抑郁對于產婦和嬰兒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范文英[3]的研究結果表明,產后抑郁與母乳喂養有一定關系,產后抑郁可導致母乳喂養成功率和母乳質量下降。國內在產后抑郁對母乳喂養的影響方面研究較多,而喂養方式對產后抑郁的影響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對母乳喂養與非母乳喂養產婦抑郁發生情況進行了比較研究,從而評估喂養方式對產后抑郁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長春市10個社區中的320例產婦,其中158例產后6周內非母乳喂養,162例產后6周內純母乳喂養。納入標準:母乳喂養產婦指純乳汁喂養,除了由維生素、礦物質或藥物組成的水劑和糖漿,沒有喂養其他的液體或固體;非母乳喂養產婦是指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產婦。且產婦意識清楚,既往無精神病史,能夠積極配合完成調查。排除標準:患有精神障礙性疾病,有精神病史或者精神病家族史。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采取問卷調查方法收集資料,問卷包括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一般人口學資料表、產科資料調查表。EPDS包括10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為0分~3分,總分為0分~30分。本研究按Lee等[6]推薦的用總分為9分作為篩查PPD病人的臨界值。調查共發放問卷320份,回收320份,有效問卷300份,包括144例非母乳喂養產婦和156例純母乳喂養產婦。
1.2.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一般人口學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一般人口學資料 例
2.2兩組產婦產科資料(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科資料 例
2.3兩組產婦發生抑郁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發生抑郁情況比較
3討論
3.1非母乳喂養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高本次調查結果與國內外其他研究結果相一致[6,7]。Dennis等[7]研究結果表明,產后抑郁與低水平純母乳喂養有一定關系。關海蘭等[8]也發現了母乳喂養的產婦抑郁發生率較低。此外,兩組資料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受教育程度高,知識面比較廣泛,能夠更多地了解母乳喂養有益于嬰兒生長發育有關。在本次調查的非母乳喂養產婦中,66.67%的產婦是由于乳汁不足,5.56%的產婦是由于自身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4.17%的產婦不哺乳是由于自身患有心臟病。因此,產婦乳汁不足或自身患有疾病會影響母乳喂養,可能導致產婦發生產后抑郁。
3.2非母乳喂養產婦產后發生抑郁的原因可能與失去孩子造成產后抑郁有一些相似性。Gallup等[9]提出失去孩子容易引起產婦發生產后抑郁,且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人工喂養是產后抑郁的危險因素。Galler等[10]對226名產婦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確信產后7周內母乳喂養優于人工喂養的產婦更容易堅持母乳喂養到產后6個月,而且在產后7周和產后6個月內很少發生產后抑郁。Galler等[10]同時也發現喂養態度和母親情緒密切相關。Cooke等[11]研究結果表明,母親角色成就(MRA)水平、停止母乳喂養和EPDS得分有一定關系。母親角色成就水平高且沒有持續母乳喂養的產婦其EPDS得分較高,抑郁程度重。而母親角色成就水平低或高并持續母乳喂養的產婦其EPDS得分相對較低,抑郁程度相對較輕。因此,及早對產婦進行心理評估并提供支持,告知其母乳喂養有益于嬰兒生長發育,并且可以降低嬰兒患病風險[12]。鼓勵產婦持續進行母乳喂養,幫助其預防或減少產后抑郁的發生,從而促進母親身心健康和嬰兒更好的生長發育。
參考文獻:
[1]WHO.The optimal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 feeding,Report of an expert consultation[R].Geneva:WHO,2001:1.
[2]張妍,張文穎,周玲,等.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危險因素的探討[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1):85-87.
[3]范文英.產后抑郁影響母乳喂養相關因素分析及其護理[J].中國優生優育,2013,19(3):256-258.
[4]姜巖,孫慶梅,林曉娟,等.1 216例產婦產后抑郁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優生優育,2012,18(3):137-140.
[5]侯永梅,胡佩誠,張詠梅.產后抑郁對初產婦的母親角色適應及嬰兒體格和行為發育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8):1193-1196.
[6]Lee DTS,Yip ASK,Chan SSM,etal.香港華人婦女產后抑郁危險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9):626-631.
[7]Dennis CL,McQueen 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ant-feeding outcomes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A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J].Pediatrics,2009,123(4):736-751.
[8]關海蘭,楊瑋琳,蔡理榮,等.產后抑郁癥患者產科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11,9(8):1272-1274.
[9]Gallup GG,Nathan PR,Carrone KJ,etal.Bottle feeding simulates child loss: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evolutionary medicine[J].Med Hypotheses,2010,74(1):174-176.
[10]Galler JR,Harrison RH,Ramsey F,etal.Postpartum feeding attitudes,maternal depression,and breastfeeding in Barbados[J].Infant Behav Dev,2006,29(2):189-203.
[11]Cooke M,Schmied V,Sheehan A.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natal distress and maternal role attainment,breast feeding problems and breast feeding cessation in Australia[J].Midwifery,2007,23(1):66-76.
[12]李紅瑋.喂養方式與嬰兒生長發育及疾病的關系探討[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3,14(9):717-718.
(本文編輯范秋霞)
收稿日期:(2014-02-25;修回日期:2014-12-15)
作者簡介:孟微,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130021,吉林大學護理學院;呂晴單位:130021,吉林大學護理學院;王琇(通訊作者)單位:130021,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5.039
文章編號:1009-6493(2015)02B-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