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鄧銳
摘 要:焦度計屬于精密計量器具,透鏡光學中心與焦度計光軸的誤差屬常見誤差,通過對軸線打點裝置、打點針、針套、印油的調試,消除透鏡光學中心與焦度計光軸的誤差。為了確保焦度計示值準確,需正確設置內部參數,如精度等級、阿貝數,消除示值誤差,以保證焦度計的計量性能;且需注意日常維護,使用、存放環境要符合要求,不能再強光下使用焦度計,定期清潔等。
關鍵詞:焦度計 誤差 調試
中圖分類號:TH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作者簡介:張蕾(1960-),女,陜西省漢中市人,漢族,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檢定室主任,光學計量檢定。
焦度計是用于測量眼鏡片(含角膜接觸鏡鏡片)的頂焦度和棱鏡度,確定鏡片的光學中心、軸位和打印標記,檢查鏡片是否正確安裝在鏡架中的測量儀器。
眼鏡店配制眼鏡所用的計量器具中,焦度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國家2003年頒布的《眼鏡制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眼鏡制配、銷售者需配備與業務相適應的焦度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中,焦度計被明確規定為強檢計量器具。焦度計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制配眼鏡的質量。
在長期的檢定工作中,筆者注意到焦度計常見的誤差為透鏡光學中心與焦度計光軸誤差和示值誤差。
透鏡光學中心與焦度計光軸誤差的檢定是JJG580—2005焦度計檢定規程中的一項,反應了焦度計測量鏡片的光學中心和打印標記的準確度。本人認為透鏡光學中心與焦度計光軸的誤差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 來自焦度計本身光學及電子傳感系統。
2 軸線打點系統。它是機械件,由兩顆螺釘固定,頻繁的打點、固定鏡片會使軸線打點系統上的打印針固定架松動錯位,故產生誤差。
3 打印針。針和針套松動、打印針與工作臺面不垂直或針頭過粗。
調試方法:
第一種情況,需廠家進行參數修正或光學、電子系統的調試。
第二種情況使用者可以自己調試,方法如下:
1 準備一塊球鏡度為+15的眼鏡片,放到鏡片臺上打點,然后將鏡片水平旋轉180°,第二次打點,如果透鏡光學中心與焦度計光軸有誤差,這兩點不會重合,兩點分離的距離越大說明誤差越大。
2 根據兩次打點的位置判斷出鏡片架偏移的方向,松動鏡片架上的螺釘,調整鏡片架,再打點、調整直到兩次打的點重合,固定螺釘。
第三種情況:使打印針垂直于鏡片臺面,緊固針套。根據JJG580-2005的規定,打印點的直徑不能大于0.6mm,如果針頭過粗就需更換合格的打印針。另外,印油過于濃稠也會造成印點過大帶來誤差,所以需更換適合的印油。
示值誤差表現為測量數據不準確。造成示值誤差的原因很多,而使用人員最容易碰到切能夠自行處理的是:內部參數的設置。
現在市面上普遍使用的焦度計的精度都有三種選擇,即:0.01D、0.12D、0.25D,配鏡師為了選材方便、降低成本,一般都會選擇0.25D。由于此檔精度低,示值誤差自然就大了。故建議盡量選擇0.01D精度檔。
另外,要注意檢查阿貝數的設置。按檢定規程的要求,阿貝數應設置在58-60之間。
通過這一系列的調試,可消除透鏡光學中心與焦度計光軸的誤差,從而提高制配眼鏡的質量。
為了使焦度計正常使用,平時要注意維護與保養,方法如下:
1、應小心輕放,意外的撞擊和震動可能會損傷焦度計。
2、應在清潔、干燥、通風良好的室內使用和保存,濕熱、密閉或灰塵較多的環境會對儀器的光學零件表面和金屬零件鍍層產生不良影響。
3、焦度計應在無強光直接照射的室內使用,室內的照明燈光也不宜過亮,強光會使焦度計示值不穩、光學中心不易對正,嚴重時,焦度計將不顯示示值,出現“error”的信號。
4、不要用手或硬物觸摸光學零件表面,防止光學零件表面產生劃傷、汗漬、污漬等,降低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
5、光學零件表面如有灰塵、污漬等,可用洗耳球吹,或用脫脂棉蘸酒精乙醚的混合液擦拭干凈。
6、焦度計不使用時,應關閉電源、做好清潔,并蓋上鏡頭防塵罩和儀器保護罩。
總結
焦度計屬精密測量儀器,集精密機械、光學、微電子為一體的高科技產品。機械部件時間長了容易磨損,光學部分的成像系統復雜,電子部分的數據處理、參數修正等等,使用一定時間后都比較容易出問題。故采用以上焦度計常見誤差的調試方法和日常維護保養的方法,可幫助使用人員正確使用、維護、保養焦度計,確保焦度計的計量性能充分發揮,這樣才能配制出合格的眼鏡,確保眼鏡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 趙新華,孫永莉,自動焦度計頂焦度示值誤差的調校《中國醫療設備》2011年10期112-113
[2] 莫洪波,張秋泉,肖邦,姜嵐,鐘平.自動焦度計頂焦度示值誤差的調校方法《中國眼鏡科技雜志》2010年7期89-90
[3] 朱林泉,朱蘇磊.焦度計的測量誤差和校正方法.《儀器儀表學報》2006年z2期33-36
[4] 楊并上,廖海洋,王涵.數字投影式焦度計誤差分析及校正方法.《光學精密工程》2004年z1期56-57
[5] 張穎.自動焦度計頂焦度示值誤差分析及調校.《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年15期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