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雨泰 楊凡 陳丹
摘 要:軟件技術專業是要培養出掌握至少一種主流開發平臺的實用型人才,而主流開發平臺無一不與計算機網絡接軌,因此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是十分必要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網絡應用技術和應用方法等諸多方面的知識。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課程 軟件技術專業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項目來源:武漢市市屬高校教學研究重點項目《軟件技術專業仿真式企業課堂與虛擬公司模式研究》(2013039)
1 計算機網絡課程在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計算機網絡是高職電子信息大類各相關專業必修的重點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網絡應用技術和應用方法等諸多方面的知識。
軟件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要培養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掌握至少一種主流軟件開發平臺,具有較強編程能力的高級實用型人才。一般來說,軟件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重視開發軟件的教學忽視計算機網絡方面知識的教授,而軟件技術涵蓋游戲軟件技術、網絡軟件技術、網站開發技術、軟件測試技術和前端開發技術等方面,這些技術的開發、運行和維護均是基于計算機網絡平臺而非傳統的單機系統,因此讓軟件技術專業的學生熟悉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是十分必要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及其相關課程對軟件技術專業是十分重要的。
2 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
2.1 調整課程體系
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以就業崗位分析為導向,充分考慮課程與職業的關系、與職業能力和職業標準的關系,那么計算機網絡課程就應該在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的這一基本要求之上,針對軟件技術專業所需要的計算機局域網技術和網絡操作系統知識設置相應內容,以夠用為原則,砍去軟件技術專業不需要的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其他的內容。課程內容應當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是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第二,是局域網技術;第三,是網絡操作系統。由于軟件技術專業的其他專業課都需要計算機網絡知識,因此,《計算機網絡》作為專業課是與軟件技術專業的其他的基礎專業課開設在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
2.2 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除了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同時還應通過對各種案例的分析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強調綜合實訓和工學結合,內容更具體、更細致。據此,把課程體系中的三部分內容作了細化,第一,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應涵蓋以下內容:計算機網路基礎、、廣域網組網技術基礎、Internet與Intranet技術基礎和網絡安全技術等;第二,局域網技術應涵蓋以下內容:TCP-IP協議、子網規劃、局域網實用組網技術、網絡互連設備及應用技術;第三,是主流網絡操作系統。既包括適度和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又有比較詳細的網絡技術指導,特別是軟件技術中需要用到的網絡知識和網絡技能要加強學習和實踐。
2.3 優化的教學方法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采用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的三明治教學方法,理論教學采用多媒體方法使課堂互動,實踐教學采用合作實踐,以學生為主體。在第一個部分的教學中,理論知識主要通過各種案例傳達給學生,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論知識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們很快地理解,實踐教學主要向學生提供相似案例情境,讓他們模仿之前的案例自己去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能。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這部分是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學生自己組織知識的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教授這一部分的時候應盡量避免知識點過于分散,而應注意組織一個實際應用中涉及到的幾個知識點一起教授,協議、技術部分和組網部分相交融,告訴學生協議這樣設置時與之匹配的組網應該是怎樣的,使學生認清協議的重要性和作用,再通過案例告訴學生什么情況下應該組什么樣的網、采用什么協議和網絡設備,最后在實驗室給出相似的案例情景,讓學生自己分析和動手組網設置協議等。在第三部分的教學中,要注意講授網絡操作系統與一般的操作系統的區別,在實踐的時候也應側重操作網絡設置和網絡管理的部分的實踐。
2.4 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應該充分發揮考核的教學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引導功能、檢測鑒定和評價功能,考核要能夠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人才培養方案相一致,從而促進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考核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檢驗也要重視動手能力的檢驗,既要注重形成性考核也要重視終結性考核,考核方式中形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30%,其中,平時出勤、作業、實訓表現和實訓報告占10%,平時實操測試占20%;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70%。
3 結束語
眾所周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更新,必將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改革提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軟件技術也正日新月異,軟件技術專業的開辦與設置要與時俱進,那么該專業所開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上也應隨之改變并與之相適應。一旦軟件技術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那么計算機網絡課程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都應用隨之發生變化,以適應專業的要求,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變也會帶來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變革,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軟件技術的動向和需求,也要有能力優化課程教學。
計算機網絡課程在軟件技術專業中的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最適合的的教學內容、充實教學資料庫、調整教學和考核方法,并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和項目實訓,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黃晨.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電腦學習.2010
[2] 王鑫.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課程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2)
[3] 許楨.對高職計算機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山東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S1)
[4] 劉鋼,鄒紅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6,(4)
[5] 劉濤.淺談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J].計算機與網絡,2006,(6)
[6] 趙東明.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