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廣 顏子杰
國防大學曾有位資深專家提出,對于一個國家,全民學習、運用新科學、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也是綜合國力的一部分。他將這種能力稱之為“科技力”,這種科技力是未來信息化條件下作戰廣大官兵特別是各級指揮員必備的基本素質,這是知識經濟時代對各級指揮員的客觀要求。
大量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里的廣泛應用,使得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周期縮短,指揮平臺、作戰平臺、保障平臺乃至戰爭形態的演變都在以加速度推進。這就要求兵家們不得不為明天的全新戰爭樣式,充分做好以信息、信息技術主導的軍事斗爭準備。作為各級指揮員來說,軍事領域越來越難有可資借鑒的現成經驗和做法。不論是戰略層面指揮員,還是基層指揮員,都應當具備建立在高新知識基礎之上的更強更新的復合素質。對未來戰爭能夠進行科學而正確的預見,尤其要敏銳地洞察高新技術發展對新一輪軍事變革的助推與引領作用,惟此,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軍事斗爭各項準備工作。
未來信息化條件下基本作戰樣式是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網絡信息系統、武器系統和保障系統的科技含量大幅增加,各級指揮員必須集技術與戰術于一身,才能適應未來信息化作戰的需要。假若不去學習新知識、新理論和新科技,不去追蹤高新技術發展,勢必會被時代大潮所淹沒。事實上,獲取新知識是一名優秀指揮員指揮能力的催化劑和不竭動力。在這方面,毛主席是我們的光輝典范,他一生除了為人民不懈工作,就是不斷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他提倡要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同時,要盡最大可能地學習各種知識、理論和技術。全國剛剛解放,他就要求各級指揮員,要學習科學技術,學習新的軍事理論。并在五十年代,親手創建了一批新型軍事院校。由于他一生不斷地學習和思考,使他總能跟上世界形勢的發展。在他指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時,面對具有巨大科技力量支撐的強敵時,他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指揮網絡信息系統、信息化彈藥、信息化武器裝備、信息化保障裝備以及數字化部隊等的出現,催生出諸如:電子戰、信息戰、網絡戰以及精確戰等一系列新的戰法。沒有掌握相關知識和科技的指揮員,要想勝任指揮任務,將只能是一句空話。在伊拉克戰爭中,空中、海上行動占到了整個作戰行動的八成以上。僅就后勤保障來說,空中加油、海上加油的次數、數量、品種都大大增加。美軍每天出動飛機上千架次,作為后勤指揮員來說,就要考慮為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機型、不同軍種的飛機制定詳盡的計劃,僅此一項,每天就要有各種指令數百頁之多。據說,某參戰國后勤保障人員因對某型作戰飛機戰技性能不了解,倉促之中“張冠李戴”,加錯了不同型號油料,導致空中事故發生。這表明,不熟練掌握各種指揮信息系統及各種先進武器裝備、保障裝備的戰技性能,就很容易出現失誤,甚至釀成悲劇。
當前,新軍事變革浪潮奔涌,國際間競爭日趨激烈。不掌握先進的高新技術,不善于更新知識,就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毛主席說過:我們的指揮員應當是智勇雙全的指揮員。這里的“智”不僅僅是指智慧、謀略藝術,其內涵包括現如今的高新技術,更深層次上是必須具備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各種知識、理論和綜合技術。說到底,指揮員應當具備良好的科技力。良好的科技力,一方面,要有很強的高科技意識,掌握大量的高科技知識。上個世紀中葉以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并廣泛滲透到軍事領域,這使得現代信息化戰爭較之以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比如,戰場空間伸向“陸、海、空、天、電、網”多維領域,作戰的時效性空前增強,戰場中充滿了復雜電磁環境等等。這些都要求指揮員具備與時代同步的最新知識。
總之,現代信息化作戰,良好的科技力,是指揮員駕馭現代信息化戰爭的必備素質。各級指揮員在抓緊做好軍事斗爭各項準備時,首先莫忘做好堅實的科技準備與知識準備,這才是指揮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明白人。才能牢牢把握現代信息化作戰主動權。
(作者簡介:高東廣,研究員、軍事專家;顏子杰,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