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穗實
摘 要:李約瑟通過將早期道家與西歐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進行對比,認為道家對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但卻容易使人忽略的是其神秘主義因素。然而這種相類比及其所得出的結論是片面的。道家中的神秘主義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并不能等同于西歐文藝復興時期基督教內部神秘主義的作用。
關鍵詞:李約瑟;莊子;李約瑟難題
中圖分類號:B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3-0021-02
《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蘊含著的“李約瑟難題”困擾世人至今。同時,由于此書并非全由李約瑟一人所著,因此難免會出現前后內容不一致,乃至于相互矛盾的狀況。例如,在《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一卷中,書中對于道家的評論有著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在中國早期的科學思想中,作者主要選擇了儒、道兩家的思想,通過比較它們來闡釋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發展。
一、作者對儒、道二家神秘主義態度的不同評價
書中對于儒家的態度是很明確的。儒家有兩個根本矛盾的傾向,一方面有助于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會阻礙科學的發展。在發展發面,儒家重理性,反對一切的迷信,甚至反對宗教中的超自然部分。如《論語·先進篇》中:“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論語·雍也篇》中:“敬鬼神而遠之。”儒家思想從一開始就已經遠離這種超自然思想。在另一方面,即相反的方向,儒家集中注意人與社會,而忽略其他方面,使得他們只對“事”進行研究而放棄一切對“物”的研究。儒家的學說重心并不在以操作技術為主的“物”上。
如果按照書中此邏輯,即重視理性與研究人事是一對矛盾的態度,那對于道家而言,它自身也含有一對矛盾的態度,即某種超自然的神秘主義成分以及那種不僅只研究“事”,同時也觀察“物”的態度。如果真若如此,道家在中國科學思想史上的地位、貢獻或許并沒有李約瑟所說的那么夸張。如在本書第一章導言中所言:道家對于大自然的玄思洞識,全與亞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臘思想匹敵,而為一切中國科學的根基[1]2。
道家關于“物”有著大量的研究,《老子》中對風箱的描寫以比喻“道”,《莊子·齊物論》開篇就是各種神話生物的故事。與儒家不同,道家更傾向于關注、研究自然界。然而,假如早期道家思想中含有一定的神秘主義成分,這種傾向于自然界的傾向又是否和這種神秘主義起沖突呢?
對于道家是否具有神秘主義色彩成分,作者在書中不止一處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們并不是說道家沒有異常神秘的成分,只是說他們認為道雖可求可致,卻非儒家和發家的章句訓詁世俗之學所能為力的。”[1]102“后來眼看無法回到自己的理想,而封建的官僚制度又勢必籠罩中國的社會。于是道家便在無形中漸漸變成了異端邪說的宗教神秘主義了。”[1]116作者的觀點是不容置疑的,至少早期的道家就已經蘊含著一定宗教神秘主義要素。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理出作者觀點:早期道家的神秘主義對于中國早期的科學是起促進作用的。
作者的觀點確實如此,這在開篇儒家部分已經做了伏筆:“因此不只在中國,也不只是歷史上唯一的例,理智主義對于科學的進展,反不如神秘主義。”[1]14“在本文中,筆者所要說明的,是在科學發展之初,科學與神秘的信仰之間可能有密切的關系。”[1]116作者不僅認為早期道家含有神秘主義要素在內,而且隨后發展成為異端邪說的宗教神秘主義了。因此,與當時的儒家、墨家等各家相比,主要承載著神秘主義部分的就是道家。
聯系上文作者對于儒家的描述,儒家的“反對宗教中的超自然部分”是為有助于發展科學的方面。然而在道家方面,它自身的“神秘主義”則反過來成為有助于發展科學的要素。為什么儒家的“反超自然”與道家的“神秘主義”均對科學產生發展推動的作用?為什么在作者觀點中,它們會呈現出如此雙重標準呢?
二、道家中的“經驗主義”
以作者立場來看,對于儒家來說超自然部分是阻礙科學發展的;對于道家來說,神秘主義(超自然部分)是促進科學發展的。對于這個問題,作者在“道家對知識與社會的態度”一節中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切入點是西歐文藝復興時期。作者在這一節中專門列出“神秘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特征”部分來解釋這個問題。作者認為,西歐文藝復興時期正好是歐洲現代科學的發展初期,最適合用來探討影響現代科學進步的各因素,再以此來類比中國古代科學發展的情況。“要徹底了解道家對知識的態度,就必須比較西歐文藝復興時代類似的例子。”[1]104
作者引用了佩格爾所著《十七世紀醫藥生物學中的宗教動機》一文,并同意文中的觀點,即在現代科學發展的初期,神秘主義與實驗科學之間有著緊密關系,并與經驗主義相聯合,對抗當時以神學思想為代表的理性主義。西方現代科學淵源于十六七世紀中兩大趨勢、四個因素之間的沖突。第一是神學思想與亞里士多德的理性主義聯合起來(此乃依循正統經院哲學的綜合方法所必然發生的結果)。對抗蹣跚學步的現代科學。第二是注重實驗的經驗主義反對這種仗恃知識的態度,使其與宗教的神秘主義聯合起來[1]104。在當時基督教神學主宰人心的情況下,其內部的理性主義與神秘主義又將神學劃分為二,理性的神學是反科學的,而神秘的神學卻是贊成科學的。作者佩格爾認為,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矛盾的現象,是因為當時的理性神學反對魔術,而神秘的神學則贊成魔術。而造成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二者分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經驗主義主張運用手工勞動創作,而理性主義則不提倡。
作者歸納出在科學發展的初期,影響科學發展的因素可以劃分為以下四種因素:神秘主義、經驗主義、神學與理性主義。這四個要素相互影響,最終分為兩大趨勢,經驗主義與神秘主義相聯合推動科學的啟蒙發展,對抗當時阻礙科學進步的神學與理性主義。
理解作者的觀點后,我們的問題就演變為:神秘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結合是否有助于初期科學的發展。其中,上文的分析與我之前所提到的觀點是一致的,即道家是具有一定的神秘主義因素,以及注重對外界事物的觀察。與之相對的儒家則是重理性,反神秘。然而,道家中的神秘主義成分,是如何起到促進科學發展的作用呢?
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中國諸子百家爭鳴之時,我們也看到同樣的現象,這個現象的關鍵顯然不是純粹的知識上的問題,乃是重視手工操作的價值觀念的問題。”[1]107另一方面,對于儒家作者也給出了自己觀點:“儒家以人類社會為重點的經院學派,就像約兩千年后的理性主義者亞里士多德和圣多馬派一樣,他們對手工的操作既無同情也不感興趣。因此科學遂與魔術相提并論,皆一概被斥為神秘的異端了。”[1]107
與儒家相比,道家毫無疑問是更愿意勞動的。然而,作者在這里所提到的影響科學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手工勞動”,更應是經驗主義的價值取向,而不是神秘主義。相比起神秘主義,更應該由經驗主義擔負起提倡手工勞動的重任。因此,神秘主義到底起什么推動作用?
作者提到,在某些情況下,神秘主義正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當理性思想執著一種僵硬過時的社會制度時,并且為虎作倀,挾此過時的制度以鉗制人心的時候,神秘主義可能就要起來革命了。法律可以說就是理性主義與阻礙社會進步的反動勢力聯合一致的例子,因為法律往往是神秘的服從權威的,可望而不可即,其作用通常能使不可避免的變故懸崖勒馬。神秘主義與革命的社會運動之間的聯系,常常在歐洲歷史上看到……”[1]115。
然而,如果神秘主義真如有如此煽動性的革命力量,那道家也是持同樣態度嗎?作者強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神秘主義的反抗精神,然而道家并不具有這樣的思想。
三、道家中的“神秘主義”
作者認為道家對當時的封建制度曾進行嚴厲的抨擊。“道家攻擊封建制度的時候,態度是如此極端,言論是如此激烈,與一般人眼中的道家,那種懦弱無能的表現‘東方智慧的神秘的造型,二者相形之下顯得十分不調和。”[1]118應當予以承認的是,早期道家所處的時代,當時的主流思想流派包括道家在內大多數都對封建制度予以抨擊。然而,道家在對封建制度進行譴責的同時,它對此的積極回應又是什么?老莊的政治主張最明顯的莫過于“小國寡民”。如《老子》中所言“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作者在“道家對階級觀念的譴責”一節中對此也予以肯定:“嚴格地說,他們不是創新的,因為他們不向前看,卻向后看,他們希望有一天,人類能回復到實行集產主義的原始部落的社會形態。”[1]122需要注意的是,持“向后看”觀點的不止老莊,孔子也有希望恢復周禮的想法。
道家在政治上反封建的態度以及對原始社會的希冀,是無可置疑的。然而,道家的政治態度也就僅限于此。作者在書中也沒提及道家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神秘主義的反抗精神,而且早期道家著作中也沒有明顯用暴力推翻政府的思想。在此我們可以得出,作者將早期道家思想與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相比較是片面的。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無論是神秘主義抑或經驗主義,回歸到“犬儒”或“斯多噶”式原始社會的思想都不是其主要政治目標。因此,在早期道家中的神秘主義因素,其作用并非與作者所類比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神秘主義作用相似,最起碼道家并沒有革命、暴力推翻的傾向。
四、結語
由此,我們就可以對書中的理論進行反推。早期道家中的神秘主義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并非如作者書中所說的那么重要,并不具有煽動性的因素;而提倡手工勞動的也更多是由經驗主義部分承擔。因此我們無法認同作者“對于儒家的‘反超自然與道家的‘神秘主義均對科學產生發展推動的作用”所呈現的雙重標準。對于此書,我們應考慮全書的寫作可能并非由一人完成,并應重新審視道家與道教在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中的地位,避免用片面的比較來得出結論。
參考文獻:
[1]李約瑟.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