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宇+胡欣
以農為本,與農共贏。東海農商行在跨越發展中,始終堅持宗旨不變、定位不變的原則,從細微之處入手,用精心、細心、貼心的金融服務,打造“農”字金招牌,形成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商行盈利的共贏局面。
服務與“農”共進
以“走千家訪萬戶”為主要內容的“掃街掃戶”服務模式,讓東海農商行在“強服務”過程中頻現亮點。今年,該行繼續組織員工深入鄉村、街道、社區、市場,對所有個人客戶、個體戶進行調查建檔、評級授信、再調查授信調整,并建立服務日志和工作臺賬,形成了貼心服務體系。截至目前,該行共為336個行政村的24.09萬農戶建立信用檔案,授信金額達51.9億元,建檔面達97.05%。
與此同對,廣泛推廣以“陽光操作、流程辦貸”為主要特征的“陽光捷貸”服務模式,進一步簡化貸款手續、縮短審批環節、提高辦貸效率,切實做到了農貸不誤農時,保證了農民在資金缺乏時,能貸得上、貸得暢、貸得足,以快制勝,以活制勝,提高了辦貸效率,優化了服務質量,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此外,還推出“陽光信貸卡”,將專門針對農村群體的特色銀行卡“陽光信貸卡”與小額授信“合并操作”,通過對農戶進行調查評級、授信發卡、額度調整等方式,使農戶在授信額度范圍內,貸款更加方便、靈活,實現了刷卡辦貸、余額控制、隨用隨貸、循環使用的新模式。
普惠順“農”所需
在服務載體建設方面,東海農商行在保證全部鄉鎮網點全覆蓋、功能提升的基礎上,引進“特約賬戶”載體,通過一個固定網點加N個“村村通便民服務特約商戶”的“1+N”的網點布局格局,實現了偏遠農村金融“全覆蓋”。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疏密有度、競爭有序”的原則,該行在金融服務需求旺盛的行政村、自然村,增設“村村通便民服務特約商戶”。在不具備設立標準網點的村鎮,建設“便民服務村村通”,為農民提供存取款、轉賬、代收代付等金融服務。目前,全縣共布設486個“助農取款服務點”,為全縣24. 83萬農民提供金融服務。
為方便轄內廣大客戶輕松、便捷、安全的繳納電費,該行在全縣開展電費代收代繳簽約業務,業務開通后,客戶可以通過現金代收、手機銀行、網上銀行以及委托貸款等方式繳納電費。業務開展以來,該行通過多方聯動、移動辦公、連帶營銷等措施,全員參與、全力投身簽約業務中。截止10末,該行共為全縣5.5萬戶居民提供了電費代繳金融服務7 15萬次。
創新圓“農”心愿
因地制宜開發信貸產品,東海農商行采取自主研發和吸收借鑒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全轄22個鄉鎮(街道)的農業生產特色,積極開發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金融產品,推出了以農業設施抵押貸款、農機補貼貸款、“莓”好年貸、幸福花“貸”等為代表的多種信貸產品,涉及到傳統農業和新興農業領域。同時,代銷戰略投資合作伙伴的理財產品,在做好代理理財業務的同時,著力從加強自主研發產品上下工夫,爭取推出自主品牌的理財產品,徹底告別東海農商行沒有理財產品的歷史。截至目前,全行共計發行98期理財產品,金額達1.62億元,實現客戶收益145.52萬元。
應勢而行推廣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是東海農商行今年工作的又一重點項目,該行通過加大對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上線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斷進行專業調試和廣泛測試,目前,全轄網銀客戶達到22095戶,手機銀行客戶達14396戶,微信銀行客戶達14587戶,電子產品總業務量突破162.弱萬筆,有效滿足了廣大城鄉客戶對高品質金融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