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森
(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基于生態理念的滇東北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研究
楊永森
(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對滇東北地區有代表性的曲靖市沾益縣西河濕地的區位、水資源、濕地資源、濕地動植物資源等條件進行了詳細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西河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方案,在總體方案與功能分區的基礎上給出了分區保護、恢復、宣教與合理利用的詳細方案,并研究了其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濕地保護; 濕地合理利用;滇東北濕地;生態理念;云南
1研究背景
云南濕地是中國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分布廣、高原淡水湖泊濕地多的特點,云南省是目前西南地區淡水湖泊濕地數量最多的省份。云南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賴濕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種[1]。根據最新的調查,云南省共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5634.7km2,截至2013年,全省有國際重要濕地4處,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7個,國家濕地公園7個,受保護濕地面積20.34萬hm2,濕地保護率36.09%。其中,自然濕地受保護面積15.81萬hm2,自然濕地保護率40.27%[2]。針對濕地保護云南省開展了大量工作,特別是2014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云南省濕地保護條例》,該條例旨在加強濕地保護和管理,維護濕地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該條例對全省行政區域內濕地的規劃和認定、保護和利用、監督和管理等活動做出了明確規定[3]。
2研究區基本情況
2.1研究區位
沾益西河濕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南端,東經103°41′24″~103°48′54″,北緯25°33′36″~25°37′12″。西河濕地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為珠江主源南盤江上游右岸一級支流,距珠江、長江兩大水系分水嶺僅5km,地域代表性突出。研究區面積754.07 hm2,在云南省濕地保護分區上屬于“滇東北中山深切割河流高原沼澤濕地區”[4]。研究區濕地主要位于沾益縣西河上,西河流域內水系發達,河流大致呈西東向,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2.2濕地水資源情況
研究區的水汽來源于印度洋孟加拉灣的西南暖濕氣流和太平洋東南季風帶入的豐沛水汽。受季風影響,降水的年內分配變化較大,降水集中,干濕季分明。年均降雨量1002mm,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9%。
研究區所在的西河上建有一座中型水庫(即西河水庫)和兩座小(一)型水庫(即沿口、紅瓦房水庫)。西河水庫控制徑流面積150km2,水庫以上主河道長16.4km,平均坡降6.8‰;沿口水庫在西河徑流區內,控制徑流面積15.0km2;紅瓦房水庫控制徑流面積15.0km2。西河出西河水庫后在下游約8km的蔡家山村進入沾、曲壩子,于珠街附近與南盤江匯合。西河水庫—南盤江匯口區間徑流面積87.4km2,河道長29.5km,河道平均坡降3.46‰。屬牛欄江水系的湯皮亮水庫(小一型)與西河水庫之間建有引洪渠道,設計每年從湯皮亮水庫為西河水庫調水560萬m3,以緩解西河水庫供水不足的情況。
西河水庫全年水質為II類,水質優良;水庫壩下至雙河村段,水體清澈、水質較好;受河流兩側村莊生活污染,在高鐵片區前段水質有輕微污染;縣城段河流水質明顯富營養化,是保護與合理利用過程中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
2.3濕地資源與分布
沾益西河濕地主要有河流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3大類,濕地公園研究區總面積為754.07hm2,其中濕地面積635.65hm2,濕地率84.30%。各類濕地資源情況如下:
(1)河流濕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濕地。永久性河流濕地是連接西河水庫與縣城西河城市公園的西河流域,面積34.28hm2。
(2)沼澤濕地:包括草本沼澤和沼澤化草甸,面積182.63hm2。
(3)人工濕地:包括庫塘和水稻田兩種類型,面積418.74hm2。庫塘濕地主要指西河水庫和其下游一個小型水庫,面積321.93hm2。稻田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側,占地面積96.81hm2。
2.4濕地動植物資源
植物區系:濕地公園屬于東亞植物區、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云貴高原地區、滇中高原亞地區。根據野外考察的結果,該地區的植物區系由156科,413屬,774種植物組成。其中,蕨類植物25科,54屬,82種;種子植物131科,355屬,692種。其中,濕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和濕生植物)有27科,50屬,79種。重點保護植物: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有黃杉(Pseudotsugasinensis)、扇蕨(Neocheiropterispalmatopedata)、中國蕨(Sinopterisalbofusca)、海菜花(Otteliaacuminate)、松茸(Tricholomanatsutake)等。
動物區系:研究區內野生動物29目,74科,222種。其中,濕地鳥類66種,國家Ⅰ級保護鳥類2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9種,云南省保護鳥類2種。重點保護動物:國家Ⅰ級保護種黑頸鶴、黑鸛;國家Ⅱ級保護種斑羚、林麝、白腹錦雞、金貓、灰鶴、鴛鴦、白琵鷺、黑翅鳶、黃爪隼、紅隼、白尾鷂、黑鳶、雀鷹、普通鵟、灰林鸮、草鸮、鳳頭鷹、松雀鷹、虎紋蛙、紅瘰疣螈;國家瀕危物種普通夜鷹和灰頭鸚鵡;云南省級保護動物灰雁和斑頭雁。
3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方案
3.1基本原則
遵循“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建設原則,通過恢復自然河流濕地、水生態環境的科學修復,改善水質,修復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保護區域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河流濕地生態系統,全面保障西河水環境和水生態安全。公園的規劃建設對保護珠江源頭的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水生態與水安全有重要意義。
3.2總體保護要點
濕地資源保護是合理利用的前提與基礎,因此必須注重對濕地生態安全、濕地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文化資源的保護。
3.2.1水資源保護
沾益西河濕地的濕地水源主要為西河水庫、河流水及地下水。西河濕地公園的水系、水質保護主要從外源污染控制和內源污染削減兩個方面進行。其中,外源污染控制主要通過充分利用水利控制設施、進行區域河道整治規劃、多部門間的有效協調,減少外源污染物進入濕地公園的概率,降低潛在的污染風險。內源污染控制主要通過地形整理、廢棄物集中處理等措施,在有效減少內源污染物質產生的同時,提高濕地的自凈能力,控制面源污染。另外,通過設立監測點,定期監測水質,能及時了解污染情況和途徑,及時尋找處理方案。
3.2.2水岸保護
水岸帶由土壤、植物和水體組成,其對N、P等農業面源污染物的截留去除主要是通過水土截留、土壤吸附、植被根系吸收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減少N、P等污染物進入河流水體。依據濕地水位的動態變化和水陸交接區域的植被分層、自然演替、以及該區的設計功能和使用狀況,設計岸坡保護工程。岸坡保護盡量維持原自然形態,確有破壞,方可采用自然生態的材料進行護岸恢復,其外形和所用材料的質地、色彩均應與環境協調,以優化岸線生態環境,滿足防洪、護岸等要求,同時,確保水陸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通,為動植物創造生存棲息的場所。駁岸植物選擇以鄉土植物為主,適當采用經過長期引種馴化、無入侵風險的物種,在外來種的應用方面,應慎重考慮,避免生物入侵對當地生態系統物種結構的威脅。
3.2.3棲息地保護
尊重生物群落自然演替規律,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避免過度人為干擾,維持濕地良好的生態條件,預防濕地退化,保護鳥類及其它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加強濕地監測和管理,杜絕破壞濕地資源的行為。
(1)植物生境保護
在濕地公園建設中,盡量減少人為活動對野生植物的影響。在淺水區域外緣擴挖,營造適合濕地植物生長的生境。在周邊陸地、水域內種植、栽植本地植被,以形成喬、灌、草相結合,陸生植被與水生植被相映襯的植物群落。同時,保護林業資源,避免亂砍亂伐,通過擇伐促進林地的自我更新,有條件的區域可進行林相改造,以增加物種多樣性,提高群落的穩定性。此外,控制火源,杜絕火災隱患對于棲息地保護也非常重要。
(2)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
根據濕地動物生活習性、種類和密度等,在濕地鳥類繁殖、覓食等活動區域(例如大樹枝杈、遠離干擾源、干燥并且郁閉度很高的區域),控制道路可達性,減少人為活動對動物棲息地的干擾。在稻田濕地區保留部分農田,不進行收割,為鳥類等濕地野生動物提供一定的食物。此外,防止偷獵,保護野生動物。
鳥類保護。不同的鳥類對棲息地水域的深度有不同要求。按照功能不同,可將水域劃分為深水區、淺水區、沼澤區、淺灘區和島嶼區,為各種游禽提供良好棲息環境,保障鳥類在遷徙季節的休息和覓食需要。

表1 鳥類棲息環境水域分類表
魚類保護。魚類在繁殖期,喜歡在有水生植物、枯枝的淺灘、緩流處活動。汛期開始后,河流兩岸的臺地連同被淹沒的陸草,成為良好的產卵場所。應分時期予以保護。
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在魚類產卵期和繁殖期開展為期9個月的強制性禁漁活動,嚴厲打擊偷漁行為,加強禁漁的力度和執法強度,加強巡邏。對現有的洲灘棲息地進行嚴格保護,禁止在洲灘上割草、放牧和放火。加強對生態旅游的管理,劃定旅游區域,控制旅游人數。在旅游區域邊界設警示標志或設置隔離設施,阻止游人或船只深入濕地尤其是水禽集中分布區域,減少旅游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對水禽等野生動物的干擾。
3.3保護與合理利用總體分區
根據濕地公園資源特征和分布情況,以及自然人文單元的完整性和管理便利的需要,將沾益西河濕地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5]。

表2 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分區
3.4分區保護與合理利用措施舉要
3.4.1保育區
包括西河水庫及周邊部分林地、水田等。需要嚴格保護,可供開展保護、監測等必需的保護管理活動,不得進行任何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無關的其他活動,讓濕地在自然狀態下發展和演替。主要采用封育和科研監測手段:
(1)劃定生態紅線,建立界碑、界樁、標志牌等標識。
(2)保護黃杉、黑頸鶴、灰鶴等瀕危珍貴野生動植物。
(3)設置鳥類增殖點,定期投食,招引鳥類使之在此繁衍生息。
(4)根據需要,設置生態環境監測點,監測氣象、水文、水質、濕地動植物(尤其是鳥類)、氣候變化等。
(5)開展濕地系統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評價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研究,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究。
3.4.2恢復重建區
包括西河水庫壩下至在建滬昆高鐵之間的西河河段及兩側水田、林地及部分旱地。
主要恢復重建措施:
(1)淺灘沼澤濕地修復。
(2)鳥類招引與群落構建,觀鳥站點設置。
(3)生態技術改善水質。采用“生態浮島技術”和“植物微生物耦合技術”等,緩解水體富營養化。
(4)建設小型林苗培育基地,為封山造林、植被恢復、城市綠化提供優質苗木。
3.4.3宣教展示區
(1)建設濕地科普中心,為游人提供一個系統了解濕地的場所,同時還可宣傳沾益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與民俗。
(2)建設人工濕地,給游客展示人工濕地的工作原理和處理效果。
(3)設置濕地生境探索園和濕地植物認知園,為公眾提供探索和認知濕地的平臺。
3.4.4合理利用區
結合已有發展建設規劃,充分融入濕地公園特色,分別設置觀光農業、濕地漫行棧道、生態社區中心、濕地休閑旅游等合理利用區域,實現濕地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和諧統一。
4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效益評價
生態效益:沾益西河濕地,不僅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緩解徑流和蓄洪防旱,調節區域氣候,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保護水資源等方面有重要意義,而且還可以作為周邊自然保護區生境的補充,提高沾益縣綠化覆蓋率,加強水土保持,對推進沾益縣生態環境建設有重要意義。
經濟效益:依托國家濕地公園針對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恢復、宣傳教育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的建設目標,可帶動區域觀光農業、生態養殖和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不但能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還可解決當地“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社會效益:濕地公園的建立,可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公眾生態與環保意識,提升文化品位,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
5結論與建議
沾益西河濕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南端,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為珠江主源南盤江上游右岸一級支流,地域代表性突出,在云南省濕地保護分區上屬于“滇東北中山深切割河流高原沼澤濕地區”。研究區面積754.07 hm2,研究區內濕地資源豐富,濕地面積635.65 hm2,濕地率84.30%;區內濕地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有植物156科,413屬,774種,野生動物29目,74科,222種。
該濕地目前正面臨著威脅和破壞,導致生境退化的問題日益顯現。本研究針對性地給出了西河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方案,并在總體方案與功能分區的基礎上給出了分區保護、恢復、宣教與合理利用的詳細方案。通過濕地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可提高濕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提升生物棲息地品質,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時還可提升其經濟、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嵐,李恒. 云南濕地[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0:134.
[2]云南省林業廳濕地辦.云南的濕地資源[J].云南林業,2014(5):23-24.
[3]云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云南省濕地保護條例[Z].2013.
[4]云南省林業廳.云南省濕地保護工程規劃[Z].2008.
[5]但新球. 濕地公園規劃設計[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2014:247.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Wetland in Northeast Yunnan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
YANG Yong-sen
(Beijing Oriental Landscape Co. Ltd.,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Yunnan province is very rich in wetland resource and biodiversity.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wetlan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Yunnan has taken multiple ways to protect and rationally use the wetlands. Especially the publish of the “Wetland protection ordinance in Yunnan province” was significant. In such context, a typical wetland called Xihe wetland in the northeast of Yunnan provin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respects of location, water resource, wetland resource,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se plan has been schemed. Furthermore, the detailed protection, restoration and education plan in different zones were given. The benefits in terms of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have been summarized.
Key words:Yunnan; wetland; protection; rational use; wetland in the Northeast of Yunnan; ecological philosophy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201410758003);烏魯木齊市科技計劃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森林培育重點學科資助。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655(2015)04-0021-04
作者簡介:楊永森(1980-),男,碩士,甘肅金昌人,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規劃設計工作。 葉爾江·拜克吐爾漢(1976-),男,哈薩克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生態系統動態監測。
收稿日期:2014-12-08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