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潤
在荊門市纖維檢驗局,活躍著這么一支娘子軍,她們把自己的理想追求植根于纖檢事業的發展,在檢驗這個舞臺上勤學苦練,銳意進取,爭創一流,先后獲得了“女職工建功立業示范崗”、 “荊門工人先鋒號”等多項榮譽,人們親切地稱她們為“巾幗英雄”。這是一支忠于職守,無私奉獻的團隊。
近日,她們的領頭羊,荊門市纖維檢驗局綜合檢驗室主任吳運蘭,經過初選、復評、公示、終評、考核等多個環節的選拔,從全市260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荊門市委宣傳部、荊門市文明辦、荊門市總工會聯合授予“最美一線職工”和“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認真學習,刻苦鉆研
近年來,紡織品檢驗從常規檢驗深化到安全、性能的檢驗;棉花質量從監督檢驗深化到儀器化公證檢驗,內容更多、指標更細、要求更高。吳運蘭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樹立“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的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加強自身學習,練就過硬的業務本領,才能為企業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服務。她把業務學習和知識儲備放在首位,認真學習各項檢驗技術規范和相關標準,掌握檢驗技術和管理方法,自身綜合素質有了較大提升。她通過參加國家級的專業培訓、技術講座、法律法規等學習,先后取得了中國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執法證、實驗室認證內審員資格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棉花質量檢驗師執業資格證,成為一名國家注冊棉花檢驗師,她撰寫的“淺談棉花纖維中異性纖維的危害”論文在全國注冊棉師繼續再教育中交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她進一步認清了當前纖檢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紡織品服裝及纖維制品的質量安全,雖不及“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等食品安全事件那樣觸目驚心,也不及電梯傷人、鍋爐爆炸等特種設備安全事故那樣教訓慘痛,但同樣與消費者的人身健康息息相關,每年的“3·15”和“質量月”活動中,她都親臨現場,用她掌握的專業知識向廣大消費者講解紡織品和服裝中甲醛、pH值等安全技術指標的危害性;絮用纖維制品安全涉及到學校、醫院、賓館等群體消費,屢禁不止的“黑心棉”頻繁出現在高校校園,勢必造成社會的不良影響,每年七八月份她都會作為技術專家代表荊門市纖維檢驗局參加荊楚理工學院公寓床上用品招投標活動,嚴把招投標中床上用品的質量關。
愛崗敬業,樂于奉獻
在吳運蘭剛踏上纖檢事業這片熱土的時候,當時的荊門市纖維檢驗所紡織品檢驗完全是空白,缺設備,缺技術人員,工作起來難度大。她沒有退縮,在紡織品檢驗中,與同事們邊利用周邊兄弟單位的檢測設備進行分包檢驗,邊完善紡織品檢驗室的基礎建設;在棉花監督檢驗中,她工作在第一現場,深入加工企業,把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及家務活全部推給丈夫,巡回檢查在每個棉花加工企業中,十天半月才回家一趟。當時交通條件十分差,從一個加工企業到另一個加工企業有幾十里路,單位條件差,沒有專車,都是以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每天騎行幾十里,風雨無阻,對每批棉花從收購到加工進行監督檢驗嚴把質量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荊門市纖檢局的棉花監督檢驗工作短短幾年就打開了新的局面。
2005年棉花檢驗體制改革開始,中纖局下達老商品棉出庫、國儲棉等公證檢驗任務。作為荊門市纖檢局的業務骨干,吳運蘭總是帶頭奮戰在公檢一線。只要是中纖局下達了公檢任務,隨時出發,夏戰酷暑,冬戰嚴寒,保質保量完成公檢任務。特別是老商品棉出庫公檢過程中,倉庫儲存條件差,棉花存期長,有發霉、變質的現象,倒垛開包后粉塵彌漫,并有異味。面對諸多困難,吳運蘭沒有推諉,沒有退卻,一直堅守在第一線,一次又一次完成組織下達的任務。檢驗足跡踏遍了湖北、湖南、河南、新疆四省份七地市。特別是在新疆工作的日子讓人記憶深刻,新疆的冬天特別干燥而且異常寒冷,工作期間不僅要克服天氣寒冷,還要適應當地生活,更要克制自己對家人的思念,面對這些困難,她無怨言,從不向組織抱怨,連續幾年進疆參加公檢。去年,年近50歲的她,義無反顧,再次進疆進行國儲棉入庫公檢,在公檢工作中充分發揚了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敢打硬仗的精神,獲得了組織的好評和群眾的認可。
30多年的纖檢工作,吳運蘭對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有了更加厚重的理解,對纖檢工作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她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每年的下半年是檢驗工作的高峰期,棉花檢驗工作開始。而就在2012年的9月,她患病做了腹腔鏡手術,出院后醫生囑咐要靜養一個月,可是她心里想的全是工作,腦海里裝的全是檢驗任務,僅休息了半個月,便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工作強度大,她的身體又還沒有完全恢復,領導和同事都關心她叫她累了就休息,她卻始終笑著說“不累”。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地堅持在一線,和同事一道圓滿完成當年的檢驗任務。吳運蘭用一顆赤誠之心,用激情全心全意詮釋著自己的角色,使荊門市纖維檢驗局的檢驗工作煥然一新,生機盎然。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與人為善,這是一個團隊能否精誠團結、和睦相處的關鍵所在。作為綜合檢驗室主任,吳運蘭在檢驗工作中講原則,也講和諧,講諒解。比如在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中,抽樣人員送回來的樣品不符合標準規定,她不是一味指責,而是及時與他人溝通,找出原因,提出合理的糾正措施。工作中充分調動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不為小事斤斤計較,著力營造同事工作上互相支持,人格上互相信任,創造一個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她以女性柔情經常和同事們交流思想,溝通感情,增進理解。促成大家坦誠相見、求同存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作為一名科室帶頭人,吳運蘭深知只有率先垂范、品格高尚、嚴于律己、公正廉潔,才能取得其他同事的信任和尊重,進而取得對其工作上的支持,群策群力,做好各項檢驗工作。她大局意識強,能勇挑重擔,將檢驗室繁雜的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在年輕人的眼里她既是一個大姐,經常幫助年輕人創造機會快速成長,又是一個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能夠虛心向年輕人請教,縮短了與年輕人交流的距離。在她的帶領下,科室上下團結一心,正朝著“檢得快”、“檢得準”的方向不斷前進。她始終堅持一個理念,那就是對得起頭頂上國徽,肩上的責任,社會的信任,領導的放心,同事的信賴。她用實際行動影響著身邊的每個人。帶領同事平均每年完成紡織品檢驗800批次,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6萬噸。
吳運蘭知道,要抓好檢驗技術工作,不僅要具有較強的業務知識,還要有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這樣才能凝聚人心。身教比言教更深刻、更能感染人。從棉花儀器化檢驗工作開展以來,她既是檢驗管理人員,又是操作員,在做好檢驗工作的管理和檢驗數據審核的同時,與檢驗員一起上機操作,棉花檢驗灰塵大,任務重,時間緊,幾乎都是開雙班檢驗,她考慮到年輕的同志家里的小孩晚上需要照顧,她更多的時間都是上晚班,有時甚至兩班連著上,灰塵撲滿了面容,但擋不住她對工作的熱情。偉大人格的確立,不僅是樹立自身良好形象的根本,更是推進工作有效進行的保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多年來一直是吳運蘭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座右銘。由于她率先垂范,通過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加強檢驗技術人員的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檢驗技術人員的思想和業務能力。原來不會干、跟著干、推著干的逐漸轉為安心干、愿意干、搶著干的工作先進。
歲月無跡,青春有痕。30多年來,吳運蘭懷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纖檢事業的熱愛,灑盡了自己的滿腔熱情,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面對鮮花與掌聲,她沒有停頓,正帶領著她的“娘子軍”們,積極投身到棉花及紡織品檢驗工作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