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總局發布多項紡織服裝行業國家標準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公告,批準發布了《機織兒童服裝》、《服裝測量方法》和《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四氯乙烯干洗色牢度》等354項國家標準。
業界人士告訴記者,其中,《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四氯乙烯干洗色牢度》標準名稱明確修改為“四氯乙烯”干洗后,更加貼近市場中實際運用的干洗溶劑,使得與商業干洗所得結果有良好的關聯性。同時修改了試驗原理,增加“試樣與貼襯織物貼合后進行試驗”,并將評定溶劑沾色改為貼襯沾色。
據了解,GB/T 5711—2015《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四氯乙烯干洗色牢度》將于2016年4月1日實施。該標準修訂時采用了國際標準ISO 105-D01:2010《紡織品色牢度試驗D01部分:耐干洗牢度試驗》,將替代GB/T 5711—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干洗色牢度》。
《桑蠶干繭試驗方法》國家標準獲得批準實施
根據國家標準委2015年第25號標準公告,GB/T 9111—2015《桑蠶干繭試驗方法》纖維國家標準獲得批準(代替 GB/T 9111—2006),標準實施日期為2016年4月1日。20112233—Q—424《桑蠶干繭》國家標準計劃項目有關部門正在爭取其強制性,目前正在審查中。《桑蠶干繭試驗方法》國家標準的發布,進一步完善了繭絲纖維國家標準體系,對于指導繭絲的生產、交易、加工和質量檢測具有重要意義。
《天然纖維 術語》等10個標準計劃項目,根據國家標準委提出的修改意見反復修改,不斷完善,目前均在審查中,據國家標準委消息年底有望批準發布。
貴州省纖檢局三項地方標準正式發布
日前,貴州省纖檢局起草的《棉胎》、《機織校服》、《學生用軍訓服》三個標準,通過了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同意以地方推薦性標準進行發布,并將于2016年1月22日起正式實施。《棉胎》、《機織校服》、《學生用軍訓服》這三項地方標準的發布實施,填補了貴州省該類產品標準的空白,為該類產品的生產、檢驗、監管提供了 技術支撐,對于規范企業生產行為,提升產品質量,促進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該三項地方標準的發布實施,有利于進一步規范該類產品的集團購買質量水平,對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個檢驗檢測行業誠信國家標準發布
10月27日,國家認監委在湖南長沙發布檢驗檢測行業首個誠信國家標準《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基本要求》(以下簡稱《誠信要求》)。該標準從法律要求、技術要求、管理要求、責任要求4個方面,規定了檢驗檢測機構應當遵循的基本誠信規范,為檢驗檢測機構推進誠信建設、防范失信風險、提升社會信任、樹立品牌形象提供了指引。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建設取得了較大成績,目前全國共有2.8萬余家檢驗檢測機構,每年出具3億多份檢驗檢測報告,服務產值達1600多億元,檢驗檢測已成為最具活力的新興服務業態之一。但是,檢驗檢測機構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仍然偏低,違背承諾、弄虛作假、商業賄賂、不實宣傳等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建設,建立失信懲戒機制,提升檢驗檢測活動的社會公信力,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發布了新修訂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對檢驗檢測機構建立誠信管理體系和從業人員誠信操守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與此同時,組織開展了檢驗檢測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標準制定活動,著手制定一系列規范指導檢驗檢測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的標準和指南文件。
《誠信要求》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國際標準,運用國際上通用的3C信用評價模型,即企業的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從法律、技術、管理、責任4個方面提煉出檢驗檢測機構的誠信要素,明確了檢驗檢測機構應當遵循的基本要求,為檢驗檢測機構建立誠信管理體系提供了指引,并為其開展誠信自我評價或第三方評價提供了依據。
據國家認監委實驗室及檢測監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國家認監委將分行業類別開展標準應用推進活動,以《誠信要求》國家標準為抓手,對檢驗檢測機構強化監管,對檢驗檢測機構根據其誠信從業情況實施分類管理,對誠信優良機構降低評審和監督頻次,對失信機構加大監督力度,并在政府采購檢驗檢測服務時優先采信貫標情況良好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