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波
(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風景園林所,江蘇 南京 210008)
景觀設計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淺議景觀設計的復雜性
呂海波
(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風景園林所,江蘇 南京 210008)
摘要:指出了景觀設計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多個專業領域。系統分析了景觀設計學的產生、項目進程以及前景,提出了景觀設計要求必須系統地掌握多門學科的知識,且應融會貫通并能靈活運用。
關鍵詞:景觀設計學;地理;美學;歷史;工程技術
收稿日期:2015-07-15
作者簡介:呂海波(1977—),男,江蘇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景觀設計工作。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編號:1674-9944(2015)09-0119-04
1引言
相對于城市規劃、建筑學等行業,景觀設計學起步較晚,但是其所涉及的內容卻相當廣泛,并與多個學科都有交叉。目前從事景觀設計、工程方面的人很多,雖然多數都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但也有可能做出較為不錯的作品來。正是這個緣故,景觀設計學常給人以簡單、容易的感覺。然而,景觀設計學遠非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容易,因為其廣泛性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從業基礎較低,同時也形成了其專業的復雜性。這是因為景觀設計學容納了包括自然地理、建筑繪畫、藝術美學、人文歷史、植物生態、心理哲學、管理經營、工程技術及其他等眾多學科的內容。本文從其在景觀設計學發展過程中的應用來分析,提出了要想做好景觀設計,只有掌握好這些學科的知識并加以合理的應用,才能略窺門徑。
2景觀設計學科的源起
自弗里德里克·勞·小奧姆斯特德在哈弗開設了第一門景觀設計課程起,現代景觀設計學奠基不過百年。從最初幫助貴族處理私家花園或營建墓地綠化的園藝師,到為社會各個階層人士開放的公園而進行規劃的景觀設計師,其職業特性的轉變是因為社會正義和公眾參與的民主生活聯系起來了。從這時起,景觀設計學科逐漸從規劃設計行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一門學科。
縱觀景觀設計學科形成之前的園林歷史,尤其是在原始社會、農業社會中,不管東方與西方,這個行業服務的對象都是君主和貴族階層,從最初的“園囿”發展為“莊園、府第、陵墓”,最后形成“園林”,主要是服從統治階級的利益,為他們服務。因此當時的設計范圍較窄,服務對象單一,從事這一行業的也多為統治階級的御用人員,有較大的局限性。
隨著工業社會的到來經濟發展和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革,致使舊的行業跟不上時代形勢的發展,園林的設計隨著社會的進程發展到更高階段。出現了大量未曾出現的土地開發、項目規劃,對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經歷了設計花園、校園和“烏托邦”社區,以及后來的工業景觀、公共墓地和城市公園等用地性質不同的業務拓展,使得原有的園藝師逐漸吸收了其他專業的特點,形成了新穎的研究、設計方法。
信息時代的來臨給園林帶來更大的變革,將不斷出現的新材料和新技術應用到其中,其服務范圍和對象都發生了改變,所運用的元素也逐漸脫離傳統的主導,設計思潮也逐漸由“非此即彼”的“二元論”發展為“多元性”,結合人類社會生存環境的變化在理念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園林”的概念也逐漸被“景觀”所代替,并最終完善了景觀設計學科的發展(表1)。

表1 景觀設計學歷史發展進程
注:東西方的園林發展雖階段不完全一致,但總體發展進程還是大致相當的
3其他學科在景觀設計學項目進程中的應用
在景觀設計學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以前,景觀設計師就開始吸收包括自然地理、建筑美學、繪畫藝術、人文歷史、植物生態、心理哲學、工程技術及其他等眾多學科的內容,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結合自身特色,不斷提高、總結、實踐,形成具有自屬專業特性的專業學科。具體到項目進程中,則每個階段涉及的學科不同,且相同的學科在不同設計階段也會重復出現。
在景觀設計的前期準備工作中,需要對場地進行認真的勘察及系統的分析,抓住可以利用的一切積極因素,捕捉霎那間的靈感。這需要了解項目所處場地的自然狀況,包括地形起伏,植物生長情況,氣候條件及地質狀況,是否有動物聚集等等。因此,首先需要掌握自然系統學中的地質學、水文學、氣象學。了解基地的土質土壤、地形以及陽光、霧、風向等等,尤其是對基地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如何利用現狀地形、最大限度的挖掘基地潛力,以及可以利用的水資源系統、徑流模式等等。其次,生物科學中的動物學、植物學、農學(園藝)、林學(植物)等等知識,了解生物圈的構成演化,環境科學中宏觀氣候對微觀氣候的影響,并了解小范圍的氣候、水紋,研究其對植物、動物的影響,以期在方案設計中揚長避短、合理應用。
同時,必須對項目從規劃限制上進行分析。了解設計外圍影響制約因素,如交通、視覺景觀、開發限制條件,以及總體規劃、區域規劃等等對項目的總體影響。并注重區域、城市、社區規劃原理、城市與景觀設計原理、設計要素的功能作用等對設計項目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圖1)。

圖1 景觀設計前期準備中其他學科的應用
在收集場地的各種基本信息并進行系統的分析后,需要利用各種專業知識來進行方案設計。在此過程中,需要融合建筑繪畫、藝術美學、人文歷史、心理哲學等學科的知識,并通過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先進技術來完成方案設計(圖2)。

圖2 景觀方案設計中其他學科的應用
(1)方案設計需要抓住設計主題。景觀設計的靈魂是否體現了人文價值,即“有無主題”,因此抓住瞬間的靈感,進行歸納、總結、演繹,賦予其一定的文化內涵是必要的。在方案設計中,必須要掌握文化學、傳統歷史、文化景觀歷史以及相關美學、哲學等學科的知識。一方面,了解一定的地域資源、人文典故,設計中可以借用類似的人文資源以構成景觀的文化元素,同時還需要一定的媒介物諸如詩詞、楹聯、雕刻、繪畫、書法等來構成文化景觀。另一方面,通過對歷史的挖掘構筑景觀意境,提高空間、景點的凝聚力,完善功能,提升景觀設計的品味、品質。此外,哲學、美學中在景觀設計學中也有利用的價值,如采用抽象的手法來揭示各種關系潛在的聯系,認清事物本源,感知世界等等。
(2)通過平面布局來體現主題。為了完善景觀的各種功能,必須掌握建筑(城市規劃)以及繪畫方面,需要學習建筑史、城市規劃史、園林史、景觀學發展史,特別應注意建筑發展歷史中的形式、風格的轉變對景觀(園林)的影響,如中西建筑布局的差異對不同景觀的影響。同時,藝術設計、美學、美術以及視覺景觀原理構成等也對景觀設計產生重要影響。近現代藝術的不斷發展,風格的演替對景觀設計的平面構圖、空間構成都形成深遠的影響。其中,不同階段的裝飾、紋飾手法影響了各種藝術設計,進而影響景觀。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他藝術也逐漸加大對景觀設計的影響,像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雕塑設計等越來越多的藝術形式出現在景觀設計中。不僅如此,由人們的審美所形成的美學,其涉及的范疇逐漸變大,人們的喜好不再是單純的“非此即彼”的二元構成,有了更多的“灰色地帶”,因此其對景觀設計的應用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3)空間構成是景觀設計的直觀感受。設計者必須對建筑學有較深層次的理解、掌握,同時還需掌握一定的心理哲學方面的知識,只有研究環境心理學、環境行為學、景觀治療、心理行為學,并分析適宜人居藝術環境以及人類社會與行為對設計的影響,才能做好景觀設計。這是因為,設計是為了滿足需求,不同的項目類型其社會需求不同。設計必須從受眾心理方面分析場所空間感的形成,不同群體空間需求不同,場所空間氣氛,尺度合適,并研究受眾的行為,仔細考慮如何營造舒適的空間,以及設施的尺度感等。而且,景觀空間的構成與組成材料有較大關系,不同的材料圍合空間給人的感覺不同,為了更貼切的考慮觀者的感受,這就要求必須研究掌握植物學、材料學等知識。
最后,通過多種設計手段來表現景觀方案。通過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等技術所獲取的資料,形成直觀、詳細的圖片,更有助于設計的認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其功能的多樣化、應用的普及化更豐富了方案的表現。在設計表達中繪畫的作用進一步被放大,徒手表現的平面圖、立面圖、透視圖都能帶來直觀的影像,使得原有的平面變得立體、生動起來。同時,繪畫的布局、構圖以及色彩、質感對景觀設計優劣的評判也直接產生影響,如中西方繪畫手法側重不同,西方重寫實,中國重意境,這在具體設計中也有體現。
在工程設計(方案深化)的過程中,必須對設計方案進行量化、細化,通過圖紙與技術解說的表達,并運用技術計算機制圖以及設計表現來形成可供施工的圖紙。而要實現這個目的,不僅要掌握植物生態學科,還要學習工程技術學科的知識(圖3)。

圖3 景觀工程設計中其他學科的應用
(1)在植物生態科學領域,需要掌握生態學、植物學、農學和林學等專業知識。一方面需要尊重植物景觀在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其習性,在選擇上注重種植方式和季色搭配,如了解自然式、規則式的不同效果,以及把握其豐富空間的層次,體現季節變化,時空轉變之美,另一方面還需注意在體現地域性,形成地方特色、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需要防止外來的物種的侵襲。
(2)在景觀硬質材料領域,需要掌握材質、材料學,選擇上注意生態性。在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保護生態平衡,積極使用新型環保材料,推廣新的環保措施在景觀中的應用。如環境景觀整治養護中的景觀維護設備、水土恢復等。此外,在通曉材料的同時還需對新工藝、新技術的產生和推廣應用給予一定關注。
(3)在工程技術領域,需要掌握常規的工程方法、技術,這是實現設計意圖的重要步驟。在園林工程施工方面,通常需要了解地質、構造、材料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水土流失控制、基礎河岸、小型地下建筑結構設計、特殊類型景觀項目的施工建造、景觀工程施工建造、施工質量控制管理、各類建設材料、施工機械及技術等等。而其他相關專業專項知識需了解:交通道路系統、照明系統、給排水系統、電力電訊等市政管線系統、步行道路系統、場地平整與場地排水、游戲場地設計等。
通常,景觀設計師除了從方案規劃設計、論證、圖紙制作以及有關部門審批直到建造活動的全過程外,還需負責設計項目組織。在此過程中,必須了解掌握政策法規、招投標程序以及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圖4)。

圖4 景觀項目組織中其他學科的應用
對于一般委托的項目,設計師必須掌握相關政策法規,比如政府政策與法律、甲乙雙方建設合同法、勞工法、規劃法與土地使用法、規劃設計規范等等;而針對招投標的項目,設計師還必須熟悉評標程序步驟、招投標的法律程序以及所需造價分析。不僅如此,設計師還需掌握規劃設計管理學的知識,從經營管理、規劃設計人員管理到規劃設計進度計劃制定,以及各類專業實踐的經驗、各專業工種的協調組織等等都通曉,而對都市計劃、土地管理、自然資源管理、游憩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此外,在項目的成本控制方面需要掌握社會經濟學方面知識,必須在經濟許可的范疇內進行設計以及材料、工藝的選擇,需要對整體投資進行把握,了解各類建設投資概預算、市場營銷等,抓好各分類項的控制,從而實現項目的經濟性以及可持續發展。
4新時期新學科對景觀設計學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的設計思潮,不斷發明的新材料、新工藝,以及人們日益不斷提高的各種需求,都對景觀設計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其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新的藝術審美、材料技術科學的發展以及大中的生理、心理需求范疇等(圖5)。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時代的變遷,不斷出現的新事物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促使人們的思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逐漸拋棄傳統的“二元論”,各種藝術思潮日益興起并影響著人們的審美。

圖5 新時期景觀設計中其他學科的應用
在詹克斯宣布“現代主義”死了以后,所謂的“后現代主義“思潮并未停止前進。先后演替的古典主義、復古主義、現代傳統主義,以及后來的“高技派”、結構主義、新現代主義都宣示藝術思潮的變革,不斷的影響人們的藝術審美觀。延伸到景觀設計中,在不同階段、不同項目中的不斷演變、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景觀設計理念、風格。諸如彼得·沃克倡導的“極簡主義”、瑪莎·施瓦茨的“后現代主義”嘗試以及哈格里夫斯的大地藝術,無不體現著藝術思潮對景觀設計風格的影響。
后工業文明的發展帶來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不斷利用新技術、新材料在各個領域進行嘗試。同時,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使得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開始得到大力的推廣,相關領域的材料也在不斷的研發、推廣中。
能源一直以來是個大問題,在21世紀到來之后尤為突出。這也促使人們開始研發、推廣新能源的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在景觀設計領域也逐漸得到應用。打破原有的水資源的應用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改善著生態環境。具體說來,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循環利用等都被廣泛使用。不僅如此,在硬質材料的選用上,可以回收利用的金屬材料使用越來越廣泛,而廢舊材料的再利用也逐漸被使用到諸如透水鋪裝場地、景觀墻體等方面上。如以植物纖維為主原料而合成的新型復合材料——塑木,因其具有原料廣泛、產品可塑、使用環保、易于回收再生等優勢,適用范圍廣泛,幾乎可涵蓋所有原木、塑料、塑鋼、鋁合金及其它類似復合材料的使用領域,現在被應用到景觀領域來,也一定程度上促進著景觀設計學的發展。
社會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不斷前進,人們的思維模式也在不斷的變化,經濟對人們生存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無形中增加了生活的壓力,從而使人們釋放壓力的需求不斷發展、變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景觀設計學。
針對不同需求的群體,需要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分析其生理、心理、行為,拿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提供庇護心靈的處所,尋求釋放自我的空間,提供和家人休閑的場所等,因此,必須分析、掌握大眾行為心理,才能設計出滿足不同需求的景觀作品來。
5結語
在設計過程中,利用不同設計元素、采用不同設計手法都會利用到看似互不相干的不同學科知識,如巴塞羅那世博會的德國館所采用的“流動的空間”理念,是否在音樂上有著某種互通、通感?在營造日式“枯山水”的景觀空間時,是否在佛教上有著禪意的感知?在游賞網獅園中的“月到風來亭”時,又是否感受到“晚色將秋至,長風送月來”的意境了呢?
如此看來,盡管景觀設計學的門檻很低,但是要想真正掌握還是有很大難度。不能只靠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進行系統的景觀設計理論學習同時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并積極參與到實際工程項目中去,理論結合實踐。只有這樣,將景觀設計學所涉及的學科知識掌握并融會貫通,才能真正略窺門徑,才能設計出生態性、人性化、有意境的景觀環境空間。
參考文獻:
[1] 王向榮,林箐.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 傅伯杰,陳利頂,馬克明,王仰麟等編著.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4]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5] 郭風平,方建斌.中外園林史[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6.
[6]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7] 王受之.世界現代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8] 成玉寧.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9] 陳曉彤.傳承·整合與嬗變-美國景觀設計發展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10] 楊沛儒.生態城市主義-尺度、流動與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