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芳
(福建省泉州市林業局,福建 泉州 362000)
巨尾桉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
劉惠芳
(福建省泉州市林業局,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對巨尾桉速生豐產林進行了栽培試驗,試驗地采用不同的株行距整地造林,設3個試驗地,各試驗地整地挖穴相同、造林株行距不同,每公頃株數不同,造林后苗木生長成活率不同,林木生長量也不同,各試驗地林木生長量即有一定的差別。林木經過4a的經營管理撫育除草、施肥,林分生長良好。結果表明:林木生長年長量平均樹高2.65m,胸徑3.23cm,單株材積0.071m3,每公頃立木蓄積量84.45m3。
關鍵詞:巨尾桉;豐產林; 栽培技術
收稿日期:2015-06-24
作者簡介:劉惠芳(1988—),女,福建泉州人,主要從事林業技術工作。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編號:1674-9944(2015)08-0033-03
Abstract:In order to look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forest of huge end of Eucalyptus, the experiment field sets up with different seed spacing for the forestation. The experiment includes 3 study plots, in which the dig cave and soil preparation are the same, but the seed spacing and number of seedling are different. After afforestation, the seedling growth and survival rate of different plots are quite different. After 4a of forest management including tending, weeding and fertilization, the stands are growing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growth of tree height, DBH, individual volume and stock volume per hectare is respectively 2.65 m, 3.23 cm, 0.071 m3and 84.45 m3.
1引言
巨尾桉(EucalyptusgrandisxE.urophylla)屬桃金娘科樹種,原產于澳大利亞,具有生長快,林木生長相整齊,抗逆性強,輪伐期短,經濟價值高的特點。其材質用途廣,是發展工業原料林的優良闊葉樹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于福建省泉州市的氣候生長,立地條件適宜栽培,適應于福建省安溪竹園國有林場站期工區芹后山的林地黃紅壤生長。隨著工業原料林基地的建設和規模的擴展,大面積地推廣巨尾桉造林。根據安溪竹園國有林場的經濟發展,引種栽培巨尾桉速生豐產林。幾年來,筆者根據巨尾桉的植物學特性和生物學特性,對巨尾桉樹木的栽培、林木的生長進行觀察,現將巨尾桉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福建省竹園國有林場站期工區芹后山,位于東經117°59′00′′,北緯25°0′00′′。此地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型氣候,雨量充沛,朝霧夕嵐,風和溫潤,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20.5℃,降雨量1 800 mm,空氣相對濕度81%左右,1月份平均氣溫14℃,極低溫-1℃,7月份平均氣溫35℃,極高溫37℃,全年平均氣溫≥10℃,活動積溫7 000℃,無霜期350 d,自然條件相當優越。一年四季分明,夏天不酷熱,冬季少嚴寒,雨量充沛。試驗地的海拔423~456 m,坡向東南,坡位下,坡度16°,土壤為酸性黃壤,土層腐殖質層中,肥力一般,pH值4.9~6.5,植被為桃金娘(RhodomytrustamentosaHasd)、白茅(Imperatacylindrica)、芒萁骨(Dicranopterisdichotoma),高度60~125 cm。屬Ⅲ立地,適宜巨尾桉林木的栽培生長,試驗面積10 hm2。
3材料與方法
3.1.1造林規劃
2010年11月上旬,對站期工區芹后山馬尾松采伐跡地進行規劃造林,采用不同方式塊狀整地造林,規劃營造巨尾桉面積10.0 hm2。
試驗地Ⅰ:造林巨尾桉純林,面積3.44 hm2。株行距2.00 m×2.00 m,穴規格50 cm×40 cm×40 cm,每公頃營造2 501株。
試驗地Ⅱ:造林巨尾桉純林,面積3.33 hm2。株行距2.10 m×2.10 m,穴規格50 cm×40 cm×40 cm,每公頃營造2 269株。
試驗地Ⅲ:造林巨尾桉純林,面積3.33 hm2。株行距2.20 m×2.20 m,穴規格50 cm×40 cm×40 cm,每公頃營造2 067株。
3.1.2造林整地
2010年11月中旬開始整地,采伐跡地采用全面清雜,而后挖穴。挖穴采用挖明穴回表土,先將表土挖放在一邊,再將穴底里的黃心土挖放在另一邊,然后把表土挖回放在穴中,經打碎后撿去石頭和雜物,每穴施1 kg過磷酸鈣和5~6 g滅蟻靈呋喃丹,與穴中土壤攪拌均勻,使穴中土壤在一定的時間發酵,可提高土壤肥力,控制螞蟻危害樹木和直接消滅蟲害。然后把黃心土填在穴面上打碎,壅成面包型。
3.2.1苗木來源與運輸
苗木是由福建省長泰巖溪國有林場引種,其苗木平均高23 cm,地徑0.24 cm。苗木生長良好,苗高度整齊,苗地徑粗均勻,符合國家林業容器育苗苗木標準的要求。出圃前,容器袋子和苗木將清水噴灑濕透,使營養袋子里的營養土較緊實與苗木粘在一起,起苗時不會造成苗木與容器苗土分開。搬動時苗木應小心,盡量不震動容器袋子,可避免苗木損傷,可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起苗后將苗木裝在籮筐里,每個容器苗木要裝擠緊。苗木運輸時要盡量不損壞容器袋子和苗木,能減少造成經濟損失。當天取苗,當天造林完畢。
3.2.2栽培
2011年2月,下雨天后,天氣陰天,穴中土壤濕潤,開始造林。造林時、先將穴中土壤挖出一個小土坑,坑比容器營養袋子球大一點。然后把容器營養袋子球全撕破,放在穴中小土坑里,讓容器營養袋子球與穴中土壤接觸連接在一起,使根系能及時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再把穴邊的土壤挖填在營養土旁邊和上面,并用雙腳在苗木兩邊輕輕踩實,然后填一層松土覆蓋容器袋面,壅成饅頭型,這樣若天氣長期干旱,穴中土壤可保持濕潤不會干燥板結,影響苗木生長,造成苗木枯干,能保持苗木正常生長;若長期下雨,穴面也不會積水,致使苗木根系腐爛,造成苗木死亡。苗木栽培完畢之后,在穴面上再覆蓋一層3~4 cm的稻草,稻草可預防穴面長期暴日嗮,造成穴面干燥,影響林木生長;或下暴雨時,穴面不會被暴雨淋受沖刷,既能保溫又能保濕,促進幼林生長。稻草在一定時間腐爛后,可增加土壤中的土壤肥力加快林木生長。
3.2.3苗木成活率檢查
苗木造林1個月之后,要對苗木成活率進行撿查,在各試驗地里觀看苗木生長狀況,整片林木成活率多少?選擇苗高生長基本相同,苗徑粗基本相似,成活率差異不大,設臨時樣地,各設面積0.3 hm2。在每個樣地內按口字型各設4個(A、B、C、D)樣點,在每一個樣點各抽100株的巨尾桉苗木,檢測苗木生長成活率,取4個樣點苗木的成活率平均值,然后計算整片苗木生長成活率數據(表1)。

表1 巨尾桉造林成活率統計
3.2.4苗木補植
在正常經營條件下,巨尾桉當年造林即可郁閉成林,因此,容器苗木補植應在造林后1個月內進行,隔年補植的苗木就不能正常生長,最終將造成大量的幼樹形成被壓木,失去補植經濟意義。苗木補植后,林木才能生長均勻,林相生長才能整齊,林木才會相互促進生長。
4經營管理
容器苗木栽培之后,要加強林地管理,嚴禁人為和畜類損壞,嚴禁牛類進入林區踩死苗木,影響幼樹生長。
4.1.1除草松土
巨尾桉造林之后,由于林地肥沃,雜草叢生,雜草生長比林木生長較快,與林木競爭較強,在4~5月間要除草。除草時,在巨尾桉穴周圍墾復雜草,一般擴寬1 m左右,深8~10 cm,將墾復后的雜草放在樹木旁邊,可保持減少穴面水分蒸發,保持穴中的水分。待一定時間,雜草腐爛后能增加穴中肥力,促進林木生長。一年除草2次,第1次除草在4~5月間進行,第2次除草在9~10月間進行。連續除草3年。
4.1.2施肥
除草之后,要進行施肥,每株施0.3~05 kg尿素和0.3~0.5 kg復合肥,把肥料放在穴兩旁。先挖兩個小穴,把肥料放在穴中,然后將細土覆蓋,這樣可減少肥料蒸發,促進林木生長。施肥每年2次,第1次施肥在1~2月間進行,第2次施肥9~10月間進行,每次的施肥量可逐漸增加。連續施肥3年。
巨尾桉幼苗死亡是由白螞蟻、大蟋蟀、小地老虎等的危害所造成。因此、補植前應查清原因,并采用相應的防治措施后再進行補植;否則,將徒勞無效。為了提高苗木生長,加強病蟲害防治,減少林木病蟲害的發生,造林之后,發現苗木被蟲害危害,可在每穴苗木邊緣再施呋喃丹3~5 g,預防巨尾桉被白螞蟻危害,能減少苗木的損失。
巨尾桉容器苗木造林后,經過經營管理,撫育施肥,隨著林木的快速生長,對整片林木的生長狀況要進行調查。選取林木生長均勻,林相整齊,設臨時樣地、樣點、樣園,于2012年3月上旬,對造林試驗地(Ⅰ、Ⅱ、Ⅲ)幼林進行抽查(表2)。

表2 巨尾桉林木生長量統計
巨尾桉林木經過4 a的經營管理,各林分生長良好。樹木生長枝葉茂密,林分度郁閉度高,林內透光性較差,林木生長競爭激烈,造成一些樹木被壓木而生長不良。為了提高林分生長量,早日成材,達到經營培育目的,于2014年11月進行第1次下層撫育間伐。各樹種的間伐比例,按福建省森林撫育間伐技術規定,間伐株數為20~30株,保留株數為70%~80%,具體見表3。

表3 巨尾桉林木間伐統計
5結果與分析
巨尾桉速生豐產林栽培,同樣整地,每公頃整地穴數不同,造林株數也不同。同樣的苗木規格,平均苗高23 cm,地徑0.24 cm,在不同的林地試驗造林,其苗木每公頃生長成活率不同,試驗Ⅰ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99.6%、死亡株數10株。試驗Ⅱ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99.5%、死亡株數11株試驗,試驗Ⅲ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99.7%、死亡株數7株。試驗Ⅲ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比試驗Ⅰ、Ⅱ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提高0.1%、0.2%,試驗Ⅲ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分別比試驗Ⅰ、Ⅱ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多減少死亡3~4株。
巨尾桉速生豐產林栽培,容器苗木造林,林木生長較快,經過1a的經營管理,撫育、施肥,見表1,1a生幼樹試驗Ⅰ每公頃平均樹高4.5 m,胸徑5.2 cm,試驗Ⅱ每公頃平均樹高5.0 m、胸徑5.0 cm,試驗Ⅲ每公頃平均樹高4.6 m,胸徑5.3 cm,。試驗Ⅱ每公頃平均樹高,比試驗Ⅰ每公頃平均樹高和試驗Ⅲ每公頃平均樹高分別大11.11%和8.7%,平均胸徑分別細4.0%和6.0%。
林木經過4a的快速生長,試驗Ⅰ每公頃平均樹高11.0 m、胸徑13.9 cm、單株材積0.084 m3、蓄積量147.1 m3,試驗Ⅱ每公頃平均樹高10.7 m、胸徑12.5 cm、單株材積0.067 m3、蓄積量114.0 m3,試驗Ⅲ每公頃平均樹高10.6 m、胸徑12.6 cm、單株材積0.071 m3、蓄積量121.2 m3。3個試驗地每公頃平均樹高10.6 m、胸徑12.6 cm、單株材積0.071 m3、蓄積量121.2 m3。試驗Ⅰ每公頃平均樹高、比試驗Ⅱ、Ⅲ每公頃平均樹高分別大2.80%、7.84%,平均胸徑分別粗11.2%、13.0%,單株材積分別大2.54%、3.55%,蓄積量分別多29.04%、43.37%。
6結論
巨尾桉是世界三大速生樹種之一,福建省安溪竹園國有林場,于2011年在站期工區芹后山栽培技術試驗,營造速生豐產林巨尾桉,面積10 hm2。采用不同的株行距,整地造林,各試驗地造林株數不同,其苗木生長成活率不同,林木生長量也不同,各試驗地林木生長量即有一定的差別。林木經過4a的經營管理撫育除草、施肥,林分生長良好,巨尾桉林木年生長量平均樹高2.65 m,胸徑3.23 cm,單株材積0.0178 m3、每公頃立木蓄積量84.45 m3。巨尾桉林木生長是速生樹種最速生的樹種之一。巨尾桉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青天.巨尾桉嫩枝扦插育苗[J].林業實用技術,2003,18(6):24.
[2]楊鵬飛,柏京兆.桉樹速生豐產栽培[M].福州:福建省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譚克禮,何昭智.巨尾桉引種栽培管理技術[J].中國林業雜志,2009,16(8):46.
[4]陳金燦.巨尾桉栽培技術及其效益分析[J].林業勘察設計,2006,1(1):125~126.
[5]黃修美,黃德龍、張麗瑤.巨尾桉施肥效應的研究[J].林業科技開發,2001,15(4):15.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Forest of Huge End Eucalyptus
Liu Huifang
(QuanzhouForestryBureau,Quanzhou362000,China)
Key words: huge end Eucalyptus; high yield forest; cultivation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