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鈞
(安徽大學哲學系 安徽 合肥 230051)
淺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環節
夏 鈞
(安徽大學哲學系 安徽 合肥 230051)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而文化在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更好地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文化已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自強不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十分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要求。新世紀到來之際我們黨又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文化建設被擺在突出的位置上。十八大以來,我國更加強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人類歷史的發展,已經用大量的事實證明了,沒有現金文化的引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列。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而文化在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更好地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文化已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任務,要想實現中國夢,迫切要求我國由一個文化資源大國轉變成為一個文化強國。文化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通過建設文化強國,可以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包括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養,也包括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但最重要的是在充分顯示以往傳統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建立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新文化,這也是完成當代中國社會和人的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文化建設,這個文化建設事業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在理性審視現實的中國文化狀況基礎上,科學地丈量古今中外的關系,建立一個批判繼承歷史傳統而又充滿時代精神,立足本國而又面向世界的生機勃發的現代化型文化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立新型的現代化的文化體系,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處理好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每個時代的人們都不可能憑空創造自己時代的文化,而是在繼承已有文化的基礎上加以創造的。只有繼承了前代人的文化,再增加進新的內容,我們的文化才能較前代人的文化更豐富、更高級。文化的創新應以繼承偉先決條件,但是繼承并不是單純的保留或重復已有的一切,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對待文化的歷史傳統,立足于現實,著眼于未來,不斷開拓創新,才能將人類文化的積累過程持續下去。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繼承傳統文化中那些與現代化相契合的內容。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內容。愛國主義的精神也是維護祖國統一,使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證。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重整體、愛國家的偉大思想,儒家宣揚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道家講的沒有私教、沒有戰爭、民風淳樸、人人安樂的寡民小國;洪秀全設計的天朝社會;康有為追求的大同世界等等,都是重公愛國情懷的表現,這種重公愛國的傳統,表現為重整體,輕個體;重社會,輕個人;重禮儀,輕利益;強調加強個人修養以適應社會需要。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些精華,對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思想感召力,增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必將發揮重要作用。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首先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的精神。
實事求是的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遵循的哲學原則。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和立足點、出發點。實事求是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而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就有重視現實,實事求是的傳統。孔子畢生致力于社會、人生問題的研究,“敬鬼神而遠之”。研究課題的現實性和嚴肅性,使他養成了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良好學風。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今天我國正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想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實現中國夢,就必須自覺向上,奮勇拼搏,永不停止,即必須自強不息。自強不息這一思想早在中國遠古時代即已有之,《周易》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求人們像日月經天那樣,剛健有力,永遠上進。今天我們完成現代化的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的精神。
總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積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極為豐富,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立新型的文化體系必須加以正視。如,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對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尚變求和的精神,對我們不斷革新,構建和諧社會;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對我們發展現代教育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要想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任務,必須認真研究、審視傳統文化中現代文化相契合的內容。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現代文化的邏輯起點,現代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只有充分洗手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養料,才能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個吸收的過程,也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辯證分析過程,是一個揚棄的過程。
夏鈞(1964年3月 —),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學哲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