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菊
(遼寧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遼寧 沈陽 110031)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劉艷菊
(遼寧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遼寧 沈陽 110031)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著重強調了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為我們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研究提供了指導原則和方向。而在當前社會實踐中最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則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問題。當前,社會各屆在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做出了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但由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在實踐推進中還存在著不足,迫切需要在政策層面加以研究和解決。
馬克思;大眾化;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著重強調了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為我們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研究提供了指導原則和方向。而在當前社會實踐中最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則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問題。當前,社會各屆在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做出了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但由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在實踐推進中還存在著不足,迫切需要在政策層面加以研究和解決。
1.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錯誤觀念。一是輕視甚至鄙視大眾化,認為把馬克思主義與大眾生活聯系起來,就降低了馬克思主義的品位或使之簡單化、庸俗化,于是,把學術研究與普及研究對立起來,用學術化否定大眾化,使得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生活漸行漸遠。二是對大眾化的長期性、艱巨性缺乏足夠認識,過于追求急功近利、立竿見影,有的形式主義還很嚴重。三是在局部地區還存在著重領導輕學者的觀念,即用領導講話代替學者的研究,不注重專家學者作用的發揮。
2.大眾化深層次的理論研究還顯薄弱,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近年來,我國學界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黨政報刊。以遼寧為例:據統計,從2008年6月至今,遼寧日報理論版有關大眾化文章就有近 20篇之多,而在學術性期刊上發表的學理性研究文章還不多,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深層次的理論研究還顯薄弱。從根本上看,我國的大眾化工作還停留在配合形勢所作的政治性和操作性的一般的宣傳解釋上,而大眾化學理建設的本質和規律性研究少之又少,大多仍然限于淺表化的研究中。
3.宣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載體比較陳舊。以遼寧為例:近年來,遼寧積極探索搭建理論大眾化的大眾平臺,如:2006年3月由省社科聯主辦的公益性、社會化教育平臺“遼海講壇”,2009年1月由省委宣傳部舉辦的理論宣講示范會,遼寧日報理論版圍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開辦的《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大家談》欄目、《百家之言》欄目、《調研手記》欄目等,都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普及效果。但這些做法基本限于紙質、口頭宣講等傳統方式,對互聯網、電子媒介等現代媒介載體利用不夠,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新要求。
4.民生問題的凸顯制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一步推進。當前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與制約,如教育問題、就業問題、住房問題、社會保障問題、分配公平問題等問題,這些都是關系廣大群眾切實利益問題,影響遼寧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5.從事大眾化的理論隊伍在逐漸萎縮,后繼乏人。2004年,中共中央提出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地高校紛紛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專業的碩士、博士培養點與學生數量也明顯在增加,但目前從每年的畢業論文來看,真正樂于做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化工作的人非常之少,該領域年輕的學術梯隊在逐漸萎縮,大眾化工作后繼乏人的問題很突出。
6.體制、機制性制約因素仍然存在。隨著文化體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制的改革,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然而,任何改革都是逐步進行和不斷創新的,就目前而言,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某些體制、機制性制約因素仍是存在的。
1.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的基礎研究。大眾化工作不是簡單的普及和通俗易懂,而是以深層次的理論研究為支撐。當前,迫切需要集中學術力量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的基礎研究。為此要充分重視高校、黨校、科研單位在理論研究中的基礎地位,要創造條件,提供政策,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2.創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載體。要綜合運用互聯網、電子媒介等現代大眾傳媒,在內容和形式方面要精心選擇和創造性發揮,打造大眾化的現代媒體平臺,使之成為社會大眾追捧熱議的文化精品,如探索公益廣告、短信、電子郵件、動漫等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形式,組織高等學校、研究院所等單位的相關專家開展“馬克思主義專題網站建設”、“相關宣傳教育軟件開發”等網絡文化建設的研究,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傳播手段和表現形式,不斷創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宣講、傳播方式,為我省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理論宣傳品牌。
3.加強大眾化的體制機制建設。一是建立健全資源整合機制。建立和完善由黨政職能部門牽頭,馬克思主義各專業背景人員共同參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通力協作的機制,改變目前各自為政、分散的不良狀況,整合社會資源,聚集各方力量,多層次、多視角、多渠道地推進大眾化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科研、考核、評價機制。在科研選題、成果考核、專業評獎、社會評價、財政支持等方面,要建立健全與大眾化配套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活動給予扶持,以更好地調動我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參與大眾化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三是建立健全上下聯動的宣講教育工作機制。重點加強縣市區宣講陣地建設,健全機構,落實編制,培訓人員。各級講師團要加強上下聯動,形成整體合力,建議各級宣傳部門要在農村、社區等基層建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示范點,建立健全基層宣傳工作機制,不斷探索基層宣講教育的有效形式。四是建立健全信息溝通、調研等機制。進一步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廣大群眾關心的理論和實踐中的焦點、難點問題,掌握受眾的實際思想動態,確立大眾化理論宣傳普及的重點和方向,不斷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
4.積極探求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民生視角下的具體途徑。(1)關注民眾“生活世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擺脫“經院化”和“貴族化”式的學術思辨研究,要關注民眾的基本生存狀態和利益訴求。(2)凸顯民生情懷。要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馬克思主義來關注民眾生活,解讀民生熱點,解決民生實踐問題,滿足民眾的利益訴求,在解決民生問題中,解決大眾思想問題。(3)彰顯群眾主體性,要與群眾平等對話、民主協商。要尊重民眾的意愿表達,傾聽民眾的呼聲,尤其是社會輿論和社會思潮,要為民眾的意愿表達提供平臺,吸收民眾對民生問題的合理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群眾基礎。(4)要重視民眾實踐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中的作用。重視汲取民眾現實生活實踐經驗來建構、創新理論,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親近力、說服力,提高民眾對理論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