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付榮
(淮濱縣土地整理中心 河南 信陽 464400)
土地整理的生態環境效應分析
魯付榮
(淮濱縣土地整理中心 河南 信陽 464400)
土地整理作為一項重建生態環境的活動,對生態環境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本文簡要概述了土地整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對土地整理的生態環境效益進行分析,以期避免土地整理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促進生態環境平衡發展。
土地整理;生態環境;效益分析
開展土地整理對協調人地關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理過程中必然會改變地表生態系統,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土地整理過程中要注重其對土壤、水環境、植被及生物資源的影響結果,在此基礎上系統分析其生態環境效益,最大程度避免其對生態系統造成的不良影響。
土地整理的生態環境效益具有雙重效益,一方面土地整改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土地整改能夠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改善。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1)土壤方面的影響,土地平整工程作為土地整理中的主要部分,對土壤的結構和性質造成一定的影響,改變了土壤的原生態狀態,如果整改存在不合理因素則會造成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等問題,但如果進行有效的整理則會提升土壤利用效果,改善土壤環境;(2)水環境方面的影響,土地整理過程中相關工程會影響水環境的滲透、表現徑流及水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水文結構,影響區域內的水資源利用和水環境質量;(3)植被方面的影響,土地整改提高了農業生產力的目標,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必然會對植被的覆蓋情況產生一定的影響,并對植被數量及植被的多樣性進行一定的控制;(4)生物資源方面的影響,土地整理過程中會對生態用地和其他項目用地進行統籌布置,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原有生物活動場所的變化,對生物生存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果相關規劃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則有很大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受損。
土地整理項目工程對生態環境基本結構產生重要影響,具有較強的生態環境效應,例如在土地平整工程中,其對生態環境會產生相應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對土壤侵蝕度的影響,其主要改變區域內的地貌情況,尤其對坡度的改變對土地侵蝕具有重要影響。坡度控制在5o以下則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侵蝕現象,由此可見土地平整工程中對坡度的調整直接關系到土地侵蝕狀況;其次為對土壤質量的影響,在土地平整工程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大型機械,會造成土壤板結或熟土層破壞,從而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影響土壤自身的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平整過程中措施的不同對土壤質量的影響也不盡相同;最后為土壤面蝕的影響,土地整改工程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其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個季節,屬于少雨季節,從而受到土壤面蝕現象威脅較大,并且面蝕損失的多為肥力較強的表層土。
土壤整理后會造成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例如在農村土地整理后,耕地和交通用地均呈現增加趨勢,并且土地類型相對減少,很多分散的土地被規整綜合利用,其生態環境效益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①未被利用土地開發帶來的生態效益,在其開發過程中對未被利用土地的地形、地貌等要素產生影響,荒地等未被利用用地的開發必然會導致其原有生態系統的破壞,同時灌溉方面也會造成地下水與地表水的變化;②交通用地造成的影響,增加交通用地必然會導致噪音和廢氣污染增加,同時交通用地本身建設過程中也會造成生態環境破壞,也會在相應條件下出現物種入侵等現象;③土地類型減少造成的影響,土地類型在整理后呈現單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的異質化程度,導致土地抗干擾能力下降。此外,單一連片種植也不利于土壤養分的循環供給,降低土壤質量。
經過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呈現規整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碎片化發展的模式,對生態環境必然會產生相應的影響。例如在農村土地整理后,其景觀格局發生較大范圍的變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第一,廊道格局變化對動物生態產生一定影響,如果遇到生態敏感區會對動物,尤其是兩棲動物的生存造成威脅;第二,格局的變化會提高區域內部美學價值,土地在整理過程中并不是盲目的調整,而是根據具體的規范化條例進行,因此在整理后土地格局呈現出規整化趨勢,農村景色、農業田園景色及相應的水文、土壤、植被要素共同組建成了獨特的景觀。
綜上所述,經過土地整理的生態環境效應分析可見土地整改的環境效益較為明顯,因此在土地整改過程中需采取相應的措施充分發揮土地整改的良性作用,促進我國生態系統平衡穩定發展。
[1]張琦,王琳琳.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的效應分析[J].華夏地理,2015,(2):133-134.
[2]趙亞莉,劉友兆,龍開勝等.城市土地開發強度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7):23-29.
[3]黃忠華,杜雪君.快速城市化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以杭州市中心城區為例[J].水土保持通報,2015,35(6):22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