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幼兒園 重慶 400000)
幼兒戲劇活動讓我更加了解孩子
周 琳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幼兒園 重慶 400000)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很強的語言交往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指南》指出兒童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fā)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因此,在幼兒期進行語言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在課題組專家的引領下我摸索著怎樣通過戲劇活動的開展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發(fā)展,通過兩年班級戲劇活動的開展,結合幼兒具體情況的特點,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以往在語言活動《看圖講述》或是《故事講述》中,我都是以常用的方法來進行,幼兒先觀察圖片內容,然后按照圖片的順序講述,最后把故事情節(jié)歸納在一起。在開展了戲劇活動開始我改變了授課的方法,采用幼兒戲劇活動的形式來上課,效果非常好。
幼兒戲劇是一種游戲活動,是孩子較為喜歡的一種反映現實生活而又超脫于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幼兒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選擇游戲的內容,通過戲劇表達、戲劇創(chuàng)作、戲劇表演,從而獲得動作、語言、情感、認知社會性等諸方面的發(fā)展,即體驗了游戲帶來的快樂,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如:故事講述《十二生肖爭第一》這個活動內容的開展,我首先和孩子一起收集十二生肖的圖片,在孩子們知道十二生肖都是哪些動物后,再讓孩子們在生活中觀察、模仿。最后再聽故事講故事。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我采用孩子給爸爸媽媽講、幼兒間分組講、上臺講等形式讓每個幼兒都想說并有機會說,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戲劇演出活動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孩子們參與其中非常開心。不僅把劇本里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還注意對話時的語氣語調,通過語氣語調的變化把劇本里的角色扮演得更加生動形象了。孩子的個體差異使得開始演出時個別孩子會很害羞,為了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fā)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兒。這時我會鼓勵膽子大的孩子先來表演,膽子小的孩子當觀眾。孩子的從眾心理和善于模仿的性格使得大家都慢慢的愿意來說來演。平時很少說話的孩子也有了上臺表演的欲望,都想當一名演員。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同時自信心也增強了。
在戲劇表達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采取游戲式、啟發(fā)式、討論式等方法引導幼兒掌握與戲劇表演有關的語言及非語言表現手段;除了演員外還創(chuàng)設了劇務組、道具組、化妝組、觀眾組,請劇務組成員自己商定具體任務的分配,化妝組成員自己征求演員的意見進行裝扮,觀眾組成員交流觀影體驗等等。通過這種形式為幼兒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讓孩子在與同伴間進行交流的同時,還能得到積極的回應。每個幼兒都能想說并有機會說,在培養(yǎng)語言交往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好的傾聽習慣。
幼兒獲得語言,被稱為幼兒社會化歷程的一個里程碑,對幼兒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有極為積極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應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愿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創(chuàng)造豐富的游戲情境,從而促進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和社會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