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召
(銅仁學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免費師范生思想特點研究
王德召
(銅仁學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免費師范生作為新時期教育發展的獨特產物,其在培養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獨特的地方。筆者從免費師范生思想特點著手來探討其思想教育問題,為免費師范生的思想教育提供借鑒。文中從四個方面分析了當前免費師范生的思想特點。
免費師范生;思想特點;思想教育
2007年5月,國務院決定在教育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具體實施時間是從2007年9月新生入學開始,在六所教育部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隨后,部分地方師范高校也跟進這一措施。免費師范生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其在培養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特點,本文旨在從思想特點的角度探討免費師范生的思想教育問題。
免費師范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政策的呵護解除了免費師范生自身的生活與就業壓力,但是這也影響了不少人的奮斗的動力。中央和地方政府為免費師范生提供了免除學費、提供生活補貼的政策,還專門為免費師范生設置教師編制崗位,這使得免費師范生的就業有了保障。但是,由于免費的政策,就業的保障削弱了部分免費師范生學習的動力,一些人身上出現了迷茫、盲目和消極的學習態度。其次,免費師范生受政策的限制一般無法繼續深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學習動力。《師范生免費教育協議書》中規定:免費師范生在校就讀期間及在培養協議規定的服務期內,一般不得報考脫產研究生。根據協議規定,他們不能報考研究生,學習既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學習自然也就輕松,部分免費師范生難免產生了一些失落的情緒。再次,免費師范生畢業后固定的工作走向也影響了其學習動力。據一項調查可以看出,免費師范生學習動力較低的原因在于畢業后有保障的工作崗位。[1]部分免費師范生缺乏學習動力,原因在于入學時所簽訂的服務協議已經為他們指定了畢業后的就業去向,自身缺乏努力的方向。[2]通過調查發現與普通大學生相比,免費師范生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動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外在動力不足,免費師范生有固定的就業方向,缺乏學好各門課程的動力,此外是內在動力不足,免費師范生缺乏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3]
免費師范生在校學習生活中承受著來自多方的壓力,主要壓力來自家庭經濟狀況方面、學業成績方面、日常生活狀況方面及與朋友溝通交流與社會交際等方面。現有研究成果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第一、特殊的身份與良好的待遇使免費師范生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壓力。[4]由于免費師范生獨特的身份和區別于其他同學的待遇,使他們與其他同學之間產生了不小的距離,這使得他們難以融入正常的大學生活中,因此,很多免費師范生心理承受著外界的誤解與質疑,倍感得不到社會的認同,這些無形壓力,導致其自卑感增強。第二,免費師范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農村地區,一般家庭比較貧困,他們自尊、自卑與自負的心態并存,內心各種矛盾交織,心理相對比較脆弱。“大學生的年紀、身份和閱歷的不同,會使得他們中一些人比較自負,這些人擁有較強的時代優越感,對別人的成績不屑一顧,對自己的過失都歸結于客觀原因,而選擇免費師范生的同學,多數家庭經濟狀況較差。而進入大學之后,城市生活的繁華,城市同學的言語、觀點及思想都會讓他們引發潛在的自卑感。另外,這些來自農村的免費師范生在大學生活中,出于自尊心又會不自覺的與其他學生進行比較,然而現實中對很多事情的力不從心又不斷的打擊他們的信心。第三,大部分免費師范生存在著對畢業后人生前途的憂慮心態。[5]第四,部分免費師范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部分免費師范生心理成熟滯后于生理成熟,心理需求與學校生活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由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從而出現了一定的心理問題。[6]三、免費師范生職業理想信念需要加強
大部分免費師范生在報考前,都了解了相關的政策措施,經過深思熟慮選擇報考,并且超過半數的免費師范生都對于教師職業有著先天的熱愛。為此有研究者在其所帶的 2010級新生中進行了一項調查,“對于‘如果給你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繼續選擇免費師范生’這一問題,65%的同學表示仍然會選擇免費師范生。”由此可見,雖然免費師范生樹立了教師職業的理想,但其堅定教師職業信念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7]另外免費師范生在入學動機方面功利思想與高尚品質共存。多數免費師范生入學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要通過讀大學改變自身和家庭的生活狀況,但是進入大學之后,由于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有一部分人的觀念會轉變為功利主義。這種功力化思想的存在影響了免費師范生在學校的奮斗精神,這是需要引起教育者注意的問題。[8]免費師范生職業信念需要加強,由于免費師范生入校時就簽訂了相關的協議,需要畢業后到基層從事教育工作,而政策規定又缺乏完善的退出機制,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影響了一些免費師范生的職業信念。多數免費師范生能偶樹立起終身從教的職業理想,但是少數免費師范生從教信念不堅定,不愿意終身從事教育事業,還會為自身是一名免費師范生感到自卑[9]。
2007年國務院頒布的《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中規定了免費師范生的基本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免費師范生在校期間,享受免學費、免住宿費,并且還能按月得到一定的生活費等基本權利,而畢業后,免費師范生要履行到基礎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的義務。免費師范生在入校前都要簽訂相關的協議,他們也都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部分免費師范生缺乏正確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觀念,有些學生只愿享受‘免費’權利,而不愿履行應盡的義務,畢業后不愿到農村基層任教。這種不關注應盡的義務以及試圖逃避履行義務的心理,顯示了部分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與誠信意識的缺失。另外,有些學生只因經濟原因而放棄理想專業,同時又抱有僥幸心理,不甘愿承擔免費師范生服務期的相關義務,從而積極性降低。這部分學生選擇免費師范教育并非出于自身意愿,而是由于家庭貧困等原因不得已而為之,這種被動選擇免費師范教育的學生思想會產生一定的波動,這也影響了他們真心選擇教師職業,履行相應的義務的決心。
[1]吳國強、李越.免費師范生的成就動機與職業興趣相關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J].2008年第6期
[2]范春婷.加強免費師范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0(5)
[3]陳紅娟.免費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學習動力調查和問題及對策探究—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J].2013(1)
[4]孫楚航.積極探索免費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N].光明日報[J].2009-11-26(9).
[5]吳帆,趙丹妮.免費師范生政策的進退之據——北京師范大學首批免費師范生調研分析[J].數據[J].2007,(12).
[6]陳茜.六年制免費師范生思想狀況與行為特征分析及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J].2013(3)
[7]馬瓊、胡小溪.新形勢下免費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東方企業文化.遠見[J].2012年1月
[8]周靜.免費師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容探討——基于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思考[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J].2010年第4期
[9]蔣馨嵐.貴州省免費師范生滿意度調查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J].2015(11)
王德召,(1981——),銅仁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