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龍在2016年10月20日《光明日報》撰文指出:近日,一份“教育部發布《2016年全國百強高中》名單”的信息在網上傳播。為此,教育部緊急辟謠發布聲明稱:教育部及其相關司局沒有開展過全國百強高中、高中排行榜等類似評選和排名活動,也沒有發布過此類信息。教育是很難簡單比較的。教育部門早已取消了重點中學評比,并用示范中學取而代之,其初衷就是要摒棄學校排行的做法。教育是個復雜問題,教育評價體系又立體多元,包含但不限于學校的硬件設施、教學管理、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社會聲譽、校園文化環境等多重指標,絕不是簡單的幾個數據綜合一下就可以得出學校的“名次”和所謂“成績”的。
一所高中的實力,源自學校多年的歷史積累、文化底蘊,更源自潛心辦學、精心育人的努力,不能單純依靠每年考取清華北大的人數來贏取口碑,扎實推進素質教育才是重中之重。說到底,學生最該關注的是自身素質的提升,學校最應潛心于辦學發展、探索面向未來的育人之路。學校名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百強高中”謠言的流傳,折射出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教育成功觀。當然,這種急功近利與當前我國高中至大學階段教育格局單一、教育發展失衡有關。如果觀念不轉變、格局不重塑,之后或許還會出現此類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