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超,隗金水,王康樂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
?
不同分差情況下奧運會男籃比賽技術指標判別分析
張才超,隗金水,王康樂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51000)
摘要: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法對近3屆奧運會男籃比賽技術指標進行了判別分析,以探索不同實力(分差)對比下球隊勝、負的關鍵影響因素,可為國際大賽的球隊訓練、比賽戰術調整和人員調配提供有價值的借鑒。研究結果顯示:1)最近3屆奧運會117場男籃比賽根據分差大小分為3類:“實力均衡”比賽、“實力失衡”比賽和“實力懸殊”比賽。2)判別分析表明,“實力均衡”比賽勝負的有效判別指標為3項防守指標,體現了“贏球靠防守”的公理;“實力失衡”比賽勝負的有效判別指標有8項,反映了“得分靠進攻”的大致趨勢;“實力懸殊”比賽勝負的有效判別指標有5項,體現了強隊控制弱隊的“表演看進攻”特點。3)“實力均衡”比賽勝負判別方程的判別效果要低于“實力失衡”比賽和“實力懸殊”比賽,后二者的判別精確度卻差不多。
關鍵詞:奧運會男籃比賽;不同分差;技術指標;判別分析
長期以來,有許多研究從宏觀層面對籃球運動發展、籃球隊實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如人們早就注重了籃球運動項目的管理模式、科學訓練、賽制設計、制勝規律等的研究[1];有研究表明影響籃球隊實力的關鍵因素有球隊陣容結構、技戰術水平、教練員臨場指揮水平、裁判員判罰和主客場情況等[2-6]。中觀層面的研究[1,7-8]大多集中在某些具體球隊或某類球隊(如勝隊和負隊)的技戰術表現、攻防效果、得分能力等,通常將所有比賽數據籠統地集中分析,對比賽球隊之間甚至某些場次之間實力的顯著差異沒有細分,即沒有考慮不同實力對抗下(表現為分差大小)球隊的技戰術表現,從而掩蓋了不同實力對抗下球隊勝負的關鍵影響因素。在微觀層面,即使一支競技實力很強的球隊在不同場次(如遇到不同對手)其競技實力也會有很大的起伏,如把所有的比賽數據籠統集中分析,平均數趨勢無疑會掩蓋比賽的真實面目。鑒于此,本研究欲根據比賽得分的分差大小(如小分差、中分差、大分差等)把奧運會男籃比賽區分為不同實力的對抗,還原比賽真相,找出不同分差情況下比賽勝負的關鍵影響因素。本研究對近3屆奧運會男籃比賽的研究,在揭示不同實力對抗下世界高水平比賽特點的同時,可為我國男籃參加奧運會比賽和備戰奧運會訓練提供量化的參考數據和決策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參加2004—2012年3屆夏季奧運會男籃比賽的21支球隊的小組賽和淘汰賽,共117場,剔除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希臘與波多黎各的1場比賽(缺少該場統計數據),所有數據來自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官方網站[9]。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用了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其中數理統計法主要用了K-均值聚類法和判別分析兩種統計方法,統計指標為17項(參見表2、3、4、5)。
其中K-均值聚類法利用分差的中心距離大小原則,對比賽場次進行定量分類;判別分析則是根據各個變量在區分各類時的作用大小與該變量的標準典型判別函數系數的絕對值關系,對變量是否有效進行判別(絕對值越大,判別效果越好)[12-14]。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基于球隊分差的比賽聚類分析
一場比賽中,比賽雙方得分的差值(簡稱“分差”)直接反映了球隊整體實力的高低。當分差較大時,說明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當分差較小(趨于0)時,代表雙方實力相當棋逢對手。本屆奧運會117場比賽,共有117個分差,采用K-均值聚類(K-Means Cluster)[10],通過計算3個聚類中心距離,可對117場比賽按照分差特點進行定量聚類,結果見表1。

表1 對117場比賽聚類的結果
表1把117比賽分成了3類不同實力的比賽,分差在1-9分之間的比賽有48場,占117場的41.0%,可命名為“實力均衡”比賽;同理,分差在10-20分之間的32場比賽為“實力失衡”比賽,占比27.4%;分差在21分以上的37場比賽為“實力懸殊”比賽,占比31.6%。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分差的大小很好地反映了球隊場上表現出的實力差異[10]。
2.2不同分差比賽中技術指標的作用分析
2.2.1“實力均衡”比賽的判別分析
本研究通過逐步判別分析對不同實力的比賽其技術指標作用是否相同進行檢驗。
表2的逐步判別分析[11-14]表明,以48場“實力均衡”比賽數據建立的逐步判別方程,其判別效果是明顯的(X2=32.69,P=0.00<0.01);17個常規統計指標中,只有3個指標進入了判別方程,它們是:FTA(罰球次數)、PF(犯規)、BS(蓋帽),即這3個指標能清晰地區分球隊的勝負實力(其他14個指標不具有判別區分能力),而且判別能力依次減弱(因為其判別系數的絕對值分別為0.80、0.59、0.42)。這個結果顯示,在實力相當的比賽中,如想獲勝,必須盡量多地造成對手多犯規(即獲得多的罰球機會),給對方造成有效的蓋帽封鎖,同時減少本方的犯規次數。這也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行業內的“贏球靠防守”的觀念。

表2 “實力均衡”比賽的技術指標逐步判別分析結果
2.2.2“實力失衡”比賽的判別分析
表3是32場“實力失衡”比賽的技術指標逐步判別分析結果,其判別方程具有統計學意義(X2=94.38,P<0.01);17個統計指標中,有8個進入方程的指標對球隊勝負實力進行了有效判別,根據判別系數的絕對值大小可知,指標及其作用程度大小依次為:3FG(3分投籃命中率1.09)、TOREB(總籃板球數1.06)、2FG(2分投籃命中率1.03)、FT(罰球命中率0.63)、TOV (失誤-0.59)、3FGA(3分投籃次數-0.49)、ST(搶斷0.42)、DRBE(防守籃板球0.37),這8項指標中,進攻技術指標5項(其中3項為得分命中率),防守技術指標2項,總籃板球數為攻守項,可見在分差為10-20分的“實力失衡”比賽中,“得分靠進攻”的規律比較明顯。

表3 “實力失衡”比賽的技術指標逐步判別分析結果
表3顯示,3分投籃次數(3FGA)的判別系數為負值(-0.49),似乎與比賽實際不相符合,即:三分球投籃次數越多,比賽失敗的可能性越大。其實不然,表3中三分球投籃命中率(3FG)的判別系數為1.09為正值,且判別作用在8個有效判別指標中最大。這兩個指標的綜合信息顯示:在“實力失衡”比賽中,三分球的投籃次數應該減少,但是,命中率必須高。即:如果三分投籃次數多而命中率低,則比賽失敗概率就大;如果三分投籃次數少而命中率高,則贏得比賽的概率就大。
2.2.3“實力懸殊”比賽的判別分析
表4判別分析結果表明,判別方程具有很好的強弱勝負區分效果(X2=32.69,P=0.00<0.01);17個常規指標中有5個指標進入了判別方程,其判別效果從大到小依次排列為:搶斷(ST)、防守籃板球(DREB)、3分球命中率(3FG)、2分球命中率(2FG)和失誤(TOV);這5項技術指標中,有2項防守指標,3項進攻指標,結果顯示,分差在21分以上實力懸殊的比賽中,搶斷球和防守籃板占優勢的基礎上,加上較高的投籃命中率和較少的失誤,則可大比分地獲得比賽勝利。
表4判別分析證明了搶斷球是發動快攻最好的時機之一,也是快攻成功率較高的發動方式;防守籃板球是由守轉攻的主要獲得球的方法,控制了防守籃板球,不但為反攻創造了條件,而且加重對手投籃的心理負擔,削弱了對手的士氣;而投籃命中率(2分和3分)高低,是直接影響比賽的得分和比賽的勝負的關鍵因素;減少進攻的失誤,就減少對手獲得球的機會,為本隊取得比賽勝利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當比賽中比分拉大后,士氣一邊倒,比賽氛圍更有利于強隊技術的發揮,整個比賽就變成了進攻隊的表演,體現了強隊控制弱隊的“表演看進攻”特點。

表4 “實力懸殊”比賽的技術指標逐步判別分析結果
2.2.43類比賽判別分析的比較分析
盡管3類判別方程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從表5 3類判別方程入選的指標來看,不同實力對抗下的有效判別指標各不相同。“實力均衡”比賽與“實力失衡”比賽、“實力懸殊”比賽的判別指標完全不同,以回代檢驗[14]進行兩種判別驗證的準確率都不高,只有70.4%和72.9%;而“實力失衡”比賽與“實力懸殊”比賽的部分判別指標相同,但是兩種驗證準確概率均高于95%;說明“實力均衡”比賽判別方程判別勝負的精確度要低于“實力失衡”比賽和“實力懸殊”比賽。
從表5還可以發現,分差不同的比賽,其驗證準確率相差甚遠。如“實力均衡”比賽和“實力失衡”比賽的分差不同(1-9分和10-20分),其驗證準確概率差別很大(前者70%多,后者95%多),這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畢竟“實力均衡”比賽是勢均力敵的比賽,勝負難分伯仲,判別精度自然不高。但當分差繼續擴大時,其驗證準確率并沒有提高。比如“實力失衡”比賽和“實力懸殊”比賽的分差迥異(10-20分和21-83分),但是其驗證準確概率差不多,均高于95%。

表5 3類判別分析比較表
3結論
3.1K-均值聚類結果表明,最近3屆奧運會117場男籃比賽根據分差大小分為3類:“實力均衡”比賽、“實力失衡”比賽和“實力懸殊”比賽。
3.2統計判別分析表明,“實力均衡”比賽勝負的有效判別指標為FTA(罰球次數)、PF(犯規)、BS蓋帽,證明了“贏球靠防守”的觀點;“實力失衡”比賽勝負的有效判別指標有8項:3FG(3分投籃命中率)、TOREB(總籃板球數)、2FG(2分投籃命中率)、FT(罰球命中率)、TOV (失誤)、3FGA(3分投籃次數)、ST(搶斷)、DRBE(防守籃板球),反映了“得分靠進攻”的規律;“實力懸殊”比賽勝負的有效判別指標有5項:ST(搶斷)、DREB(防守籃板球)、3FG(3分球命中率)、2FG (2分球命中率)和TOV(失誤),體現了強隊控制弱隊的“表演看進攻”特點。
3.3在“實力失衡”比賽中,勝隊的三分球投籃次數應該減少,但命中率必須高。
3.4“實力均衡”比賽勝負判別方程的判別效果明顯低于“實力失衡”比賽和“實力懸殊”比賽,后二者的判別精確度卻差不多。
參考文獻:
[1]郭永波, 吳澤泰. 第30屆奧運會男籃比賽的核心致勝因素分析[J].體育學刊,2014,21(1):110-113.
[2]姚淼. 第29屆奧運會籃球比賽先發球員攻守技術能力對比賽成績影響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3]李湛. CBA球隊主客場勝率及得失分與比賽結果排名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體育科技, 2010, 46(6): 23-25.
[4]Gomez, M, A. Lorenzo, A. Ortega, E and Palao, J, M. Differences in game-related statistics of basketball performance by game location for men's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J].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2008, (106): 43-50.
[5]李彩平,付錦文.裁判員對我國女子籃球聯賽中比賽勝負影響的實證研究[J]. 體育科技, 2010, 31(4): 61-63.
[6]余一兵. 現代籃球比賽陣容組合的內容及特點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0, 33(8): 138-141.
[7]徐偉宏, 高治, 任波, 等. 第30屆奧運會男籃比賽常規技術統計指標與得分相關關系分析[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3, 12(47): 92-96.
[8]Pojskic, H, Separovic, V, and, Uzicanin, E.Differences between successful and unsccessful basketball teams on the final Olympic Tournament, [J] , Act Kinesiologica 2009, (2): 110-114.
[9]國際籃球聯合會官方網站[EB/OL].http://www.fiba.com.
[10]Lorenzo, A. Gomez, M, A. Ortega, E. Ibanez, S, J and, Sampaio, J. Game related statistics which discriminate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under-16 male basketball games[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2010, (9): 664-668.
[11]Sampaio, J. Ibanez, S, J. Lorenzo, A and Gomez, M, A. Discriminative game-related statistics between basketball starters and nonstarters related to team quality and game outcome[J].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2006, (103): 486-494.
[12]劉鴻優,易情,康輝. 歐洲足球冠軍聯賽主場優勢的判別分析[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4, 48(11): 91-95.
[13]權德慶. 體育統計學[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11:247-260.
[14]隗金水. 體育統計學講義[C].廣東:廣州體育學院, 2012.
Technical discriminated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in the case of different score difference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 in the Olympic basketball tournament
ZHANG Cai-chao,WEI Jin-shui,WANG Kang-le
(GuangzhouSportUniversity,Guangzhou5105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game-related technical indexes from the last 3 Olympic basketball tournaments to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 basketball team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 in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trength. The result coul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preparing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changing game tactics and allocating play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core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 from 117 games, all the games can be divided into 3 groups (close games, balance games and unbalance games). 2) The discriminate analysis exhibits that in close games the discriminate variables are 3 defensive indicators, which reflects the self-evident truth of winning depending on defense; in balance games, there are 8 discriminate variables, which reflects the tendency of scoring relying on offence. In unbalance games, there are 5 discriminate variables, which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formance depending on offence. 3) Discriminate effect of the equation in close games is lower than that in balance and unbalance games.
Key words:Olympic tournament; different score; technical indicator; discriminated analysis
作者簡介:張才超(1964-),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收稿日期:2015-07-01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15)06-0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