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念
(首都體育學院 武術教研室, 北京 100191)
?
對外武術教練員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術素質探究
張長念
(首都體育學院 武術教研室, 北京100191)
摘要:目前我國對外武術教練員的培養機制尚未建立,探討對外武術教練員知識與技術素質的重要構成因素,從而為培養對外武術教練員提供建議,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和訪談在讀留學生等方法進行研究,認為對外武術教練員應當具備的知識有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知識、中西文化知識、武術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專業知識;應當具備的技術素質有武術專業技術、武術基本功、動作編排與示范技術、教學組織技術和外語技術,研究還對對如何提升這些素質做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武術;對外教練員;知識;技術;素質
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尤其是傳統文化中的武術,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外國人眼中中國武術之所以充滿魅力,是因為傳統武術既可技擊,又深深浸入了中國文化。這就要求對外武術教練員不僅應具備武術專業的理論知識,更應具有相當的文化和交流的知識與技術。
由于缺乏高素質的對外教練員,中國武術國際化的進展仍舊不盡如人意。在國外從事對外武術教學的中國人,主要是外派教練員、體育院校的畢業生和退役的武術運動員。這些人大多憑借自己的運動經歷或經驗開展對外教學工作,知識體系與教學技術等都良莠不齊[1]。且國內鮮有對此問題深入研究的文獻,所以本研究試圖就對外武術教練員應當具備的素質進行探討,力圖為相關人才的培養提供一些建議。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外武術教練員的知識素質和技術素質。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
通過對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上大量有關本研究的書籍和學術文章進行查閱,了解有關本的一些知識,并對其進行進一步歸納和整理,獲得理論依據,為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1.2.2問卷調查
通過查閱文獻并咨詢相關專家設計問卷,向首都體育學院和北京體育大學的留學生發放問卷共計60份,問卷收回率100%,有效率100%。
1.2.3訪談
對首都體育學院的國際武術留學生和北京體育大學的國際武術留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他們怎樣看待現在對外武術教練員應具的知識素質和技術素質問題。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對外教練員知識素質
2.1.1運動人體科學知識素質

表1 運動人體科學對于對外教練員的重要程度
從表1可以看出,留學生們都認為運動人體科學知識很重要。因為面對以西方文化思想下成長的西方留學生,他們難以理解中國的中醫等理論,這就需要對外教練員能夠用科學的語言向學生們講解武術。在我國,運動人體科學是指研究體育運動與人的機體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學科群。是于1997年在原學科專業目錄基礎上概括拓寬而形成的,一種綜合多種學科的專業。作為對外教練員并不需要全部掌握其中的知識,只需要特別把握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以及運動損傷康復等知識。這樣不僅能夠為自己的武術運動訓練提供理性的知識基礎,更為在傳播武術的過程中向傳播對象解釋武術技術動作做必要的準備[2]。
2.1.2中、西方文化知識素質
中西文化存在相當大的差異,這在體育思想上有相當明顯的體現。西方文化是西歐、北美人民長期歷史活動的產物。它起源、發展并成熟于歐洲,到20世紀初擴展到了南北美洲,澳洲和南非的廣大地區并影響全世界。總體來說,西方文化以人為中心,強調人是萬物之靈,認為人可以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在體育方面,注重的是競爭意識,強對抗性、競爭性的。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中國文化強調尊師重道,以和平為主,尊重一切自然規律,注重團結和諧的共同發展。而中國的傳統武術則是一種在大整體的道家或釋家思想指導下,追求在獲得技擊能力同時,感悟天地自然規律并順從的一種內斂的、思想性濃重的和追求收放自如的運動[3][4]。

表2 對外教練員對中西方文化知識
據調查,有93.3%的留學生認為中西方文化比較很重要,只有6.7%的留學生認為了解中西方文化極其差異不重要。這或許與部分留學生接觸東方文化時間尚短有關。
2.1.3武術拳種及歷史知識素質
中國武術歷史有幾千年的文化傳承,種類非常之多、文化底蘊非常之深。作為對外武術教練員掌握了歷史知識,不但能把武術教的豐富、細致,還能將中國的歷史文化傳播給外國留學生,而且留學生對此還會產生濃烈的興趣。

表3 武術歷史知識對對外教練員的重要性
由表3可知,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武術歷史知識重要,反映了外國人對中國武術的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因為武術中的每一種拳法都有它獨特的由來和絕技。武術是中國的文化瑰寶,而不單單是一項體育項目。我們應該從我們國內的對外武術教練員開始,著重培養武術歷史知識,使更多的外國友人學習中國武術是為了學習中華文化,而不是體育武術。
2.1.4武術地理知識素質
任何拳種的創立與發展都難以與地理、氣候脫離。北弓南弩,東槍西棍,南拳北腿,以及更多類似的說法,都是指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在當地產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武術在這樣的地域環境與地域文化下分離出了不同的種類[5]。

表4 地理知識對于對外教練員的重要程度
由表4可知,過半的留學生認為對外武術教練員應具備地理知識,但是也有46.6%的留學生認為地理知識不重要,其中包括3.3%的人認為非常不重要。這也反映了外國留學生對中國武術的派別,拳種的地域性不是非常的了解,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在中國感受到武術的地域性。
2.1.5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知識素質
教育是一個國家軟實力和硬實力發展的推動力和源泉。教育學作為一門總體課程,它既包括教育理論課程,又包括教育實踐課程,而且還表現為一門教育行動課程,亦稱教師教育行為課程。教師作為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對于教育學知識的掌握更是不可或缺的。而武術作為一種體育項目,必然要踏上教育事業的軌道。所以對外武術教練員作為教師在傳授技術過程中就必然需要教育學知識作指導。例如,根據不同的武術套路類型,結合系統的教育學知識,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這也是武術教育實踐活動的必然結果。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指在理解學生學習心理,以及根據這些理解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如今在中國,掌握教育心理學知識已經成為普通老師的一個基本要求,對外武術教練員更是如此。對學生因為它本身就是一門研究怎么教育的學科,它對教育活動具有高效的指導和引領作用。所以對外武術教練員應具備教育心理學知識,這樣才能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掌握教育節奏,把握學生的心理,提升教學效率,加快武術國際化發展的前進步伐[6][7]。
2.2對外教練員應具備的技術素質
2.2.1武術專業技術技術素質
良好的專業技術不僅是取得教練員資格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其成為成功教練員、獲得教練員專業化發展的基礎。只有外武術教練員掌握豐富、熟練的武術專業技術,以自身深厚的專業技術來得到外國留學生的認可,才能讓外國留學生樹立正確的心態來學習武術知識,也才能在對外的武術教學中得心應手,成為一名合格的對外武術教練員[8]。

表5 專業水平的高低是否影響教學
表5的數據得出,60名被調查者中有43.3%的人認為教練的專業水平非常影響教學,20%的人認為比較影響,30%的人認為影響,其中認為不影響和非常不影響的人總共6.7%。可見專業技術對對外教練員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2.2.2武術基本功技術素質
武術基本功是指武術運動中具有共性的基礎訓練為內容,以獲得和運用武術技法必備的各種技術為鍛煉目的一類運動形式,它包括提高體能為主的各種功法和提高技術為主的基本動作練習。

表6 基本功對對外教練員的重要程度
由表6可以看出,被調查者中43.3%的人認為武術基本功對對外教練員非常重要,26.7%的人認為武術基本功對對外教練員比較重要,23.3%的人認為武術基本功對對外教練員重要,而認為武術基本功對對外教練員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的人只占6.7%。由此可見,武術基本功對于教練員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無論是武術教學、訓練、比賽,還是武術愛好者的練習,要想取得一定成績,必須將武術基本功的學習和訓練放在首位,且貫穿始終。只有加強對外武術教練員的基本功,武術教學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忽視了基本功的練習,武術教學只能是走走過場、流于形式。
2.2.3動作編排與示范技術素質
競技武術的動作編排是武術教練員和運動員依據競賽規則、運動員運動競技術力特征、武術動作編排規律等,將身體動作、器械動作以及音樂,在一定空間和時間范圍內進行想象、概括、提煉、加工并有機組合為一個整體的創造性的活動。競技武術優異運動成績的獲得取決于多種因素,是多元素效應的綜合反映,成套動作編排質量與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比賽的運動成績。競技武術的成套動作編排是在教練員、運動員的協作下共同完成的,但在成套動作編排過程中,無論在編排的總體構思,還是在編排的具體計劃制定等方面,教練員都始終處于主導和支配的地位。這就要求武術教練員要有很強的動作編排技術,才能創造出適合運動員和獨具風格的武術動作。
示范教學法就是有目的的以教師的示范為藍本,使學生通過模仿來掌握某些技術。“對于學生來講,高水平、高規格的的動作示范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也是使學生形成正確動作表象的有效手段。動作不標準或者動作示范少就會影響武術的學習效果”[9]。而正規的動作示范可以達到最好的教學的效果,讓教學更直觀化。

表7 動作編排與示范技術對對外教練員的重要程度
通過以上表7我們可以看出,動作編排與示范技術對對外武術教練員的重要性,60個外國留學生中有16.7%的人認為動作編排與示范技術對對外教練員非常重要,53.3%的人認為比較重要,26.7%的人認為重要,而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只占3.3%。由此可見,動作編排與示范技術對對外武術教練員來說是很重要的。
2.2.4教學組織技術素質
教學組織技術是指教練員根據訓練課的任務和要求,合理安排各項練習,把隊員有目的、有系統、有秩序、有條理地結合起來的技術。教練技術涉及的內容很多,教學的組織技術是其中的一種。它是教練綜合技術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分,對系統地實施教學工作和實現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

表8 教學組織技術對上武術課的影響
從表8我們看到5個選項之中選不影響和非常不影響兩項的人數只占了10%,這兩個選項的人數加起來不及前面3個選項的其中之一,在對首都體育學院3個外留學生的訪談中,也認為對外教練員有必要掌握傳統教育技術。可見傳統教育技術對對外武術教練員是十分重要的。
2.2.5外語技術素質
外語作為一門語言技術是對外武術教練員必不可少的技術素質,它是對外武術教練員傳遞信息的媒體,是對外武術教練員教學、發展學生思維技術和增強課堂教學感染力的主要工具[10]。陳和霖等在《留學生武術學習與對外武術教學》中認為,留學生選上武術的兩條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過武術感受一下中國千年的歷史文化”[11]。很多留學生在訪談中表示,武術動作過段時間可能會忘,但課上講的動作名稱及含義和文化知識卻仍舊可以回憶起來。所以單純教授動作的授課方式并不可取,結合歷史文化、技擊含義等傳授才是教學上策。

表9 外語對對外教練員是否重要
結合表9我們看到,外國留學生認為外語技術對對外教練員非常重要的有26.7%人,比較重要的有36.7%人,重要的有26.7%人,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只占了6.7%和3.3%。所以外語技術也是對外武術教練員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素質。
3結論
3.1對外武術教練員需要的知識素質
3.1.1武術專業知識是對外武術教練員向外國人傳授武術的根本,具備相關的知識可以使講課內容更加豐富,保持學生學習武術的熱情。
3.1.2系統的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知識有利于完善對外教練員的教學方法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了解學生心理,創新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學習。
3.1.3在向外國學生或留學生傳播武術時,尤其是對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學生傳播時,為了避免文化差異造成誤會和拉近教練員與學員的距離,對外武術教練員有必要了解兩種文化并了解其中的差異。
3.1.4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知識為武術運動訓練提供理性的知識基礎,更為在傳播武術的過程中向傳播對象解釋武術技術動作做必要的準備。
3.2對外武術教練員需要的技術素質
3.2.1良好的專業技能不僅是取得教練員資格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其走向成功教練員、獲得教練員專業化發展的基礎。
3.2.2教學組織技術是對外教練員專業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證教學工作有條理、有系統和實現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
3.2.3外語技能它能夠增強課堂教學感染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興趣,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學質量的高低。
3.2.4競技武術優異運動成績的獲得取決于多種因素,而成套動作編排質量與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比賽的運動成績。競技武術的成套動作編排教練員都始終處于主導和支配的地位,所以對外教練員要有很強的動作編排能力。
4建議
4.1為了促進學習融匯多專業的知識及掌握涉及多專業的技術,從對外武術教學的長遠考慮,我國應加強對外武術教練員的培養,建立系統的對外武術教練員培養機構。以及制定和完善與培養系統相對應的,對對外武術教練員的選拔、考核、評比等制度,使對外武術教練員隊伍的建設走向正規化。
4.2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中西文化差異,中外相關部門應給予培訓中的教練員更多的對外交流的機會,如建立系統的武術學習交換生管理機制。
4.3不僅要提高對外武術教練員的英語水平,還要著重提高對外武術教練員的武術專業英語水平。如在當下可以采取在授課前組織教練員進修武術專業英語。而今后若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則可成立武術專業英語考試機制。
參考文獻:
[1]劉和臣,刁振東.對培養武術國際推廣人才的探討[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4):100-101.
[2]王繼生,丁傳偉.淺談建設和諧社會武術教練員素質的要求[J].河南科技, 2010(14): 123,136.
[3]余利斌.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審視中華武術的文化底蘊[J].體育與科學,2009(3):20-23.
[4]馬克·特博姆.亞洲傳統武術與西方文化[J].體育文史,1998(2):55-58.
[5]王俊奇.武術文化形成與地理環境關系[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0(12): 37-40.
[6]張積家.心理學[M].山東: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4:391.
[7]辭海編委會.《辭海》教育學·心理學分冊[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91.
[8]張蕓.淺談教練員專業素質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1(13):155-156.
[9]李俊浩.從武藝比試引發的思考——談武術教師專業技能水平提高的途徑[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6):91-92.
[10]孫瑞.交際能力理論與對外漢語口語教學[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4(3):124-127.
[11] 陳和霖,尹寶玉. 留學生武術學習與對外武術教學[J]. 體育文化導刊,2004(05):52-53.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of Wushu coaches for foreigners
ZHANG Chang-nian
(Dept.ofWushu,CapitalUniversityof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s,Beijing100191,China)
Abstract: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Wushu coaches for foreigners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raining the coaches,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data,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components of the coach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The study shows that a qualified Wushu coach for foreigner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human body science,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martial arts expertise and specialty of pedagogy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quality of Wushu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basic skills of martial arts, action choreography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An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se technologi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Wushu; coaches for foreigners; knowledge quality; technical quality
作者簡介:張長念(1980-),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武術文化與發展。
基金項目: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項目(編號:CIT&TCD201304172)。
收稿日期:2015-07-25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15)06-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