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菊,代天飛,唐 蓮,藍 蘭,李 昆
(四川省農業廳成都土壤肥料測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
關于四川省耕地質量監測工作的思考
馬紅菊,代天飛,唐蓮,藍蘭,李昆
(四川省農業廳成都土壤肥料測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四川省耕地質量監測工作始于1984年,通過農業生產服務、監測體系完善、監測環節質量控制等手段,摸清了我省土壤養分變化趨勢,發現了當前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建議通過增加經費投入、穩定監測隊伍、深入挖掘信息等,加強耕地質量監測工作的持續性、穩定性和成果服務性。
關鍵詞:四川省;耕地質量;監測
土壤養分含量狀況是農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標志[1]。耕地質量變化是關系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耕地質量的肥力指標研究很多見[2-5],不同施肥定位試驗研究也很多見[6-8]。四川省國家級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工作始于1984年,已連續長期定位監測31年。我省在全國農技中心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完成了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點監測任務,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部分工作成效,但在耕地質量監測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迫使我們去思考如何保證監測工作的持續性,成果的連續應用等問題。
1我省耕地質量監測體系現狀
1.1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點
在我省高中低肥力的土壤上設置了14個監測點,代表面積237.8×104hm2。土壤類型包括水稻土、紫色土和黃壤;成土母質包括岷江灰沖積物、第四紀老沖積黃泥、紫砂泥巖等;耕作制度包括稻-麥(油)、稻-冬水、麥-玉-苕等。基本上代表了我省糧油產區的主要土壤類型和種植制度。監測內容主要包括田間試驗開展、觀測記載、采樣、樣品檢測、年度監測資料的收集整理上報等。
1.2測土配方施肥土壤肥力定位監測點
在現有測土配方施肥定位監測點中,篩選一批基礎條件較好、技術力量較強的項目縣,作為省級監測點,并爭取其它資金渠道,確保工作開展的長期穩定性。
1.3耕地質量監測區域站
結合全國新增500億kg糧食生產能力建設項目,實施四川省耕地質量監測區域站建設項目。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建設25個區域站,100個監測點。監測內容將涵蓋土壤肥力監測、土壤墑情監測預報。通過項目的實施,填補了我省無省級監測點的空白,省、市、縣三級耕地質量監測預警初步建成。
2主要經驗和做法
2.1強化監測成果運用,服務農業生產
為了將耕地質量成果運用到實際農業生產中,根據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我省開展了不同形式的耕地質量監測驗證試驗。就雅安黃壤監測點出現“高肥力、低產量”的反常現象,組織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的土壤肥料專家開展專項調研。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采樣分析等措施,對該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施用石灰調節土壤酸堿度的解決方案;針對瀘州監測點土壤酸化趨勢明顯的結果,專門設置了土壤調酸田間試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針對眉山連續自然免耕區出現的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現象,開展免耕區土壤肥力和生產性能監測,根據5年的監測結果提出了“苗床集中消毒,施用生石灰調節土壤pH”的防治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雅安市開展茶園定位監測試點工作,摸索特種經濟作物監測的技術方法,為下一步的土壤環境與農產品質量監測工作打好基礎。
2.2抓項目建設機遇,完善監測體系
目前,四川省的耕地質量監測工作與其它省的差距巨大,也與四川農業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為了改變這一落后面貌,我省將抓住現階段國家重視耕地質量建設這一難得的機遇,實行全省統一規劃布局,因地制宜建設耕地質量監測網點,構建我省的耕地質量預警體系,為耕地質量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是與測土配方施肥結合;二是與500億kg糧食生產能力項目結合;三是與高標準良田項目結合。《四川省建設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規劃綱要(2011~2015年)》已經以省政府9號文件正式發布。
2.3抓監測環節控制,保證成果質量
一是統一分析化驗。自從開展耕地質量監測工作以來,我省的國家級監測點土壤和植株樣品就統一在我中心采用技術規程規定的方法進行化驗。二是嚴格數據審核。除了規定上報的表格外,還要求各監測縣把農戶的原始記載資料復印上報,以便于審核。三是加強宏觀判斷。為避免監測結果出現大的偏差,必須經常對監測結果進行合理性分析,并通過查閱收集有關資料,與院校或科研單位在同一區域內開展的同類監測或調查結果、統計資料以及大面積土壤采樣化驗結果等進行多方比較。
3取得的成效
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項目在短期內不會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但通過長期定位監測積累的大量基礎資料,摸清了我省土壤養分現狀及變化趨勢,發現當前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為耕地質量保護提供了依據,并不定期開展總結,從不同的角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措施和建議,指導當前的農業生產。
3.1探索養分變化趨勢
1985~2012年的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結果表明,在現有施肥和耕作管理水平下,近30年間我省耕地土壤養分含量除速效鉀外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土壤酸化趨勢明顯。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幅度明顯,但主要表現在水田上;土壤全氮含量呈上升趨勢,旱地增幅略高于水田;土壤堿解氮含量先降后升,總體略有上升;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旱地增幅遠大于水田增幅;土壤速效鉀含量略有下降,旱地的下降趨勢稍明顯于水田;中性、微酸性土壤酸化趨勢明顯。
3.2查清土壤養分現狀
現階段四川省土壤酸化趨勢明顯,總體肥力水平中等,其中氮素含量已處于中高含量水平;有機質和有效磷含量雖有提高,但中低含量水平的比例仍然很大;速效鉀含量下降較多,整體已屬于較缺乏水平,土壤缺鉀范圍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鋅、銅含量普遍升高;硼、鉬仍有大面積缺乏。
3.3發布土壤墑情狀況
通過開展土壤墑情定期監測,通過在農時季節和出現重大農情時發布土壤墑情簡報等方式,為農業抗旱減災、指導科學灌溉、節水技術推廣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撐。
4問題與建議
4.1增加經費投入,保持數據完整性
我省監測點建于1984年,由于經費投入的不足,年久失修,有些監測田塊出現竄水、竄肥的現象,影響耕地質量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導致某些監測點不斷更換,影響耕地質量監測數據的連續性、完整性。為了建設長期、穩定的監測點,各級耕地質量監測部門應多方面籌集資金,加大經費投入,并制訂相關政策,從政策層面保護監測點的穩定性。
4.2穩定監測隊伍,加強監測質量控制
由于近年來由于人員的新老交替和測土配方施肥、標準良田建設等業務的大量開展,有些縣對監測工作放松了要求,有些縣將監測工作轉交給了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承擔,尤其是有些監測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已經在近年來數據的波動性增大、異常值增多等方面有所反映。因此,要提高耕地監測質量,有效推動監測工作的規范運作,必須強化對監測隊伍的管理,繼續加強耕地質量監測技術培訓,建立檢查評比機制、完善獎懲制度,有效調動監測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4.3深入挖掘信息,加強成果運用
耕地質量監測經過31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信息,由于思路上的一些局限性,大量的監測信息或僅僅停留在數據庫里,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或由于重視程度不夠,難以發揮作用。因此,建議加快數據庫系統的開發應用,該系統應能滿足數據存儲、數據分析處理、數據檢查、成果展示等多種功能,并與前期開發的數據庫系統相融,以便于及時快速對監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同時加強與教學科研單位合作、交流,引入先進的方法、理念,拓展思路,擴大監測運用范圍,最大化發揮耕地質量監測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祥照,馬文奇,崔勇,等.我國耕地土壤養分變化與肥料投入狀況[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0,6(4):363-369.
[2]劉云慧,宇振榮,張鳳榮,等.縣域土壤有機質動態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5,11(3):294-301.
[3]李新舉,胡振琪,劉凝,等.黃河三角州土壤肥力質量時空演變[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6,12(6):778-783.
[4]黃錦法,曹志洪,李艾芬,等.稻麥輪作田改為保護地菜田土壤肥力質量的演變[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3,9(1):19-25.
[5]孫波,王興林,張桃林.丘陵紅壤耕地利用過程中土壤肥力的演變與預測[J].土壤學報,2002,39(6):836-843.
[6]韓志卿,張電學,陳洪斌,等.長期定位施肥小麥-玉米輪作制度下土壤有機質質量演變規律[J]. 河北職業技術示范學院學報,2003,17(4):9-14.
[7]徐明崗,梁國慶,張夫道.長期施肥條件下褐土土壤肥力演變規律[A]. 徐明崗,梁國慶,張夫道.中國土壤肥力演變[C].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35-355.
[8]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全國耕地土壤監測論文集[C].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馬紅菊(1981-),女, 河北故城人,農藝師,主要從事土壤肥料技術推廣研究。Email:mahongju-792@163.com。
基金項目:農業農村資源等監測統計經費(種植業)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
收稿日期:201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