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4日,云南師范大學宣布,該校正籌備成立馬鈴薯學院,以加強在馬鈴薯領域能力建設、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
點評:既然要建立“馬鈴薯學院”,那會不會接下來還有“水稻學院”、“小麥學院”、“紅薯學院”、“山藥學院”?但,細細一想,論當下中國的“糧食安全”,馬鈴薯學院還真有建立之必要。
民以食為天。我國預計2030年前后總人口將達到14.5億左右的峰值,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其飯碗必須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上。馬鈴薯是僅次于水稻和小麥的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馬鈴薯越來越成為人們的主食之一”,學界與商界都在作艱苦的探索,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首批第一代馬鈴薯主食產品——30%馬鈴薯全粉饅頭早已在北京上市銷售。有關專家表示,馬鈴薯主食化的下一步目標要繼續以市場為導向,以不斷滿足社會需求和老百姓的營養健康為目標,加快新品種選育,優化加工技術工藝與裝備,不斷降低馬鈴薯主食生產成本,結合中國人飲食習慣和口味,開發出品種多樣、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系列產品,希望有那么一天“馬鈴薯面包”能夠像坊間“手撕面包”那樣暢銷,更期待著中國的“馬鈴薯面包”能夠搭上“一帶一路”的快車而奔向五大洲,而為人類消滅饑餓作出中國的貢獻。
教育的出路在于創新。中國教育,多年來一直被“應試”所困憂。語文、數學、政治、物理、化學、外語、歷史、地理等,這類“學院”,這類的“專業”,當然有設置的必要,但也應該“與時俱進”,也應該“面向未來”。云南師范大學擬建馬鈴薯學院,這也契合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可以說,馬鈴薯學院一旦成立,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大創新。有道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唯有“教育創新”,才能“創造未來”。從這個意義上看,繼馬鈴薯學院之后,如果再有籌建保姆學院,再有籌建“互聯網+教育”學院等等,都是我們所樂見的。希望云南師范大學馬鈴薯學院能夠盡快建成,土豆不“土”,讓中國再出一個馬鈴薯界的“袁隆平”。
新動態
我國將建立中醫藥健康服務認證體系
據新華社報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1月18日簽署《關于共同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完善中醫藥認證體系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全面推行認證制度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以提高中醫藥產品質量和服務水準。
人社部:力爭2017年啟動整合后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1月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于做好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明確各地應力爭2017年啟動實施整合后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通知要求,在建立統一的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同時,做好與職工基本醫保和其他醫療保障制度、政策的銜接協調,為今后統一全民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