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最近有媒體報道,作為我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北京市正在研究拓展服務業開放的深度與廣度,一方面,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的領域,再推新舉措;另一方面,正在研究服務業擴大開放與京津冀戰略的融合,與自貿區政策集成共享。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首批復制推廣經驗有望在今年5月推出,部分政策有望在京津冀率先推廣。此外,在中央部委層面,除了繼續大力推動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之外,今年商務部將結合中美投資協定談判,著力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負面清單,進一步放寬金融、教育、養老、醫療、文化、電信、互聯網、商貿物流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
服務貿易代表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
現代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發達的服務業是推進結構轉型升級、是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建議》對現代服務業發展問題非常重視,第一次提出了“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期,我國服務業增加值預計將達到53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如果保持在6.4左右,折合美元為8.3萬億美元,占全球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將為13%。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進程的加速,全球產業結構已開始由“工業經濟”時代加速進入“服務經濟”時代。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滯后。目前,我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僅為40%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為62%,34個低收入國家也在43.5%。其中,缺少相應的行業標準成為制約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按照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今后我國將著力推進金融、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地放寬服務貿易的準入和投資限制,實現服務要素在全國、全球范圍內的互聯互通。
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美國TPP、TIPP等區域戰略的影響,全球服務貿易在互聯網經濟等新業態的引領下,通過各區域自貿區建立和貿易自由化政策的推動,仍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增長率為5%左右,高于世界貿易4%~4.5%的增速。到2020年,全球服務貿易規模將超過13萬億美元。而中國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比重,也將提升到8.7%~9%,但是,與中國GDP在全球的比重(預計到2020年為16~17%)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可見,在“十三五”時期,服務貿易仍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短板,我國服務業追趕發達國家的戰略對策還需進一步加強。
對此有關專家表示,服務貿易代表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尤其是軟實力,現階段按照國際經驗,制造業大國在服務貿易項下會有很長一個時期處于逆差。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是服務貿易一直是逆差而且排在美國之后。對于我國來說,需要專利許可、金融、高端物流、營銷,以及教育培訓等領域的進一步擴大開放。
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放寬市場準入,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這些意見為我國“十三五”時期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開創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和思路,是“十三五”時期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行動綱領。當今中國,不能獨身于世界經濟體系之外,服務業的發展更是如此,因此,要想實現服務業發展更大的突破,必須有全球視野,對我國服務業國際地位及變化趨勢有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相應的戰略對策。
去年5月,經國務院批復,北京市成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將在三年試點期內率先推動科學技術服務、互聯網和信息服務、文化教育服務、金融服務、商務和旅游服務、健康醫療服務等六大重點領域擴大開放,形成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同年11月,試點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提出首批11項開放措施、22項改革、141項具體任務。首批開放措施推出之后,目前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比如外商投資飛機維修項目,取消中方控股的限制,已經有中外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針對允許設立外商獨資演出機構的開放措施,已經有多家企業進行了政策咨詢,表明開展相關業務的意愿。針對允許在京設立符合條件的中外合作旅行社經營除臺灣地區之外的出境游業務這一開放措施,已經有三家企業開始籌備開展相關業務。此外,首都高校與世界知名高校合作辦學,美、英、法、澳大利亞、意大利的7所知名高校有意愿與首都5所高校合作辦學。
同時,作為國內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北京肩負著為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探索經驗的重要使命。據了解,北京市目前的探索正在按照“邊試點、邊總結”的思路進行,首批可復制推廣經驗有望在今年5月京交會期間推出。同時,北京市還正在研究服務業擴大開放與京津冀戰略的融合。利用“一帶一路”、京津冀、首都新的功能定位等契機,在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發展。
“十三五”服務業國際地位得到提升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我國去年前3季度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50779億元,同比增長8.4%,分別高于第二產業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4和1.5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比為51.4%,再度超過50%,創歷史同期新高。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全國累計實現服務進出口總額495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9%,占對外貿易比重為14.6%,較上年同期提升2.7個百分點。發改委指出,近年來,中國服務業保持較快發展,2011年吸納就業超過農業,成為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2013年增加值占比超過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第一大產業。
在“十三五”時期,我國服務業在全球的地位將有明顯的上升,其在全球的份額將上升3.9個百分點左右。同時,服務業的國際地位和GDP的國際地位也基本相匹配。這意味著,我國服務業將處在世界中等發達程度。從國別比較分析看,2014年,美國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3.71萬億美元,為全球服務業最發達的國家,在全球服務業中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一,是中國的2.75倍。預計到2020年,美國服務業增加值將達到17萬億美元,大約是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的2.04倍。我們與美國在服務業規模上的差距會明顯縮小。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十三五”時期,我國服務業不僅將會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也將快速上升。為了適應這一趨勢,我國戰略思路和相關政策將會得到進一步深化,為服務業的增長提供一個更好的外部環境。如北京市將重點在教育、養老、互聯網等六大領域開展、開放試點,與此同時,四個自貿試驗區也有了金融、保險等服務業開放的進一步安排,另外,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簡稱CEPA)項下對于港澳服務會進一步擴大開放。這些都會形成“十三五”時期我國服務開放的總體布局。預計到“十三五”期末的時候,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會突破1萬億美元規模。
此外,服務業的擴大開放還要與經濟體制改革相結合,關鍵是要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推動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讓市場更多地發揮作用,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都是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過程中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