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龍寧
?
《托克遜文學系列叢書·散文卷》
誕生記
錢龍寧
對于托克遜縣文聯來說,今冬注定是一個收獲季。因為我們期盼已久的《托克遜文學系列叢書·散文卷》(以下簡稱《散文卷》)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了。
十一月中旬,當文友們拿到飄著墨香的《散文卷》,紛紛點贊,表達他們對書和雜志的由衷喜愛之情時,我的心情怎能不激動萬分呢?
兩年前,我由兵團第十四師報社調到托克遜縣文聯工作,成為文藝戰線上的一名新兵。一到托克遜,我就想盡快熟悉、了解托克遜的情況,特別是文藝界的現狀。我陸陸續續與托克遜縣本土作家和文學愛好者見面,促膝交談,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創作情況,傾聽他們的心聲。通過廣泛接觸、了解,我對他們的所想所思、所期所盼已了然于胸。他們酷愛文學,有較強烈的創作欲望,并且都已創作了一些小說、散文、詩歌等體裁的文學作品。有的人手里已積攢了數量可觀的作品,毫不夸張地說,可以出一部書,甚至幾部書。但更多的人創作的作品不是很多。我在與他們的交談中得知,困擾他們的共同難題是發表作品難,他們的共同愿望是想出書。但要出書,談何容易。他們中,有的是自己掏不起出書的費用,有的雖掏得起,但不愿掏。有的人作品少,不夠出一部書。有的人作品雖多,但質量又難以保證,所以也出不了書。后來,我通過對托克遜縣文學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托克遜縣雖擁有一支文學創作隊伍,但一直以來幾乎沒有出版過文學類的書籍。為了實現托克遜縣本土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出書的愿望,填補托克遜縣一直以來沒有出版過文學類書籍的空白,為了解決他們發表作品難的問題,我向縣分管領導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盡快收集、整理文學類稿件,編輯、出版托克遜文學系列叢書《散文卷》、《詩歌卷》、《小說卷》,為托克遜縣本土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發表作品搭建平臺,提供交流的園地。這一設想,得到了縣分管領導的充分肯定。我便根據托克遜縣文學界現狀,理清工作思路,很快制定出編輯出版托克遜文學系列叢書《散文卷》、《詩歌卷》、《小說卷》的工作方案,并報縣委主要領導,獲得肯定,并給予鼓勵、支持。

按照《工作方案》,我首先考慮的是廣泛征集托克遜縣本土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作品,要將他們的優秀作品無一遺漏地征集到手;其次,要考慮托克遜縣以外的,包括自治區、地區有一定名氣的作家創作的反映托克遜的優秀文學作品。外地作家的優秀文學作品是《散文卷》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力的補充,也是書的質量的可靠保證。因為我認為,如果僅依靠托克遜縣本土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作品,很難打造出較高質量的《散文卷》,畢竟托克遜縣本土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創作水平參差不齊,高低不一。他們創作的文學作品中,特別優秀的畢竟是少數。如果把每個人的優秀作品征集到手,匯編成書,出書之事豈不成矣?他們出書的愿望豈不實現矣?
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有了結合實際制定的《工作方案》,有了縣領導的鼓勵和支持,我的心里吃了“定心丸”。思路已定,目標已立,說干就干。我不再遲疑,不再猶豫,不再彷徨,因為我知道要干成一件“大事”,困難肯定不少,壓力肯定不小。托克遜縣文聯人員編制少,人手特別緊張,熟悉工作的,也只我一人。《散文卷》編輯出版的大任也只有我獨扛,不可能指望他人。我經常告誡自己,我從兵團到地方,從和田到托克遜,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應該為托克遜做點什么。正是因為有了對這方面的清醒的認識,有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我到托克遜工作之后的那些日子里,無論遇到再多再大的困難,都毫無怨言,無所畏懼,沒有退縮。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好在大家都十分理解支持我們出書,托克遜縣本土作家張濤、陳慧琴、李志明、侯斗林、朱彩萍、蘇智新等積極響應,踴躍供稿。我不僅向托克遜縣本土作家征稿,還通過各種途徑,想方設法打聽托克遜縣本地文學愛好者,想盡快接觸他們,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盡可能地把他們的文學作品都征集到手,以免給出書留下遺憾。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征集到了穆榮、盧柏莉、孫福全、葛洪燕、孔令靜、馬石林等一大批人的優秀文學作品。
可以說,《散文卷》絕大部分稿件都來自托克遜縣本土作者,還有一小部分稿件,是向托克遜縣以外的自治區、地區的作家“求援”得到的。讓我感到十分榮幸的是,無論是自治區的作家,還是地區的作家,他們都十分支持,很給面子,非常熱情,令我感動。他們當中,有不少是縣處級官員,甚至是廳官,但他們沒有擺譜,沒有一點官架子,有的是對托克遜的那份眷戀,那份深情,那份關懷。自治區文聯《西部》文學雜志社主編、詩人沈葦;新疆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夏冠洲;吐魯番地區文聯主席馬庭寶;吐魯番地區工會黨組書記劉新貴;吐魯番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沙坤;吐魯番日報社紀檢組長吳慶宏;吐魯番地區文聯副縣級退休干部高崇炳;吐魯番地區文聯辦公室主任劉迎春;吐魯番日報社社會部副主任支祿等,都將自己精心創作的反映托克遜的佳作,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我們。
為了征集到有價值的文學稿件,我拓寬視野,開闊思路,將目光投向了湖南省援疆干部,以及自治區、地區以外的作家等群體。有一天,我在瀏覽吐魯番網時,不經意間,看到湖南省援疆干部、原托克遜縣委副書記曹忠的散文《在那遙遠的地方》。在事先沒有征求他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我擅自做主,將他的作品收入《散文卷》。今年十月,我在湖南毛澤東文學院參加第三屆新疆作家班學習期間,抽空去了趟郴州市文聯。席間,我有幸見到了掛職期滿早已回湖南,現任郴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郴州市信訪局局長的曹忠。我跟他談起托克遜縣文聯正在編輯《散文卷》,已將他的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收入書中一事,曹忠十分高興,希望書出版后能寄給他一本。幾天前,我接到他的電話,說《散文卷》已收到,表示感謝。
此外,我還與《吐魯番》雜志編輯部的劉奔海同志聯系,請他幫助收集發表在《吐魯番》文學雜志上反映托克遜的散文作品。他鼎力支持,熱心幫助,把歷年來編輯出版的《吐魯番》文學雜志的合訂本借給我。記得那是一個周末,我坐上班車,來到《吐魯番》雜志編輯部,劉奔海早已把《吐魯番》雜志準備好了,一摞摞地、整齊地擺放在那里。取回家后,我一本本認真細致地翻閱,欣喜地找到了一些反映托克遜的散文。吐魯番地區史志辦馬龍寫的《吐魯番美食傳奇》,文中專門有一篇章,寫到了托克遜驛站拌面,文中插入優美的傳說故事,將托克遜拌面寫得引人入勝,精彩動人。
在張濤、劉迎春、劉奔海等熱心人的支持下,根據他們提供的線索,我還通過電話,冒昧地與原吐魯番地委委員、宣傳部長,現任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石慧瓊女士,以及原吐魯番日報社總編室主任、現任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編輯駱娟女士等,一一取得了聯系。由于各種原因,雖然最終沒有得到她們的作品,但我還是從內心感激她們。
征集稿件的過程雖說一波三折,難度較大,但達到了預想的結果。按照征稿要求,我陸陸續續征集到了大家早已創作好的作品。但也有個別作者,手頭上幾乎沒有反映托克遜的現成作品,為了支持我們的工作,不拂我的好意,欣然接受約稿,硬是決定臨時創作。他們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在較短的時間內寫出了佳作。《吐魯番》雜志編輯劉奔海寫出了《風中的祈禱》、《戈壁綠洲里的“安樂窩”》,吐魯番日報社群工部主任馬桂真寫出了《我在托克遜等你》,回族退休干部、托克遜縣作協副主席李志明寫出了《母親河》等。這些“趕寫”出來的作品,雖然創作時間短,但由于作者對托克遜非常熟悉了解,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當中有的就是托克遜縣土生土長的,有的曾經在托克遜縣工作、生活,所以他們筆下的作品飽含深情,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域特色。每一篇作品都寫得精彩、感人,頗見功力。
收入《散文卷》的作品,還有一些是我平時讀書看報時,偶然發現的。記得有一天,我在辦公室翻閱《吐魯番日報》,突然看到報紙副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秋染克爾堿》的散文,作者劉健。我如獲珍寶,立即把這篇文章剪下來,保存好;同時向吐魯番日報社打聽文章的作者,便很快與作者取得了聯系。在征得了文章作者吐魯番日報社記者劉健的同意后,我將他的作品收入書中。

稿件就是這樣一篇一篇征集到的,最終收入《散文卷》的作品共有67篇,作者37人。其中托克遜本地作者的作品49篇,作者20人。
稿件雖已征集到手,但接下來的工作仍然很多,很煩瑣,任務繁重。有些稿件需要修改,潤色加工;有些稿件需要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有些稿件需要進一步核實。此外,還要聯系出版社和印刷廠等。書要趕在今年底前出版發行,時間緊,任務重,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更不敢浪費半點時間。因為所有與出書相關的大小諸事,全都壓在我一個人的肩上。作為縣文聯主席,我不可能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出書上。我每天除了要處理單位的日常事務外,還要經常組織協會開展活動,有時開會,有時下鄉勞動,有時被抽出去參加考核等,時間和精力總是覺得不夠用。單位本來人手特別緊張,而諸事繁多。有時,忙得暈頭轉向,疲憊不堪,感到有些力不從心。甚至有時我覺得出書,就是自找麻煩,自尋煩惱。
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我是摸著石頭過河,摸爬滾打,跌跌撞撞,一步步走來。
功到自然成。經過近一年的艱辛努力,所有的付出終于有了豐厚的回報。初冬時節,《散文卷》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當飄著油墨香味的書和刊物送到領導、作者和讀者手里,聽到大家發自肺腑的贊許聲時,我感到近一年來的汗水沒有白流,疲憊和勞累也在這一瞬間煙消云散了。此刻,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散文卷》出版發行之際,我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用激動得幾乎是顫抖的手,寫下這些文字,一方面是衷心感謝那些在《散文卷》編輯出版前后給我們提供鼎力支持和幫助的領導、作家、文友,以及未曾謀面的領導、作家、編輯,向他們表達深深的敬意;另一方面是熱誠期待大家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托克遜縣文學藝術事業,將你們的才華、智慧奉獻給托克遜這方熱土,讓艷麗的文藝之花開遍托克遜大地。
我知道,在繁榮發展托克遜文藝事業的征途上,我們只是邁出了一小步,只是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今后的路還很漫長,任務十分艱巨,托克遜文學系列叢書《詩歌卷》和《小說卷》的編輯出版還在等著我們,期待著我們。愿我們攜手共進,凝心聚力,風雨同舟,共創托克遜文藝事業燦爛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