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翠紅(南通市交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1)
?
對公路工程施工標準化管理的實踐與探討
謝翠紅
(南通市交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1)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出行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公路建設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對項目施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而傳統的施工管理模式逐漸顯露弊端,本文通過作者在施工中實行標準化管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關鍵詞: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標準化;實踐與探討
在2010年全國公路建設座談會上,交通運輸部馮正霖副部長提出了“加快推進現代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公路建設管理水平”的管理理念,提出公路建設管理工作要在推動“五化”(發展理念人本化、項目管理專業化、工程施工標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細化)上下功夫。推行現代工程管理理念,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推動公路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為積極響應交通運輸部的五化建設要求,按照省廳公路局統一部署,2014年以來,南通市以臨海公路南通段、G345南通東繞城、S353海安段等一批市重點干線公路建設項目為載體,從制度保障、項目管理、工場建設、工藝流程、科技創新等方面全方位突破,改變以往的粗放管理模式,大力推廣科學管理,著重從臨建設施、施工工藝和工程安全管理三個方面開展干線公路標準化作業,努力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施工管理效率,確保工程質量。
角林線拓寬改造工程是如東縣近年來重點建設項目,作者參與了一標的工程建設,在擔任項目經理期間對推進工程標準化管理進行了一些實踐,現對項目管理的思路和措施進行簡要介紹,并對項目管理理念進行探討,以便和廣大同行進行交流,不斷創新管理思維和理念,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2.1 施工管理整體思路
(1)項目概況。角林線拓寬改造工程一標路線長5.2公里,路基寬17米,合同造價5082.91萬元,工期18個月。工程實施內容包括路基、路面、橋涵工程的施工,路基土方19.1萬立方,其中普通土18.05萬立方,石灰2.2萬噸,碎石1528立方,鋪土工格柵1524平方,瀝青砼7.2萬平方,路基路面防護排水砼639立方,橋梁3座,涵洞10道,泵站3處。
(2)項目組織機構設置。項目經理部圍繞項目管理目標,設項目經理室、總工室、工程技術部、質檢試驗室、計劃資料部、安全機料部和綜合財務部七個部門、八個施工隊(兩個路基施工隊、一個路面施工隊、兩個橋梁施工隊、兩個結構施工隊、一個附屬工程施工隊),抽調22名管理人員參與現場管理,其中,工程師6人,助理工程師10人。
(3)施工項目管理總體思路。圍繞建設目標任務,在項目一開工就提出了“抓重抓主、抓早早抓、先緊后嚴”的管理思路,從管理精細化、施工機械化、構件工廠化生產管理入手,努力探索標準化駐地、標準化拌和場、標準化鋼材加工場及標準化工地試驗室的建設,在工程施工中,按照南通市交通局的總體部署,全面實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及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梁板預制、橋面鋪裝等施工標準化管理,在施工細節上嚴格把關,運用先進的工藝、工法,提升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實現了項目建設管理由簡單粗放向精細科學的施工標準化目標轉變。
2.2 臨時設施標準化
針對傳統鋼筋加工、混凝土拌和、混凝土預制構件場分散且規模小的缺陷,改分散為集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模式發展,鋼筋集中加工、混凝土集中拌和、構件集中預制,通過工廠化生產提高加工質量。
鋼材加工場,場地硬化處理,根據功能劃分,場區劃分為鋼筋加工區、原材堆放區、半成品加工區、成品堆放區等。
混凝土集中拌和場,根據功能劃分為材料堆放區、拌和區、作業區等,站界砌墻封閉,場地硬化處理,料倉頂搭設遮雨棚。拌和站配備拌和能力不低于90m3/h的拌和機及四倉式計量裝置。拌和站對原材料、混凝土生產、運輸過程等各環節嚴格控制,保障混凝土生產質量。
小型構件預制場根據功能劃分為加工區、養生區和成品堆放區。構件成型后存放于養生棚內,待混凝土終凝,養護48h后脫模,養生時間自混凝土澆筑之日起不少于7d。養生結束后,將構件打包成捆,運至成品存放區,碼放整齊。場內分工明確,流水作業,既大幅提高工效,又保證了構件的質量。
2.3 機械作業標準化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擴大,熟練作業工人愈發緊缺,同時,作業人員的素質水平決定了施工精細化水平,因此,作業模式由勞動密集型向機械化生產轉變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采用先進的機械設備,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實現機械化、智能化施工,既提高工效,又減少傳統人工作業引起的人為誤差。
瀝青砼拌和設備采用間歇式拌和樓,生產能力不低于4000型,配備二級除塵設備,加裝混合料級配動態監控裝置。
鋼筋加工場配備滾焊機、數控彎曲機和數控彎箍機等設備,運用計算機精確控制彎曲,加工形狀標準,加工量大,大幅提高了工效。
橋面鋪裝采用雙輥軸提漿整平機施工,雙輥軸提漿整平機行走在兩側的軌道上,利用兩側軌道的高度控制雙輥軸提漿整平機的高低,達到控制橋面縱坡、橫坡及高程的目的。輥軸內裝有半桶砂礫,當輥軸高速旋轉時,砂礫也隨之旋轉,激振力作用在已攤鋪的混凝土上,達到對混凝土振搗、提漿、整平的目的。通過雙輥軸提漿整平機進行橋面鋪裝,有效解決了橋面平整度差,縱橫坡及高程合格率低以及混凝土攪拌機、運輸車及泵車與橋面混凝土澆注產量的配套問題。
水泥混凝土防撞墻采用維特根SP15小型滑模攤鋪機施工。SP15裝配電子高程傳感器和轉向傳感器,自動測量基準線的標高和轉向。電子傳感器控制攤鋪機的方向及攤鋪結構物的標高,可折疊式輸送帶將混凝土攪拌車上的新鮮物料連續不斷輸送到攤鋪機的模具料斗內、經高頻振動棒振搗密實、模具擠壓成型后由模具里滑模出來。經機械化滑模施工出來的的墻體,其物料的勻質性、強度和密實度大大提高,這是傳統人工立模振搗的施工方式無可比擬的,SP15的平均攤鋪速度達到每分鐘1.5m,一天工作8小時,每天可完成600m左右的工作量。除了機器生產率更高,人力成本也大大下降。駕駛滑模攤鋪機需要一名機械手,一名監管人員,以及幾名配合協助的工作人員進行輔助的水泥飾面、保養及勤雜工作即可,降低了施工人員勞動強度。目前國內許多類似的墻體施工,大多采用人工現場立模現澆的方式,使用大量的勞動力安裝和拆卸鋼模板、人工振搗混凝土,施工速度緩慢,作業成本高,施工現場管理復雜,且由于人員操作誤差導致施工質量控制較難。機械化連續性施工的優點是,防撞墻線性優美、表面平整規則、生產速度大幅提高,大大減少現場施工人數,節約成本、提高施工安全性。
2.4 施工標準化
(1)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為綜合治理路面基層施工過程離析現象、壓實不足、平整度差及早期出現裂縫等質量通病,嚴格控制原材料檢測→試驗室配合比→配料→測量放樣→清掃攤鋪面→攤鋪機就位→混合料拌和→運輸→攤鋪→碾壓→養生。
(2)瀝青混凝土面層。嚴格控制原材料檢測→試驗室配合比→配料→測量放樣→灑布透層→灑布封層→攤鋪機就位→混合料拌和→運輸→攤鋪→碾壓→檢測。
(3)梁板預制。后張法預應力箱梁預制流程:預制臺座布設→鋼筋下料綁扎→立模→澆筑混凝土→拆模→養生→張拉預應力鋼束→封錨→壓漿→封端→出槽→吊運安裝→校正位置和標高等工序。
先張法預應力板梁施工流程:臺座、張拉設備制作安裝→鋼絞線下料、張拉→綁扎普通鋼筋→鋼模吊裝→澆筑底板砼→立內模、充氣膠囊安裝固定→綁扎面板鋼筋、安裝預埋件→澆注腹板及面板砼→養生、脫模→放張→出槽→吊運安裝→校正位置和標高等工序。
2.5 安全管理標準化
(1)貫徹安全生產“抓早早預防,早抓保安全”的思路,積極推行施工安全預警、預控、預案“三預”管理模式,同步實施施工安全標準化和安全生產常態化、規范化工作,落實安全交底制度,落實安全控制措施。
(2)加強全員安全思想教育培訓。安全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做好對人的管理關鍵是增強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一切法律、法規、政策、標準、規范、制度等得以順利貫徹執行。
(3)加大安全經費投入和安全生產安排部署及檢查力度,定人、定崗、定責。現場專職安全員每日巡查,由項目經理帶隊每周定期進行安全大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整改,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4)開展“平安工地”創建活動。“平安工地”是推行和實施安全標準化的抓手。根據安全標準化實施要求,創建臨設建設標準化、施工工藝標準化、文明施工管理標準化等。
角林公路自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建設平安有序推進,工程質量穩步提高,通過項目辦抽檢、市交通質監站的多次檢查,各項控制指標均符合規范要求,受到好評。
標準化管理進一步改善了施工條件,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標準化管理是工程建設行業發展的趨勢,是解決施工任務繁重與熟練工種短缺矛盾的良好手段。標準化施工的推行進一步提升了行業機械化、自動化的水平,不僅工效得以大幅提升,而且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解決了當前勞動力短缺的狀況,也最大限度解決了因作業工人的專業水平與人為誤差引起的質量問題。
總之,施工項目管理作為一種力量,一種財富,它在提升公路建設整體水平的過程中,發揮著真正核心的作用。實行工程施工標準化管理,樹立與時俱進的管理思維,才能進一步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創建優質精品工程。
參考文獻:
[1]江蘇省交通廳.全省干線公路建設標準化管理實施辦法[S].2013.
[2]江蘇省建筑安全與設備管理協會.安全生產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業出版社,2014.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