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范圍內,在有色金屬領域,某一個細分品種的專職標準經辦僅此一位,別無他人。這位專職標準人或許稱不上官,也沒有行政級別,但能夠協調全行業的人參與,而且在標準制定的實踐中具有特殊作用。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在幾代標準人的努力和相關企業的協助下,我國有色金屬標準從無到有,從少到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從國內走向國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如今,無論是數量還是水平,我國有色金屬標準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數量上,我國的有色金屬標準最多、最全。現有有色金屬標準3000多項,絕大部分有色金屬的產品和檢測方法標準都已齊全,其中在10年以內標齡的有色金屬標準占總量的80%以上,5年以內的占70%左右。“十二五”期間,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有色金屬標委會”)以每年組織制(修)定200~300項標準的速度,推動著中國有色金屬標準的車輪滾滾向前。
在標準水平上,尤其是在有色金屬出口標準方面,我國主要依據美國標準、歐洲標準、日本JIS標準的特點來制(修)定,因此,其先進性并不落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并且我國有色金屬標準也獲得了國際認可,目前,有色金屬標委會具體承擔了多項ISO秘書處工作,如ISO鋁及鋁土礦石、鎂及鎂合金、銅及銅合金、稀土等。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早在2007年全國質量工作會議上就高度評價過我國有色金屬標準和質量現狀:“我國有色金屬的主要產品技術標準與實物質量已與國際接軌。”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行業發布了5個國際標準,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朱玉華說:“這是中國全體有色標準人的貢獻。”
朱玉華每次坐飛機用到鋁箔餐盒時,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餐盒用鋁箔的標準就是鋁標準專家制定的,用它裝食物讓人很放心。”要知道,我國在2003年還在進口這種鋁箔,但在2015年的時候,鋁箔的出口量已經達到近百萬噸。
中國產業的前進離不開標準的支撐,這是標準人最大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