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修訂后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該通知表明,為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有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創造新技術、新業態和提供新供給的生力軍,促進經濟升級發展,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完善。通知中附“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文件,該文件涉及國家重點支持的新材料高新技術領域范圍。
根據文件顯示,新材料領域中與有色金屬行業相關的包括鋁、銅、鎂、鈦合金清潔生產與深加工技術,稀有、稀土金屬精深產品制備技術,納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金屬及金屬基復合新材料制備技術,半導體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超導、高效能電池等其他新材料制備與應用技術等;生物醫用材料:骨科內置物制備技術的醫用鎂合金等骨修復材料、新型低模量鈦合金制備技術等;航空航天技術:飛行器制造與材料技術的新型材料母合金/原材料的制備、新型材料的先進生產及加工等。
而此次在科技部下發的文件中,新材料領域中的金屬新材料占有比例相對較大。由此可見,在有色金屬行業,新型金屬材料的研發及相關生產加工技術已成為重要的發展領域之一。
2月17日,工信部正式公布首批符合《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超威、雙登、風帆等39家企業入圍。當前,隨著大量落后產能退出市場,鉛蓄電池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2015年12月10日,工信部就曾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規范鉛蓄電池行業管理,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對《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及《鉛蓄電池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形成了《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和《鉛蓄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15年)》。新規范對電池企業的建設申請、生產能力、工藝水平以及環保等方面做出了嚴格的規定,旨在促進我國鉛蓄電池及其含鉛零部件生產行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規范行業投資行為。
日前,國土資源部公布《關于下達2016年度稀土礦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第一批)的通知》。2016年度全國第一批稀土礦(稀土氧化物REO)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52500噸,第一批鎢精礦(三氧化鎢含量65%)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45650噸。其中江西省指標17525噸。全年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將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及市場變化情況在第二季度適時下達。

通知指出,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優勢礦產資源,按照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相關規定,2016年繼續對稀土礦、鎢礦實行開采總量控制。根據實際需要,2016年度稀土礦、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分兩批下達。2016年度全國第一批稀土礦(稀土氧化物REO)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52500噸,其中離子型(以中重稀土為主)稀土礦指標8950噸,巖礦型(輕)稀土礦指標43550噸;第一批鎢精礦(三氧化鎢含量65%)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45650噸,其中主采指標36650噸,綜合利用指標9000噸。
通知還公布了分省(區)第一批稀土礦、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具體分配情況。全年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將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及市場變化情況在第二季度適時下達。
通知要求,有關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規定,認真做好指標分解和下達工作,及時將指標分解下達到市縣或企業,分級負責、層層落實,并在國土資源部下達指標30個工作日內將本省(區)稀土礦、鎢礦指標及分配給稀土集團的稀土礦指標分解下達、公告并報國土資源部備案。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與礦山企業簽訂責任書,明確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
近日,由洛陽銅一金屬材料發展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學、珠海漢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起草的《銅鋁復合板帶》國家標準,通過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質檢總局的審核,由國家標準委正式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15年第43號),自2016年11月1日起實施,標準號GB/T32468-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