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的需求增長還在放緩,2016年形勢依然嚴峻。不過即便如此,作為帶動銅產業可持續的一些機遇,“一帶一路”、“互聯網+”、“十三五”規劃等國家戰略,提供了很多新的市場機會,值得企業好好把握。
與春節的熱鬧氣氛相比,節后的股市和銅市卻顯得愁云慘淡,股市暴跌,銅市則不斷傳來減產或彈性生產的消息。專家指出,銅的需求增長還在放緩,2016年形勢依然嚴峻。不過即便如此,作為可持續的一些機遇,銅企業應繼續好好把握以下來自國家的發展規劃或政策紅利所帶來的市場機會。
綜合世界媒體的報道內容看,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構想,是2015年世界各種發展計劃中最有影響力的,很多國家和區域發展計劃在積極與“一帶一路”對接,中國力量的外溢比人們預想得更有聲勢。

就銅產業而言,據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楊長華分析,中國與“帶路”國家銅產業在資源、市場貿易、技術、資金等方面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同時,他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給中國銅企業帶來了廣泛的合作機會,如在資源勘探和開發方面,“帶路”沿線國家的礦產資源勘查程度普遍較低,同時銅礦開發的程度也較低,具備進行資源勘探和開發合作的基礎。在冶煉和加工方面,出于對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等的迫切需求,越來越多的資源供應國要求對國內生產的礦產原材料進行冶煉提取,并鼓勵將產業鏈進一步向銅材加工延伸,且從長遠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對銅的需求將呈增長趨勢,對銅冶煉和加工的產能需求也將加大。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重金屬部副主任段紹甫指出,“一帶一路”戰略將為中國提供更多原料選擇機會,包括進口來源地和原料種類的選擇,同時還會帶動國內裝備制造和工程承包等潛在的有色金屬消費。他預計未來幾年一些冶煉廠會在“帶路”沿線國家建設新廠,依托這些項目合作,可以推動國內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參與合作,尤其是一些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最近的一個例子來自白銀有色集團股份公司。據悉,為響應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該公司停止了在甘肅省建設一座產能為20萬噸/年的銅冶煉廠計劃(原定在2015年年底投產),轉而考慮在哈薩克斯坦建廠,以利用當地豐富的銅資源。
當前,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正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促進制造業發生重大變革,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互聯網+”的出現,就仿佛是放置在時空中的蟲洞,穿越浩瀚的未知,將各行各業加速帶向另一個燦爛而遙遠的世界。
2015年11月底在江西省鷹潭市舉辦了“互聯網+銅產業”發展大會,這應該是銅行業首次大規模、深入地探討這個話題。鷹潭銅產量很大,但當地銅企業買銅原料還要繞道上海,額外增加時間和成本。鑒于此,鷹潭市政府積極推進銅產業交易電子商務中心建設,搭建銅產業電子交易服務平臺和價格信息電子交易平臺。同時,鷹潭政府鼓勵銅企業要依托互聯網技術,創新管理方式,把智能制造放在突出位置。在建成江西省首家大宗商品交易所之際,鷹潭市政府舉辦這樣的會議,也是在向世人展示,他們已經邁出了“互聯網+銅產業”發展的堅實一步,為活力漸失的銅產業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會議邀請了多位專家剖析互聯網給銅產業帶來的新機遇。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育能指出,首先,市場空間將顯著擴大,互聯網將在整個有色金屬行業未來發展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并帶來千億級市場空間,銅的需求增長將重新獲得動力支撐。其次,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經歷信息化貿易交易階段后,“互聯網+銅產業”的最終形態將表現為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四流一體”的“生態電商”,屆時銅產業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環節都將互聯網化,呈現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再者,產業資源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企業的邊界將被打破,在不同企業中合理分配,協同生產,行業結構、產能規模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重組調整后將更加趨于合理。
如何實施“互聯網+銅產業”策略,江西理工大學校長楊斌提出,應提高交易撮合、倉儲物流、金融服務、支付結算、大數據中心、風險管理、開放生態、智能制造、協同創新、智力支撐十大能力。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提出以綠色發展構建美麗中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時期“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規劃建議中,“綠色”一詞出現21次,成為“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主色調。
“綠色發展”可能意味著更加嚴苛的環保要求,更大力度地淘汰落后以及更高昂的成本投入,但企業從中卻也感受到了更豐厚的回報與更美好的未來。以江銅集團德興銅礦為例,他們以建設國家級綠色礦山為主線,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全球招標新技術新工藝,依靠科技點石成“金”,從廢石、廢水中提銅,取得了顯著效益。有關數據顯示,在有色金屬“寒冬”期,德興銅礦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去年一季度,低品位礦石利用量317萬噸;水重復利用率、噸銅新水消耗、噸銅綜合能耗等一批重要環保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平均每年從廢石、廢水、低品位礦石利用中回收資源價值達十多億元。
“綠色發展”理念對上游企業的影響顯而易見,對于擴大銅在綠色領域的應用也影響巨大。我們知道銅可以轉化為“綠色”,這是其他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性。其實銅還有很多其他可應用于綠色技術的屬性,也是其他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性,擴大銅在這些綠色技術及產品上的應用,可以為銅工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據國際銅業協會中國區總裁周勝介紹,中國政府在2015~2020年的2萬億配電網投資將給銅在電力電纜、變壓器等應用領域帶來商機;節能減排政策則將給高效電機的推廣帶來機會,這其中包括新增電機及老舊電機替換兩個市場領域。另外,預計到2020年,在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風電、可再生能源供熱系統(如太陽能平板和空氣能系統)等領域新增的用銅總量可達15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