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報告中說:“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于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創新財政支出方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該保的一定要保住,該減的一定要減下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進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坤洪的信心頓時提振起來,“‘減稅降費’已經從國家層面提出,這對企業而言是重大利好,希望加快落實,我仍然看好再生金屬行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賴坤洪略顯興奮。
據了解,以再生金屬回收起家的賴坤洪,這幾年卻有點“不務正業”,轉型做起了科技地產和新材料生意。他在2015年建立了天安智谷科技園,主打科研、中試、眾創空間和項目孵化,并且成立了研究院,主要進行新材料方面的研發。“我從2008年就開始延伸產業鏈,從進口金屬廢料做到電解銅、銅板再到下游的銅管、電線等,但一直沒錢賺,所以從2013年開始,我著手轉型。”
賴坤洪認為再生行業“沒錢賺”的原因主要包括國內市場需求減少、海關稅費等居高不下、資金回籠周期延長、勞動力成本提高、銀行貸款縮緊等方面,最重要還有,歐美實體經濟恢復,刺激了對有色金屬的需求,而且國外的回收處理設備水平這幾年進步很大,有些拆解設備已經比國內的還先進,導致出口廢料減少。賴坤洪說:“再生金屬行業價格倒掛的情形已經6年了,企業不轉型就沒有出路,政府也鼓勵有條件的再生企業進行轉型升級。”
雖然忙著轉型,“這兩年對再生這塊的業務關心得有點少”,但賴坤洪還是不可能完全放下,“起家的傳統產業我不會放棄。”現階段公司資金雖已大量用于科技園、孵化器和新材料項目,但賴坤洪仍計劃在今年拿出13~15億元投入到再生金屬業務。他還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拿到報廢汽車回收破碎的資格認定,開始著手這方面的業務,目前,清遠范圍內每年約有兩萬多臺報廢小汽車,再加上報廢摩托車,總體數量較為可觀,這不但能緩解再生原料緊張的局面,也可能帶來可觀的利潤。
此外,在自己轉型的過程中,賴坤洪也不忘扶持業內的其他企業。他積極吸納一些“僵尸企業”入股到其新產業中,他說,“我的政策很靈活,你入股成立子公司,子公司還可以繼續再擴股。我現在新材料項目很多,大家賺錢的機會也很多。”
在上一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賴坤洪曾遞交過關于振興再生金屬產業的建議,如《全球金融危機下振興我國再生金屬產業的措施建議》、《關于把進口再生資源企業納入增值稅退稅范圍的建議》、《關于進口廢舊金屬實施從量稅的建議》。今年,賴坤洪帶過來的三份提案雖然與再生金屬行業關系不太大,但他仍然時刻關心著國家政策可能給這個行業帶來的利好。
比如供給側改革,賴坤洪認為對有色行業來說是大大的利好。他說,這些年,由于企業盲目擴產,盲目做指標,導致金屬產能嚴重過剩,價格大跌,如果能夠真正實現“去產能”,少一些重復建設,企業多做些科技投入,積極創新轉型,產業鏈向附加值高的產品延伸,其實有色行業還很有前途,包括再生金屬行業,因為國內工業廢料很多,而金屬的需求市場也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