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軍|文
近日,由7家中國稀土企業組成的“稀土永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美國向日立金屬株式會社提起的專利訴訟獲得宣判,美國裁定日立金屬兩項專利中涉訴的全部權利要求無效。
近日,由7家中國稀土企業組成的“稀土永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美國向日立金屬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立金屬”)提起的專利訴訟獲得宣判。據悉,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于近日做出了終審書面裁決,裁定日立金屬兩項專利中涉訴的全部權利要求無效。
據悉,日立金屬是一家總部位于日本東京的企業,系全球最大的生產、銷售燒結釹鐵硼企業,通過并購和自行研發,獲取了眾多燒結釹鐵硼的專利。截至目前,日立金屬擁有600余件燒結釹鐵硼相關專利。日立金屬采取許可的形式,在其專利覆蓋的區域授權被許可人在日立金屬的相關專利之下生產和銷售燒結釹鐵硼磁體,日本以外的被許可人不允許在日本銷售釹鐵硼磁體。
燒結釹鐵硼是稀土中的釹、氧化鐵與硼的合金,被稱之為“磁王”,是稀土下游應用領域之一永磁材料的一種,并且占比最大,廣泛應用于電動機、風電、磁懸浮、磁共振等,涉及音頻設備、電動工具、電機、電子電路配件、汽車配件及運動配件。
這兩個專利曾經是日立金屬在2012年8月對包括3家中國稀土永磁企業在內的29家企業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337調查”案件中的兩個專利,是日立金屬在其100多個美國專利中經過精挑細選出來作為阻止中國公司出口美國稀土磁體的重要專利武器。
在中國,日立金屬只授權了中科三環等8家企業,而以稀土聯盟企業為代表的未獲授權企業受制于日立金屬的專利封鎖,則無法進入美國、歐洲、日本等高端市場,這導致國內燒結釹鐵硼磁體產能嚴重過剩,產業結構無法升級。
針對此行為,沈陽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同創強磁材料有限公司、寧波永久磁業有限公司、寧波科田磁業有限公司、杭州永磁集團有限公司、寧波華輝磁業有限公司、廣東江門磁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于2013年8月成立了“稀土永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中國針對日立金屬的捆綁搭售等行為提起反壟斷訴訟,在美國也提起了專利無效程序,想要打破日立金屬的專利封鎖。

這次在美國的訴訟勝利,對我國稀土企業來說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不生產稀土的日本企業,卻擁有如此多的稀土專利技術,這對我國稀土業也是十分不利的。
業內人士撰文指出,現在以至將來,釹鐵硼的制造市場必然都在中國,國內釹鐵硼的使用量已經達到了7萬噸/年至8萬噸/年,遠遠超過了國外的使用量2萬噸/年至3萬噸/年,如果專利問題不解決,未來使用釹鐵硼材料的產品出口到美國,也可能會被追溯材料的專利問題。
作為世界上稀土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我國稀土原礦的成本很低。我國稀土產業在發展之初,曾經試圖走出一條“資源換技術”的發展之路,即通過降低稀土原材料出口價格來鼓勵外資進入稀土應用和深加工領域,并希望中國企業能從中汲取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己的專利。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單一高純稀土大量出口,基本壟斷了國際稀土市場,中國價格就是世界價格。原本曾經長期壟斷稀土國際市場的一些國外稀土生產廠商不得不減產、最后相繼轉產、停產。中國終于實現了由稀土資源大國向稀土生產大國、稀土出口大國的轉變,
然而,跨國稀土巨頭嚴格限制對華技術開放,同時彼此間進行了大規模的專利交叉許可,形成了一個擁有嚴密專利保護網的利益共同體。在這樣的背景下,雖然中國稀土產業市場越做越大,但中國企業卻始終處于產業鏈的低端。一批試圖打破外資巨頭專利封鎖的稀土企業最終選擇了“抱團取暖”,成立了“稀土永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這才有了上述針對跨國巨頭核心技術專利知識產權的這場“遭遇戰”。在掌握了日立金屬涉嫌違反專利法及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的相關規定后,中國企業果斷出擊、雙管齊下,一方面在份額最大的美國市場提起對方專利權的無效宣告請求,另一方面在國內起訴對方搭售以及拒絕許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壟斷侵權,合理的知識產權訴訟策略最終幫助中國企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目前,“中國稀土企業組成戰略聯盟”不僅在打官司方面不遺余力,而且對自身的產品制程和相關設備進行研發和改進,并對核心技術進行專利申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聯盟工藝。該聯盟已經參加了日本的產品展會,今后還將在美國、歐洲為代表的全球市場進行銷售和推廣。
當前,我國最需要做好的就是稀土深加工產業規劃,從提升整條稀土產業鏈的自主創新能力出發,制定全國稀土行業的知識產權戰略,支持相關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交國際專利申請,大幅增加稀土專利推廣應用專項資金,并妥善做好“走出去”的專利侵權預警和海外維權援助工作。更重要的是,國內稀土企業需要聯合起來,加強宏觀管理、實現資源整合。只要我國稀土企業真正擁有了知識產權,就能夠站在國際稀土產業鏈的高端,就能夠真正擁有國際稀土市場的話語權。
目前,在工信部主導下,由中國稀土學會、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和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共同編制的稀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
據了解,在向國家稀土辦匯報過兩次之后,稀土行業“十三五”規劃將立足于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從前端進行資源保護,對稀土進行合理利用;二是在下游擴大應用。規劃希望到“十三五”末,稀土整體行業進入到高端應用和高附加值為主的發展階段。
在1月29日舉行的2016年稀土行業座談會議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為“十三五”稀土行業發展定調:“稀土是發展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在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制造2025’、可持續發展等戰略過程中將獲得新的動力和巨大發展空間,‘十三五’稀土行業仍處于發展戰略機遇期,主要稀土功能材料和中高端應用產品將保持較快發展。”
辛國斌強調,“十三五”是實現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要以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推動供給側改革。實施稀土采選、冶煉分離清潔生產改造和兩化深度融合,實現全行業綠色轉型,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大集團主導行業發展格局,淘汰和化解過剩產能。深挖需求潛力。重點推進中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發展,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和項目,滿足新興產業、國防科工等戰略急需;推進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高端稀土應用技術水平,形成新動力。
辛國斌表示,將在“十三五”期間形成若干家技術一流、裝備先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性稀土集團;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分工有序的稀土資源開發、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和高端應用產業基地,力爭到“十三五”末,稀土行業整體步入以高端應用、高附加值為主的發展階段,稀土戰略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據悉,在規劃中,會有關于創新方面的內容,目前正在討論。下游應用要放開,稀土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原材料。稀土下游應用主要包括稀土永磁、拋光、儲氫、發光、催化劑助劑等。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的陸續實施、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稀土磁材等下游應用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