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春暖時節。又是一個廣泛發表意見和建議的時候。即便是在春寒料峭的時節,這樣的話題也是足夠讓人歡欣鼓舞,為之振奮。在這個延續了許久沒有改變的“政治季”,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代表委員匯聚北京,商討未來一年內國家的政經大策,而他們帶來的議案和提案也成了重要話題。
人大代表提出議案,政協委員提出提案,是法律賦予代表委員的民主權利,是代表監督政府工作、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形式。議案、提案備受關注,它們是過去一年乃至幾年中,代表委員們在各自領域調查研究的總結,是下情上傳的重要途徑,這些內容涉及國家發展和社會民生。在過去幾年里,被廣泛關注的環保、霧霾治理、控煙、水污染防治、稅收財政政策調整、住房保障、醫療改革等等議案和提案都已經或正在被實施。這種議案、提案的落實和重視也正反映了國家民主、法制的發展水平。3月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做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報告,報告中指出,2015年大會主席團交付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的521件代表議案,已全部審議完畢。其中,91件議案涉及的17個立法項目、5個執法檢查項目已經常委會審議通過或組織實施,22件議案涉及的8個立法項目正在審議,159件議案涉及的49個立法項目已列入常委會立法規劃計劃。據統計,2015年大會期間代表提出的8239件建議、批評和意見,有關部門已經辦理完畢并答復了代表。建議所提問題得到解決或者計劃逐步解決的占建議總數的80.1%。
議案、提案、意見、建議都帶有良好愿景和改善提高的期待。特別是具體問題是否能被重視和解決,讓代表和其所代表的問題源有很高期待。是的,我們需要這樣的議案、提案、建議,更需要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整個有色金屬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只給出一個“化解過剩產能”的宏觀藥方是解決不了根本病癥的。我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可以被執行下去的方法。這涉及每一塊鋁錠如何消化;每一個員工如何安排;每一個桌椅板凳如何安置。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供給側改革”的提出,看到了行業代表提出的建議和方法,看到了工業4.0、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帶來的結構性改變。良言還需變成良策,我們不缺批評家,但我們更需要實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