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國家出臺多項光伏行業利好政策。2015年年底,國家能源局在“十二五”期間太陽能產業發展基礎上,研究起草了《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了“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和主要任務。進入2016年之后,僅1月份就出臺了兩份有助于光伏發電發展的政策,這無疑是對整個光伏產業連續注入了強心劑,國家出臺光伏發電行業利好政策有加速趨勢。當前,光伏發電在技術上的日趨成熟、成本上的日益降低,多方利好消息將助推光伏產業發展。

從2012年開始,國內光伏企業遭遇歐美的雙反,加上我國光伏企業無序發展過快,給企業帶來了嚴重的困難,光伏產業之間并購重組正在加速。但是,我國虧損的光伏企業即便業績下滑,仍舊具有競爭優勢。作為制造業,我國光伏產業核心競爭力包括品牌、技術、銷售渠道、團隊仍在,選擇重組從而降低財務成本,解決債務和貸款杠桿過高等問題后,在市場競爭中仍舊處于優勢地位。
2014年年底,工信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提出到2017年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光伏企業,前5家多晶硅企業產量占全國80%以上,前10家電池組件企業產量占全國70%以上。當時出臺該項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兼并重組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并推動落后產能的退出。
但在光伏產業回暖的背后,還有許多遺留問題需要我們積極應對,妥善解決。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亟須優化,電池組件等環節的產業集中度需進一步提高;技術研發不足,技術路線單一;融資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
此外,在行業整體復蘇之際,成本高和并網難仍舊困擾著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由于光伏企業產品建設周期長,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回報預期不確定、存在較大風險,銀行嚴格控制對光伏項目的貸款發放,一些中小型光伏企業更難獲得銀行貸款。而與之相對的是,光伏產業想要發展需要的卻是資金的推動。“需要錢”和“就不給”嚴重制約著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
以上種種,都說明我國光伏產業依舊任重道遠。但從綜合角度來看,光伏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在技術革新的引領下,目前已經呈現健康穩定發展態勢,并將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盡管受到國際上的不利影響,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