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創新型企業的形成:基于網絡能力與戰略創新導向影響的研究

2016-01-19 08:45:22何建洪,賀昌政,羅華
中國軟科學 2015年2期

創新型企業的形成:基于網絡能力與戰略創新導向影響的研究

何建洪1,賀昌政2,羅華1

(1.重慶郵電大學,重慶400065;2.四川大學商學院,四川成都600065)

摘要:以企業網絡能力稟賦對創新型企業的影響為切入點,在證明網絡能力四個維度:愿景能力、構建能力、關系管理能力和關系控制能力對創新型企業存在顯著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企業戰略的創新導向在這一影響過程中的擾動作用,并應用調研數據對這種作用進行了驗證。結果發現戰略的創新導向在網絡能力與創新型企業間起著顯著的調節作用,高的戰略創新導向會增強網絡能力對創新型企業的正向作用;而低的戰略創新導向則會弱化網絡能力對創新型企業的正向作用,甚至可能使這種作用的方向發生逆轉。這表明企業在戰略層面強化創新導向,引導資源向創新活動集聚,促進組織內崇尚創新的氛圍的形成,才有利于網絡能力稟賦與戰略的匹配,促進創新型企業的建設。

關鍵詞:網絡能力;戰略的創新導向;創新型企業;調節效應

收稿日期:2014-08-20修回日期:2014-12-2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071101);重慶郵電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K2014-02)

作者簡介:何建洪(1973-),男,重慶人,博士,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技術經濟及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5)02-0127-11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literature analysis,this paper classified network competence into network visioning competence,network construction competence,relation management competence and relation control competence. By taking the strategic technology-oriented as mediate variables,this paper proposed a theoretical model about the affect of network competence on innovative enterprises. To verify these hypothesis we obtain samples data through questionnaire,find that all dimensions of network competence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novative enterprise,and strategic technology-oriented plays a moderate role when network competences effect on innovative enterprise. When strategic technology-oriented is significant,the network competence effect on innovative enterprise more strongly. Otherwise,the effects of network competence decrease,or eve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if firms com strengthen its innovation-oriented strategy and then promote its resources focuses on innovation activities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n organization advocating the innovative atmosphere,its network competence would match the strategy better,which help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Network Competence,Strategic technology-orientedness and

Formation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

HE Jian-hong1,HE Chang-zheng2,LUO Hua1

(1.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

BusinessSchoolof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00065,China)

Key words: Network Competence;Strategic technology-oriented;Innovative Enterprise;Moderate Effect

一、引言

創新型企業是指擁有持續創新機制、能夠將資源要素系統地轉化為創新績效,以獲取持續穩定競爭性優勢的企業,是主流企業發展模式演變的最新形態[1-2],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點,在實踐和研究領域受到高度關注。尤其在我國已經實現對世界多數經濟體的經濟總量超越,正致力于創新追趕和技術超越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型企業的建設對于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方式的升級轉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國科技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于2006-2013年間組織評選出了四批國家創新型企業,以期激發創新型企業建設的熱情。但是,目前關于創新型企業成因和創建路徑的研究仍未形成一致結論[3],多數研究聚焦于環境、制度等外生要素對創新型企業的培育性作用,或者強調行政性管理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如Patrick Cohendet強調創新型企業是社會創新系統中的節點,創新型企業的創造力及創新績效特征來源于社會的創新性[4];Bottazzi,Laura以歐洲創新型公司為例,發現當引入風險投資時,風險資本的文化理念對歐洲創新型公司的形成有顯著影響[5];還有的研究認為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的建設也是促進創新型企業建設的重要力量[6]。這些強調外生力量推動作用的研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創新型企業的環境依賴性,為經濟管理部門推動微觀經濟主體創新、推動創新型企業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路,但顯然不能代表創新型企業形成的全部前因,尚需進一步探討企業自身的能力稟賦對創新型企業形成的內生性影響,并分析這種影響過程是否受到管理性特征的干擾,從而判斷這種影響的線性或非線性特征。

此外,在追求開放創新和協同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通過合作網絡從外部吸收知識、信息和其它創新資源是獲取創新績效的重要途徑[7],也應當是創建創新型企業的重要方式。而企業通過外部網絡獲取創新資源的意愿、方式,以及通過這一方式獲取創新資源的有效性都取決于其網絡能力稟賦[8]。為此,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探討網絡能力稟賦對創新型企業的作用,以探索創新型企業創建或形成的可能路徑:第一,分別從網絡能力的不同維度分析其對創新型企業的影響,探討網絡能力影響創新型企業的具體路徑和方式;第二,由于企業戰略導向對資源使用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因此本文將探討企業戰略的創新導向是否促進了資源向創新活動集聚,從而推動創新型企業的形成;第三,探討作為能力稟賦和網絡能力與作為管理要素的戰略導向在創新型企業形成過程中是否存在交叉影響,如果存在,戰略導向這種管理要素是強化還是弱化了能力稟賦的效能。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創新型企業的本質屬性是具有獨特的創新管理體系,并能夠持續獲取高于同行競爭者的創新績效,因此這一概念可以通過創新績效和創新管理這兩個維度來表達[9],能力稟賦、戰略導向性對創新型企業的作用也是通過影響這兩個維度來實現的。

(一)網絡能力對創新型企業的影響

網絡能力表現為企業提高自身在合作網絡中地位的可能性和處理網絡關系的主導性[10],一般認為,網絡能力由網絡愿景能力、網絡構建能力、關系管理能力和關系控制能力等維度構成[11-12],不同維度之間顯示出較強的獨立性,網絡能力對焦點企業的創新績效以及組織特性的影響是通過這些維度分別完成的。

網絡愿景能力有助于企業發現嵌入于合作網絡中有價值的創新機會和活動[13],體現了焦點企業對其所在的網絡環境的認識和理解[14],是企業對網絡變化采取行動和反應的基礎。網絡愿景能力越強的企業越容易提升其在網絡中的位置中心度,進而提高其對資源獲取與控制的程度[15]。也即是說,強而顯著的網絡愿景能力極有可能帶來這樣的結果:(1)更及時、更全面地獲取并控制與創新相關的新信息。這些新信息對于選擇正確的創新方向、解決工藝設計難題、改革有形的組織結構和無形的制度結構都非常重要;(2)創新活動具有更強的網絡導向性。企業有意愿依賴外部技術知識資源來推動創新活動[16],因此會建立具有柔性的內部組織結構和創新激勵機制,以使組織內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部門更便捷地與外部組織進行聯系。(3)擁有更多的結構洞。此時企業擁有更多的非冗余的異質性聯系,能夠方便地獲知潛在合作伙伴的資質,更快地獲知機會或威脅,同時能夠獲取并篩選差異化信息,從而更快地實施創新活動,提升創新成功率[17]。

網絡構建能力指企業選擇、發起、調整網絡關系的能力,具備網絡構建能力的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發展的不同狀態和需求來選擇潛在網絡伙伴,建立企業所預期的網絡關系,而這種關系決定了企業間資源流動的方向和效率。因此,網絡構建能力有助于企業動員和直接吸收其他行動者的資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創新資源基礎,形成企業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及管理創新的能力,從而改善內部創新工藝和管理流程[18],促進企業內部創新管理體系的形成與優化。此外,網絡構建能力還有助于企業獲取和吸收合作者的經驗、知識,形成學習其他企業組織創新實踐的基礎[19]。

企業關系管理能力和關系控制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進與合作方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化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增加企業在網絡中的關系嵌入性,形成與合作伙伴間的強關系聯結[20]。這種強關系網絡首先有利于提高焦點企業與合作伙伴間的信任程度,降低資源獲取的成本[21];其次,當企業通過關系管理能力和關系控制能力建立與社會聲望高的組織間的強關系網絡時,企業便擁有了更廣泛關系的橋梁和通道,更容易接近新顧客或新的合作伙伴,獲得創新活動所需的金融資本、人力資本等運營性資源[22],并擁有了直接向非技術合作客戶推銷創新性產品的基礎[11];第三,由于隱性知識具有不可編碼性,在網絡中需要借助強關系聯結進行傳遞,因此通過關系管理能力和關系控制能力而建立的強關系網絡使得隱性知識的傳遞更加順暢,使企業獲得了隱性知識交換方面的優勢。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提出如下理論假設:

H1:企業網絡能力對創新型企業的形成有正面影響。

H1a:企業網絡能力對創新型企業的創新績效有正面影響;

H1b:企業網絡能力對創新型企業的創新管理有正面影響。

(二)戰略的創新導向與創新型企業

Berthon等[23]將戰略的導向性區分為技術導向性、市場導向性兩大類別,但技術導向的本質是強調企業致力于通過技術的改進和研發向顧客提供其偏好在性能、特征、質量和價值上具有顯著差異的產品和服務,其內涵與其它文獻中提到的創新導向是一致的[24]。基于資源的戰略理論(RBV)認為,企業資源轉化為績效的過程并不是自然發生的,會受到組織內部諸如部門結構、權力結構等管理性因素的干擾,在這些要素中,戰略的創新導向起著關鍵作用,影響著企業內部創新資源和能力集聚的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創新資源轉化為創新成果的效率,影響包括網絡能力在內的企業能力的價值和存續周期,因而影響著創新型企業的形成。對于其作用方式,不少研究發現,戰略創新導向更多的時候充當著情境因素,影響著企業資源和能力稟賦轉化成為創新績效的過程和方向[25]。

(三)戰略創新導向對網絡能力與創新型企業間關系的調節作用

在開放創新的環境中,相對于戰略創新導向低的企業而言,那些戰略創新導向高的企業由于需要更高效、更及時地獲取市場信息和技術專業領域內的新知識,因此對開展外部知識交流與創新合作有更強烈的期望和動力[26],以使企業擁有的網絡能力得到更充分應用。相應地,對于那些擁有強網絡能力的企業來說,當其戰略的創新導向強烈時,一方面可以從網絡中得到頻繁而可靠的行業相關信息和技術相關信息,使其能夠深度挖掘已有技術知識體系中的價值來促進創新活動[27],另一方面,網絡能力也可以借助戰略的導向性來提升其在企業資源能力體系中的地位,引導企業建立一套適合網絡能力形成并充分發揮效能的流程和組織架構,進而促進崇尚合作與對外交流的創新氛圍的形成,有利于持久創新績效的獲得。也就是說,企業戰略中強的創新導向強化了網絡能力對創新管理體系和創新績效的影響。

同時,強的網絡能力使企業更易于占據在創新網絡中的中心位置,從而滿足企業對穩定、頻繁的信息交流的需求,減少創新活動的不確定性[28]。但如果此時企業戰略的創新導向很低,對創新活動和技術的依賴度低,更傾向于應用營銷或其它資源謀求競爭優勢,網絡能力與創新型企業間的關系就可能被逆轉。對于戰略的創新導向低的企業來說,戰略對創新資源的集聚效果差,缺乏開發新的生產技術和新產品的動機,難以充分利用強網絡能力基礎上的網絡中心位置所提供的獨特和多元化信息,既無法獲取好的創新績效[29],也不能推動創新管理體系建設。不僅如此,強的網絡能力意味著企業在構建合作創新網絡中投入了大量的有形資源,并致力于在企業內部獲得高層管理者的認同,而戰略的創新導向低弱化了技術革新和新產品開發等創新活動在企業戰略中的地位,從而引發企業內部戰略方向上的爭論,不利于網絡能力中蘊含的創新潛力的發揮,導致資源利用中的耗散[30-31]。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企業戰略的創新導向在網絡能力作用于創新型企業的過程中起調節作用。

結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圖1所示的戰略的創新導向在創新型企業形成過程中產生調節效應的模型圖。

圖1 戰略的創新導向的調節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變量測量

1.創新型企業的測量

已有研究中關于戰略創新導向、企業網絡能力的測量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先例,而對于創新型企業的測量則缺少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針對創新型企業的測量進行了預試研究。首先通過閱讀國內外有關創新型企業的文獻,明確了創新型企業的理論構念,結合我國科技部、國資委和全國總工會提出的4個定量指標和一組定性指標,初步設計了25項測量條款,對多位制造業和服務業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深入訪談,對訪談進行了錄音、編碼和分析,將企業管理者的意見與初始設計的條款進行對比分析,對測量條款進行了調整、修訂和補充,并制作成Likert5分量表。最后在四川和天津兩地的MBA學員中發放預試問卷,收回103份有效問卷。

在對預測試問卷數據進行探索式因子分析(EFA)后發現,題項p1、innof17和innof18在兩個及以上的因子中的載荷都大于0.5,因此對這幾個題項進行了剔除;同時,在信度檢驗中刪除innof15和innof16后因子的Cronbach’α值上升,因此刪除了這兩個題項。在此基礎上重新做探索性因子分析,此時KMO值為0.935,Bartlett值為3025.24且顯著異于0,解釋的累計變異為82.41%。結果如表1所示,所有指標可以歸結為“創新績效”、“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和“創新資源積累”四個因子,所有因子載荷都大于建議的0.5的水平,題項——總體相關系數(CITC)都大于 0.5,所有題項刪除后都會導致因子的Cronbach’α系數值下降,各因子在題項上的載荷均大于0.5,可以認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文以預試問卷得到的最終結果作為測量創新型企業的正式量表,進行大樣本數據收集。

此外,我們應用AMOS7.0軟件對大樣本數據進行一階驗證性因子分析時發現,創新資源、創新文化和創新制度這3個一階因子間存在高度的關聯,可以表達為一個更高階的因子。因此對這3個因子進行了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標均較理想,主要的路徑系數值均顯著,說明二階因子具有足夠的聚合效度,我們將其命名為“創新管理”,與“創新績效”一起構成創新型企業測量的兩個維度。

表1 創新型企業測量的預試數據分析(N=103)

表2 創新型企業測量的二階驗證性

注:***表示顯著性水平p<0.001

2.戰略創新導向和網絡能力的測量

對于戰略創新導向的測量,本文根據Koka & Prescott[28]、吳貴生等[25]提出并經過驗證的做法,選擇“企業產品/服務對技術的依賴性”、“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進對競爭優勢的貢獻”、“企業核心人才和資源投入到技術創新中的比例”三個指標來測量企業戰略創新導向。

對于網絡能力的測量,一般認為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本文借鑒Halinen[32]、Ritter等[11]、任勝鋼等[33]的研究,分別從網絡愿景能力、網絡構建能力、關系管理能力和關系控制能力四個方面測量網絡能力,結合已有研究中使用的測量指標以及訪談中專家給出的提法,提出了14項測量網絡能力的指標。

在確定創新型企業、戰略的創新導向和網絡能力的測量題項的基礎上,本文將所有測量條款制作成Likert5分量表,以“5”表示“非常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

(二)數據采集

本文采取了兩種途徑來收集數據:第一,選取重慶、天津、廣州、成都等高校的MBA或EMBA作為問卷調查的對象,通過電子郵件、現場問卷等方式發放并回收問卷;第二,通過課題組成員的社會關系網絡以“滾雪球”的方式收集問卷。共發放問卷380份,回收324份,剔除無法進行缺失數據處理的問卷15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309份。為了使樣本企業在創新型企業屬性上有較強的一致性,本文主要選取了那些具有較強創新型企業特征的樣本,而將那些在創新型企業測量指標中得分過低的72份樣本剔除,得到最終的樣本237份。從行業結構上看,這些樣本企業涵蓋了傳統制造業、高科技行業和服務業。從整體看,本研究樣本雖然非隨機抽樣所得,但樣本企業具有較廣泛的地區和行業代表性,樣本數量也達到研究要求,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樣本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樣本企業基本特征(N=237)

四、數據分析及結果

(一)信度、效度及因子分析

根據正式研究中獲得的樣本數據對量表做信度、效度及因子分析的結果如表4所示,結果表明各個因子在測量題項上的載荷均高于0.5,各變量的題項——總體相關系數(CITC)都大于0.5,遠高于0.35的建議水平,每個變量的一致性指數(Cronbach’α)都大于0.7,且刪除任何題項都不會使α值上升,因此可以認為樣本數據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

表4 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N=237)

(二)相關性分析

為了考察網絡能力各維度、戰略創新導向與創新型企業間的關系,選擇企業性質和企業規模兩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應用各個變量在測量題項中得分的平均值作為變量的值,進而計算各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得到如表5所示的結果。

從表中可以看出,主要的自變量和因變量間的相關性均較理想且達到了顯著性要求,變量兩兩間的相關系數小于0.85,適合進行回歸分析。

表5 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所有檢驗均為雙尾檢驗。

(三)回歸分析

首先以創新績效為因變量,選擇企業性質和企業模型為控制變量,應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法,對網絡能力、戰略的創新導向進行回歸分析,并將戰略的創新導向與網絡能力各個維度的乘積項視為自變量,以討論戰略的創新導向是否在網絡能力影響創新績效的過程中起到了調節作用。模型回歸的結果如表6所示。其中,模型1分析了自變量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模型2分析在加入調節變量后自變量的影響,模型3加入了自變量與調節變量的乘積,分析了調節效應的存在性。3個模型均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異方差和序列相關問題。

同樣,以創新管理為因變量,選擇企業性質和企業模型為控制變量,應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法,對網絡能力、戰略的創新導向進行回歸分析,并將戰略的創新導向與網絡能力各個維度的乘積視為自變量,此時模型回歸的結果如表7所示。其中模型1分析了自變量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模型2是加入調節變量后自變量的影響,模型3是加入自變量與調節變量的乘積后的結果。3個模型均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異方差和序列相關問題。

表6 網絡能力與創新績效的回歸分析結果

注:被解釋變量為創新績效,回歸系數為標準化路徑系數; *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所有檢驗均為雙尾檢驗。

注:被解釋變量為創新管理,回歸系數為標準化路徑系數;*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所有檢驗均為雙尾檢驗。

(四)結果與討論

從表6和表7可以看出,網絡能力的四個維度對企業創新績效和創新管理的直接效應為正且顯著,假設H1、H1a和H1b均得到證實。在表6中,網絡愿景能力與戰略創新導向的乘積對創新績效的效應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余三項乘積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為負且顯著;在表7中,關系管理能力與戰略創新導向間的乘積項對創新管理的作用不顯著,其余三個乘積項對創新管理的作用為負且顯著。由此可見,在網絡能力作用于創新型企業的過程中,戰略的創新導向起到了調節作用,假設H2得到了證實,網絡能力各個維度中戰略創新導向的調節作用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戰略的創新導向的調節作用(自變量為網絡能力,因變量為創新績效)

圖3 戰略的創新導向的調節作用(自變量為網絡能力,因變量為創新管理)

由圖2和圖3可以看出,當企業戰略的創新導向強時,網絡能力對創新型企業具有正向影響;但當企業戰略的創新導向低時,企業中所積累的網絡能力不但不能促進創新型企業的建設,反而可能激發其與企業管理方式間的沖突,引起企業在配置不同性質的資源和能力時的不適應,對企業所具有的創新型企業屬性產生損害,因而與創新型企業的關系是負向的。此外,戰略的創新導向在網絡愿景能力作用于創新績效過程中的調節作用不顯著,其原因可能在于網絡愿景能力對企業中其它資源的替代性較弱,網絡能力增強所引發的企業資源間的沖突及資源配置時的困難都比較小,因而對創新績效的負面影響不明顯;戰略的創新導向在關系管理能力作用于創新管理過程中的調節作用不顯著,其原因則可能是關系管理能力的強弱變動方向與企業創新管理體系的變動方式較為一致,企業在改善自身關系管理能力時所采取的措施與其優化創新管理體系時所采取的措施存在著較強的一致性,這種關系并不會因為其戰略的創新導向的變化而變化。

五、結論及展望

(一)主要結論

本文的研究發現,網絡能力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最大意義在于其有助于提升企業在網絡中的位置和影響力,從而獲取知識、信息交換的優勢,并有利于獲取異質性創新資源,這與Ritter等[11]關于網絡能力作用的研究中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致性;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以網絡能力對創新型企業的影響為切入點,既關注了網絡能力的創新績效結果,又關注其對企業組織中創新管理體系的影響,得到的主要結論有:

(1)在開放創新的大環境中,網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企業向創新型企業演變。由于網絡內知識及運營性資源的交換關系并不能自行優化,企業網絡愿景能力、構建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改善或重建雙邊或多邊的知識和運營性資源交換關系,強化與合作伙伴間的聯系及信任,增加企業發現、吸收和整合網絡中存量知識的機會,不斷改進企業內的創新管理機制,促進企業向創新型企業的演變。

(2)從企業戰略的導向性上看,戰略創新導向強弱對創新型企業的形成存在顯著影響。一方面,戰略創新導向直接影響企業內諸如創新激勵、創新氛圍、創新資源積聚等管理性創新要素的形成和優化,進而提升創新績效水平;另一方面,戰略創新導向有利于企業內創新氛圍的形成,并促進那些有利于創新活動的內部管理制度的形成,優化組織結構,進而構建具有顯著創新型企業特征的管理體系。

(3)戰略的創新導向性在網絡能力與創新型企業間起著調節作用。在既有的網絡能力稟賦情境下,企業在戰略創新導向上的差異會導致不同的創新績效和創新管理結果,強的創新導向有利于網絡能力稟賦充分發揮其集聚、吸收外部知識、信息,捕捉創新機會的潛能,而弱的創新導向極大地抑制了網絡能力潛能的發揮,可能使企業在網絡能力方面的投入化為烏有。

(二)實踐啟示

從實踐角度看,對于那些致力于創新型企業建設的企業而言,既要通過加大資金、人員投入來建立更有效的網絡管理機構,持續提升自身的網絡能力,又要在長期戰略制定過程中強化創新導向,引導企業資源向創新活動集聚,才有利于網絡能力稟賦與戰略的創新導向的匹配,促進創新型企業的建設。具體的措施包括:

(1)加強戰略的創新導向性,選擇恰當的創新戰略形式。不可否認,創新型企業的形成除了需要企業具有深厚的技術資源、人才資源和知識資源積累和沉淀,還需要企業擁有濃厚的創新文化傳統和支持創新的行政體制,以及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長期一貫的創新意識。尤其是在我國大中型國有企業內部管理體制行政化傾向嚴重、組織結構階層化顯著的情況下,處于組織最高層次的管理者或管理團隊的理念對整個組織的管理風格有決定性影響,高層管理者應當將創新戰略體現在個人意志和行為風格之中,以使創新思想和創新行為在組織中受到應有的尊重。同時,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應致力于制定長期一貫的創新戰略,明確創新戰略的基本模式,以創新戰略為導向有效地集聚企業內外的人員、資金、設備和知識、信息等資源,構建與創新戰略相適應的內部管理體系,促進創新資源向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轉變,從而有利于創新型企業的建設。

(2)樹立開放創新意識,培育企業網絡能力。網絡能力的培育是對創新型企業適應開放創新環境、保持對先進技術和創新性知識的敏感性的必然要求,對于企業來說,如果要形成或者強化自身的創新型企業特性,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通過提高網絡愿景能力積極謀求構建或融入創新網絡,使自己有更多的機會獲取產、學、研合作以及企業間戰略合作帶來的創新資源和機會。加大在網絡構建和關系管理中的資源投入,在網絡關系互動中提升自己的地位,明確自身的角色,通過網絡構建吸引潛在的合作者,通過網絡關系管理敏銳地識別和評估網絡合作中出現的創新機會;②從戰略及內部激勵體系中培育合作創新意識,強化通過網絡環境中蘊含的資源和機會來建立創新基礎的行為模式,以建立在構建合作網絡時的先發優勢;③加大對網絡構建和關系管理活動的資源支持,以及建立和維護能夠管理復雜網絡關系的技術手段,在企業內部建立與網絡合作關系相適應的、并能有效支持企業創新活動的組織結構,主動對與合作伙伴間的關系進行持續有效的改善;④企業還應當在評估和識別自身網絡能力特征的前提下,選擇與這一特征相適應的創新戰略,使網絡能力要素能夠得到有效利用,而不是被創新戰略的不適應所弱化。

(三)局限性與研究展望

本文在以下方面還存在不足,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深入探討:第一,網絡能力作用于企業組織的過程較長,在這一作用過程中,網絡能力可能改變了網絡既有的資源交換方式、成員之間的信任甚至網絡內部結構,探索這些要素在網絡能力與創新型企業間是否存在顯著的中介作用,是今后研究中需要拓展的方向,以更深入地了解網絡能力作用于創新型企業的路徑或方式;第二,本文并沒有考慮網絡能力的前因要素,而這些前因要素也可能是影響企業向創新型企業演變的重要力量,探索這些前因要素是否對創新型企業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也是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拓展的方向;第三,出于模型簡潔性的考慮,本文只考慮了戰略創新導向這一調節變量,并沒有分析諸如環境特性、組織的權力特征等因素的擾動作用,這也是未來的研究中值得關注的地方。

參考文獻:

[1]Lazonick William. Innovative enterprise and shareholder value[J].Law and Financial Markets Review,2014,8(3):52- 64.

[2]Kumpe,Plet.Towards the Innovative Firm-Challenge for R&D Management[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4 (1):38- 44.

[3]William Lazonick.Who Needs a Theory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C].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chumpeter Society,2012.

[4]Patrick Cohendet. The innovative firm:nexus of commu ̄nities and creativity [J].Review of Economic Industry,2010,129(2):392- 422.

[5]Bottazzi,Laura.The role of venture capital in alleviat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 of innovative firms,European Investment Bank: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udies in its series EIB Papers,2009,14(2):30-52.

[6]周寄中,盧濤,湯超穎.中國創新型企業的指標體系設計、評估與案例[J].中國軟科學,2013,(1):115-124.

[7]謝永平,孫永磊,張浩淼.資源依賴、關系治理與技術創新網絡企業核心影響力形成[J].管理評論,2014,26(8):117-126.

[8]張艷輝,李宗偉,陳滇.社會網絡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以蘇州電子信息產業為例[J].管理評論,2012,24(6):42- 49.

[9]何建洪.創新型企業的形成路徑:基于技術能力和創新戰略作用的實證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2,(4):143-152.

[10]Paavo Ritala,Devi R Gnyawali,Kati Helena J?rvi. Configuration of Innovation Networks:A Conceptual Framework[C]. Acad Manage Proc,2014.

[11]Ritter T.,Hans George Gemünden.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An Overview[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56(8):691- 697.

[12]朱秀梅,陳琛,蔡莉.網絡能力、資源獲取與新企業績效關系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0,13(4):44-56.

[13]Alexander McKelvie,Anna Brattstr?m,Karl Wenn ̄berg.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Young Firm Growth[C]. Acad Manage Proc,2014.

[14]Joel Westa,Ammon Salterb,Wim Vanhaverbekec,Henry Chesbroughd. Open innovation:The next decade[J].Research Policy,2014,43(5):Pages 805-811.

[15]Burt R..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 ̄tition Cambridge[M].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6]Marcus Matthias Keupp,Maximilian Palmié,Oliver Gassmann.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aths for Futur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2,14(4):367-390.

[17]Brian Uzzi.A social network’s changing statistical properties and the quality of human innovation [J].Journal of Physics A: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2008,41(22):481-505.

[18]William McKinley,Scott Latham,Michael Braun. Organizational Decline and Innovation:Turnarounds and Downward Spirals[J].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2014,39(1):188-110.

[19]Tassilo Schuster,Dirk Holtbrügge.Resource Dependency,Innovative Strategies,and Firm Performance in BOP Markets[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11):43-59.

[20]Brass D. J.,Galaskiewicz J.,Greve H.R.,Tsai W..Taking Stock of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A Multilevel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795-817.

[21]Hite M.,Hesterly S..The Evolution of Firm Networks:From Emergence to Early Growth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 (3):275-286.

[22]Leung A,Zhang J,Wong P. K..The Use of Networks in Human Resource Acquisition for Entrepreneurial Firms:Multiple“fit”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5):664- 686.

[23]Paavo Ritala,Devi R Gnyawali,Kati Helena J?rvi. Configuration of Innovation Networks:A Conceptual Framework[C]. Acad Manage Proc,2014.

[24]李恒毅,宋娟.新技術創新生態系統資源整合及其演化關系的案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4,(6):129-141.

[25]吳貴生,楊艷,朱恒源.產品創新中的戰略導向:基于對已有研究評述的一個新框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1,23(6):45-54.

[26]Ronald Klingebiel1,Christian Rammer.Resource alloca ̄tion strategy for innovation portfolio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4,35(2):246-268.

[27]王月琴,許治.產業創新網絡中企業技術學習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6):120-128.

[28]Koka B.R.,Prescott J.E..Designing alliance networks: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osition,environmental change,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6):639- 661.

[29]Ulrich Lichtenthaler.Open Innovation:Past Research,Current Debates,and Future Directions[J].ACAD Management Perspect,2011,25(1):75-93.

[30]David Lazer,Allan Friedman.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7,l(4):667- 694.

[31]Corey C. Phelps.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lliance Network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n Firm Explo ̄ratory Innovation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0,53(4):890-913.

[32]Halinen K.Business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Mana ̄gerial Challenge of Network Era[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99,(28):413- 427.

[33]任勝鋼.企業網絡能力結構的測評及其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0,13(1):69-80.

(本文責編:辛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嫩模喷白浆|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天堂伊人网|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极品国产在线|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免费成人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狠狠亚洲五月天|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午夜福利网址|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高清|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级| 老色鬼欧美精品| 亚洲天堂2014|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久久动漫精品| 五月婷婷精品|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久青草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第二页|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伊人色天堂| 欧美区日韩区| 日本午夜三级| 色综合五月婷婷|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欧美一级在线|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一本色道久久88| 色婷婷色丁香|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欧美日在线观看|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AV区| 91精品小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产一级毛片yw|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9cao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