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耀鵬
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闊步前進,滿懷信心地創造自己幸福美好生活的時代背景下,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黨中央下發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這是文藝戰線和文藝界以及文藝工作者的一件大事喜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文藝的新判斷新思想,彰顯了社會各界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新期待新要求,凝聚著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向往新需求,標志著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新的歷史時期事關社會主義文藝改革發展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新境界。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必須學思踐悟,準確把握其中豐富而深刻的精髓,奮力開創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文藝的新面貌,這樣才不會辜負當今這個偉大而又美好的新時代。
一、《意見》鮮明提出當代中國文藝的崇高使命和文藝工作者的神圣職責,確立了文藝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是當代中國文藝的崇高使命,這從思想精神的層面凸顯了文藝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為踐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了新的空間。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文藝工作者的神圣職責,這從歷史責任的角度闡明了文學藝術工作者所應具備的民族情懷、時代擔當和積極作為,為作家藝術家施展抱負、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和多樣化的途徑。我們要深入扎實地開展“我們的價值觀”“道德模范故事會”等基層巡演,精心組織“中國精神·中國夢”曲藝優秀作品創作展演,認真履行肩負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職責。
二、《意見》突出強調文藝工作具有價值方面的引導力、文化方面的凝聚力、精神方面的推動力,這是一個全新的重大判斷。文藝工作發揮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中國精神為靈魂,以中國夢為時代主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以創新為動力,以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這樣才能不斷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有藝術震撼力的優秀文藝作品。
三、《意見》強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應成為常態化的制度安排。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衣食父母。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為人民服務是文藝工作者的光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自覺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為服務對象和表現主體,在人民生產生活中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制定支持文藝工作者長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機制。發揮知名作家、藝術家的示范帶頭作用,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藝界蔚然成風。我們要廣泛地開展“送歡笑到基層”曲藝為民惠民樂民活動,積極做好基層聯系點四川南江縣的文藝幫扶工作,持續開展曲藝主題采風創作活動,用自己熟悉和擅長的藝術形式,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放歌。
四、《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健全反映文藝作品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相統一,絕不讓文藝成為市場的奴隸。堅持把票房收入、收視率、點擊率、發行量等量化指標,與專家評價和群眾認可統一起來,把服務群眾和引領群眾結合起來?!兑庖姟访鞔_要求,在加強和改進文藝評獎管理,嚴格評獎標準,切實提高評獎公信力和影響力的過程中,第一次旗幟鮮明地強調“既看作品也重人品”。這是履行崇高使命和神圣職責的必然要求,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是崇德尚藝、建設德藝雙馨文藝隊伍的現實需要,體現了當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和社會責任。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突出正確導向,嚴格程序,規范管理,真正使評獎起到推動創作、培育人才、促進繁榮的重要作用。
五、《意見》要求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理論評論工作,實施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評論建設工程,扶持重點文藝評論力量,加強重點文藝評論陣地建設。正視文藝評論中存在的“缺席”“缺位”現象,對優秀作品推介不夠,對不良現象批評乏力,采取切實舉措,繼承中國傳統文藝理論評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鑒外國文藝理論,研究梳理、弘揚創新中華美學精神,推動美德、美學、美文相結合,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進一步強化文藝評論辨善惡、鑒美丑、促繁榮的作用。我們要切實把曲藝理論評論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拓展曲藝評論介入曲藝創作表演的途徑方法手段,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增強曲藝評論的針對性、說服力,使人們在參與中得到樂的愉悅、情的熏陶、智的啟迪、美的享受。
六、《意見》要求加強和改進專業藝術教育工作,優化專業結構,提高教學質量。藝術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互促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從總體上看,藝術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亟需多策并舉、相互協調配套、努力加以解決。加強各級各類學校藝術教育,推動學校與社會藝術教育資源和設施共建共享,提高青少年的藝術素養。實施中小學藝術教育計劃,鼓勵藝術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完善文藝人才職稱職務評聘措施和辦法,支持特殊專業藝術人才的學歷、職稱認定。我們要整合資源和力量,加快高等教育曲藝類教材編寫工作,發揮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教育聯盟的積極作用,重視和推進曲藝學學科體系建設,創設中國曲藝藝術研究基金,加強曲藝學術研究和理論建設,推動解決曲藝在本科招生目錄和學科建設目錄中存在雙重缺失的問題。
七、《意見》強調大力發展網絡文藝,促進傳統文藝與網絡文藝創新性融合,鼓勵作家藝術家積極運用網絡創作傳播優秀作品,這是黨中央關于網絡文藝發展的重大決策。網絡具有傳播快、受眾廣、影響大等鮮明的時代特點,我們對網絡的認識,未知遠遠大于已知。網絡文藝是一個新生事物,它充滿活力,發展潛力巨大。當前,文藝環境、業態、格局深刻調整,創作、傳播、消費深刻變化,各種新興的網絡文藝形式、網絡傳播載體層出不窮,為豐富和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堅持重在建設和發展管理引導并重,實施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和傳播計劃,加強內容管理,提高原創能力,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促進優秀作品多渠道傳輸、多平臺展示、多終端推送。我們要充分認識和發揮新媒體的獨特優勢,加強曲藝網站建設,實施曲藝雜志數字出版和新媒體營銷工程,鼓勵扶持優秀網絡原創曲藝作品,讓正能量引領網絡文藝發展。
八、《意見》要求把文藝走出去納入人文交流機制,推動優秀文藝作品走出去。運用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力,是樹立當代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任務。文藝是交流情感、溝通心靈的最佳方式和最好橋梁,在國際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國外受眾審美趣味和欣賞習慣,遵循對外傳播特點和規律,創作生產有利于展示我國文明進步、開放包容、繁榮發展的國家文化形象。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政府和民間多種對外交流渠道和活動平臺,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昂揚向上的紅色文化、充滿生機的當代文化,不斷增強我國文藝的吸引力、感召力。我們要增強文化自覺自信,加強曲藝對外傳播能力建設,豐富曲藝交流傳播方式,優化曲藝對外推廣格局,深化中國曲藝與國外說唱藝術比較研究,精心實施中華曲藝海外行工程,推動成立國際說唱藝術聯盟,提升中華曲藝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九、《意見》首次對文聯等人民團體的職能和作用作出了新定位新概括,這是最大亮點之一。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文聯等人民團體在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方面地位不可或缺、作用不可替代?!兑庖姟访鞔_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對文聯等人民團體的支持保障力度,切實支持其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職能,“在行業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從“聯絡、協調、服務”六字基本職能擴充到“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十六字職能,而且十分鮮明地強調要在行業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這是對新形勢下文聯職能的新拓展、作用的新提升,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文聯等人民團體要在項目申報、教育培訓、展演展示、評比獎勵等方面,為新文藝組織和群體提供便利、創造條件,做好團結引導服務工作。發揮基層文聯等在群眾文藝創作中的引領作用,壯大民間文藝力量。推動文藝界廉政建設,加強紀律,反對腐敗。文聯等人民團體要改革創新、增強活力,改進工作機制和方法手段,改進工作作風,避免機關化、脫離群眾現象,真正成為文藝工作者之家。
十、《意見》明確提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曲藝等的扶持。在黨中央下發的文件中,把曲藝作為重點扶持的藝術門類之一,似乎并不多見,這使曲藝界和廣大曲藝工作者倍受鼓舞。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傳統文化中提煉符合當今時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規范、價值追求,賦予新意、創新形式,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文藝創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加大對曲藝雜技、音樂舞蹈、書法繪畫、中華詩詞等的扶持力度,發展民族民間藝術,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編纂出版《中華曲藝圖書資料名錄》《中華曲藝書目內容概覽》《全國少數民族曲藝藝術》,立足當下,不忘本來,借鑒外來,正確地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