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嵐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一年后講話全文得以正式公開發表。這一年來,習總書記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文藝工作者,文藝界興起了學習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的熱潮。10月19日,《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公布,《意見》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文藝沿著正確軌道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新時期我們黨加強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的指導性、綱領性文件,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創新發展的重要成果。
曲藝,是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的形式之一,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因此,大力發展曲藝事業,繁榮國內曲藝市場,建立曲藝學學科體系,規化曲藝建設遠景,推動其走向國際,唱響美麗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繁榮發展曲藝事業,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樹立行業自信,呼喚使命意識
現在社會上很多曲藝人都有些不自信,認為電影、戲劇、歌劇、交響樂如何高雅,曲藝等民間傳統藝術如何落伍,甚至一些從業者不敢說自己的工作是曲藝!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自卑,作為通俗藝術,曲藝自身生命力極強,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與時俱進,是多少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不僅如此,懂得中國文化或者精通中文的外國友人也一樣癡迷曲藝,否則就無法解釋大山、杰蓋等“洋徒弟”熱衷鉆研曲藝藝術的現象。就算是存在語言溝通障礙,評書、相聲、快板等豐富曲種也能讓外國友人驚艷。例如,在每年上合聯演(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聯合反恐軍事演習)的慰問演出中,戰友文工團曲藝演員的表演總是最受外軍歡迎的節目;而外國大兵們不僅喜歡看我軍戰士的快板演出,甚至還索要這個他們眼中的“神器”留作紀念。這從某種角度再次證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曲藝完全有自信成為通行世界的藝術門類。
二、革新舊有觀念,廣泛借鑒他人
只有信心和使命感是不夠的,曲藝行業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一些舊有觀念和規矩,早已脫離時代,而我們一些老先生還墨守成規,拒絕接受新鮮事物,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的固步自封,都將導致藝術發展停步不前。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曲藝作品為什么稱為“活”?恐怕有一層意思就是要活學活用。面對新時代、新媒介、新事物、新形式,連觀眾都是“新新人類”了,如果不摒棄陳規陋俗,堅持與時俱進,曲藝難免會被時代所淘汰。“藝術離不開技術”,曲藝也應該在新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推陳出新,廣泛借鑒新時期其他藝術門類的長處。姜昆先生甚至提出“大曲藝”的概念,把小品、音樂說唱、脫口秀甚至微電影都劃到曲藝范圍中來。全行業都應該打破理論桎梏,在實踐中重新定義,贏得觀眾就是贏得曲藝的話語權。
三、推廣學科建設,明確專業體系
在勇于實踐的同時,曲藝要想真正做大做強,還要有大量培養高層次曲藝人才的規劃和措施。眾所周知,上世紀八十年代老一輩曲藝人在陳云同志的支持下,為解決曲藝人才培養問題,創辦了南方評彈學校和北方曲藝學校;前幾年馮鞏老師在中戲和北電設置了相聲班;遼寧科技大學甚至還創建了曲藝系……這些學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曲藝高層次人才培養難的問題。我們應把曲藝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建設一支精干有力的曲藝人才隊伍,不斷推出好作品。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陳云同志提出的“出人、出書、走正路”。
四、積極設立平臺,建立創新機制
我們常見到影視行業火爆異常,動輒幾億票房,但這不是中國電影人比曲藝人的素質和業務水平高所致,而是在全國的影院及大屏幕的數量要遠遠超過曲藝劇場、電視欄目以及廣播節目相加的總和。缺少平臺,談何發展?盡管這些年曲藝小劇場建設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但是和電影電視的平臺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因此,要想大力發展曲藝事業,首先要整合行業資源,建立更多的小劇場,與電視廣播網絡等平臺密切合作,舉辦更多的曲藝大賽,甚至像“姜昆說相聲”專場和嘻哈包袱鋪一樣,走出國門巡演,爭取更大影響。
除此之外,還要建立曲藝創作的可持續發展機制,才能吸引人才;創新節目源源不斷,才能贏得更多觀眾。例如第五屆相聲大賽一等獎得主劉穎和著名相聲作家康珣,彼此合作的機制采取類似于電影工業的票房制,每場演出收入都有創作者一份,極大地鼓勵了作品的創新。這別說在整個曲藝行業里,甚至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的藝術圈里都難能可貴,這種行業風氣值得提倡和推廣。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作為曲藝工作者,要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習總書記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長期而艱巨的偉大事業。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實現這個偉大事業,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