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霞
截至2015月11月底,P2P網貸累積平臺數量達到4782家,發生停止經營、提現困難、失聯跑路等情況問題的平臺累計1316家,占到平臺總數27.5%。其中2015年前十一個月期間,問題平臺數量達到954家,占到問題平臺總數的72.5%。觸發爆點的可能還是某大型平臺暴露的問題,引發行業震動。
面對這樣的一組數據和相關事件,盲目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有失客觀。在相關監管政策尚未出臺的情況下,最近兩年,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確實存在非理性生長,有的平臺在創新過程中因各種急功近利而盲目忽視法律法規和政策,或者缺少風控經驗無法管理風險,或者因技術短板無法守住安全底線等等,都會成為網貸平臺發展的致命因素。
2015年,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網貸市場急劇擴張,網貸平臺層出不窮,用戶和交易量急速增長。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近三分之一的平臺因為各種原因被市場淘汰,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平臺在市場中摸爬滾打、繼續前行。
互聯網金融憑借其區別傳統金融的高效率、便捷性、多樣化,已經在中國金融業占得一席之地。然而,任何行業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歷數我國金融業各個業態,包括銀行在內,發展均經歷過起伏和波折。哪怕身處逆境,仍悔也不改其志,只要方向準確,終究能迎來大發展。
在互聯網金融業態中,創新先于監管,現行監管政策無法匹配企業創新速度,而企業往往在現行政策的夾縫中尋找創新落腳點和棲息地。新業態發展需要行業自律,更需要匹配相應的監管政策來規范發展。
一、頂層設計通過“規范發展”支持互聯網金融,政策整體向好,目的都是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2015年,互聯網金融一再得到政策上的肯定與支持,并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中國金融的舞臺。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鼓勵創新,支持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并要落實監管責任。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規劃),提出“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這是互聯網金融首次被納入五年規劃。
銀監會剛剛出臺的監管細則落實了上述文件精神,標志著互聯網金融企業從此將從無監管走向有監管,行為準則從無法可依到有法可依,行業也將從無序生長逐步過渡到有序發展。通觀此次監管細則,傳遞出保護投資者、維護守法者、肅清違法者的信息,制定了一系列行為紅線和經營規范,溯本清源,引導網貸平臺回歸支持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的功能。
通過一系列政策,我們看到政府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決心和信心。只是發展要建立在“合規”的基礎之上。
二、網貸平臺應依法合規經營,嚴守法律底線;練好內功,提升品質,提高服務能力,為行業健康發展努力。
行業要健康發展,應該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秩序。監管政策的出臺,意味著將迎來新一輪的整合大潮。借此契機,網貸平臺應該主動從內部做起,保證平臺的健康運營。
積極自查、確保合規。網貸平臺應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和各項監管政策,制定內控制度,并逐條檢查合規性,存疑的地方應該積極與合規、法律等部門溝通,確保合規經營。
練好內功、提高素質。每個網貸從業者應該把握行業整合契機,提高自身修養和業務素質,提高服務客戶的能力,為客戶提供百分百滿意的服務,提高用戶黏性。
樹立信心、堅持信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社會公眾的投資理財需求日益攀升,網貸平臺從業者應增強大局意識,堅定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仰,積極傳遞正能量,維護行業健康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將更健康發展、陽光發展、規范發展,從業機構也將迎來健康發展。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創新的行業、逐步走向規范的行業,隨著監管政策的推行、行業整合的深入,行業霧霾將被掃除,不規范、不合規的平臺將被淘汰,行業將迎來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網貸平臺應緊緊抓住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歷史機遇和政策機遇,借機自查和整改,做到依法合規經營。
2016年,將是互聯網金融監管之年、行業整合清理的關鍵之年,希望網貸平臺能抓住契機,為廣大投資用戶帶來合法收益,滿足眾多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需求,切實為我國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