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新
援疆三年一晃就過去了,回望這三年來的蹤跡,我最感欣慰的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領導的重視關懷下,在有關出版責任單位和全體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參與組織實施并主編的大型文獻叢書《新疆文庫》的首批文獻總算與讀者見面了。
在2014年4月1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行的簡樸隆重的《新疆文庫》首發式上,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家王蒙來了,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來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等國駐華使館的文化官員來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領導和200多位各族專家來了,他們都盛贊《新疆文庫》出版立意好、編得精美,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捧著色彩斑瀾、清新大氣、散發著油墨香氣的文庫新書卷冊,心中真是五味雜陳,由衷感慨,這三年來的援疆歲月還算沒有虛度。
編輯出版《新疆文庫》意義重大
記得三年前,自己隨第七批援疆大軍剛到新疆報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聞出版局黨組就明確讓我分管審讀室,同時具體組織實施并參與主編《新疆文庫》工程,我感到這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新疆地大物博,是古絲綢之路的核心樞紐地區,又是多民族聚居地、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千百年來,各民族在新疆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口頭、文字、圖畫等文化遺存,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占有獨美的一章,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0年,中央召開首次新疆座談會后,為加快新疆的長治久安和跨越式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提出了“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戰略選擇。為了給現代文化在新疆的繁榮發展提供傳承的歷史依據,2011年4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決定編輯出版大型文獻叢書《新疆文庫》,得到疆內外社會各界、特別是文化界的充分響應和廣泛好評。
《新疆文庫》可以說是新疆的“四庫全書”,其具體目標是從2012年開始,用8-10年的時間,收集、整理、精選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錫伯文(目前新疆主要的出版物文字)等文字(包括其古代文字)的文獻作品,以紙介質版和數字版兩種形式,編纂出版新疆自古以來至1949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文獻作品?!缎陆膸臁窌憾ò恚▋裕?000種左右,其中漢文文獻600卷左右,民文文獻400卷左右。按照10年完成1000卷左右的編輯出版目標,從2013年起,每年出版完成不少于100卷。
編輯出版《新疆文庫》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新疆自古以來文化經典力作大規模、系統化地挖掘、收集、整理,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新疆文化發展的全貌,以科學翔實的史料確證新疆自古就是祖國大家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員,使世人和后人全面了解新疆獨特的地域文化,使新疆優秀文化傳播世界、流播后世。我能有幸參與其事,感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有條不紊實施《新疆文庫》工程
“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編輯出版《新疆文庫》,工程浩大,學術性,專業性強,牽涉面廣,費時周期長,要求“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難就難在新疆地方文獻豐富多彩,不僅數量多(僅著名的吐魯番文書就有3萬多件,書目就有好幾大本),文種多(現代出版文字有漢、維、哈、柯、蒙、錫等6種,古代文字20多種),而且文獻館藏分散(由于1900年前后歐洲和美、日、俄等多國探險家如斯坦因、斯文·赫定、橘瑞超等人蜂涌而入的挖掘、盜奪及各方面原因,大量文獻流失疆外境外);難就難在新疆出版基礎的相對薄弱,我和大家都役有這方面的經驗。
依靠新疆各級領導的信任指導,依靠編委會并虛心勤奮向各族專家學者學習,依靠疆內外10多家出版責任單位的支持幫助,依靠熱愛新疆、服務新疆、建設新疆的深厚情懷,在編委會主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張貴亭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石永強、局長古力先。吐拉洪直接而親切的領導下,我從起草自治區“兩辦”文件、申請找尋辦公用房、申請開辦經費、選調工作班子開始,逐步邁開步子。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一步一個腳印。我根據在大學所學文獻和圖書、版本學知識,利用積累的工作經驗和資源,積極出主意,主動想辦法,在編委會的統籌下,開展深入的“新疆地方文獻特藏”調查,摸清家底;學習外地經驗,根據新疆實際,集思廣益,擬定實施方案;聘請4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編委專家隊伍,嚴格評審咨詢把關,先易后難,“擇優”“擇精”,十易其稿,編制兩批200多種文獻分卷出版目錄,并編制《新疆文庫出版總目》;公告、征集、評審《新疆文庫》標識和總體設計方案;按照出版社分工和文獻書稿的原專有出版權歸屬,利用文化援疆,協調分配疆內外13家出版社分別出版,并逐一簽定項目責任書;組織制定編輯體例、出版、印刷、發行、經費管理等多個管理規范,形成工作手冊,以統籌編印發各環節,使全體出版人員有所遵循;多次請疆內外出版專家對所有參與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水平;獎懲結合,制定管理辦法,確保文庫質量,設立選配編務總監、裝幀設計總監、印制總監,從各個環節把好關;通過招投標選定我國一流的印制企業——曾獲國際58個印制“奧斯卡”班尼大獎的國有企業——中華商務聯合印刷(廣東)有限公司(香港聯合出版集團下屬)承擔印制;召開新聞發布會,開辦“《新疆文庫》官網”,爭取社會支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為給《新疆文庫》穿件漂亮的“衣裳”,我受托專程赴京聘請我國著名裝幀設計藝術家寧成舂先生來疆作“文庫”的標識和總體設計,他充滿歷史厚重感、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和現代氣息的設計方案,受到專家和自治區領導的一致首肯;在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的支持下,我們在深圳采用多種技術、材料試制樣書成功;我還赴中華書局、民族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岳麓書社、臺灣文史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單位,取得他們對《新疆文庫》提供的版權支持。在江蘇省新聞出版局幫助下,我帶領設計、材料專家深入蘇杭地區走村串戶、調查研究“性價比”,最終找到并試制出適合文庫封面裝幀用的特殊“織錦”面料,在《新疆文庫》影印圖書技術達不到“高標準”要求的情況下,我與自治區有關單位聯系達成合作協議,共同引進內地高技術企業制作,以上兩項為文庫節約大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我還多次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新聞出版總暑)爭取國家出版基金對《新疆文庫》的支持……
難忘的是,自治區黨委書記張舂賢在百忙中曾親自主持自治區黨委常委會,聽取《新疆文庫》籌備工作情況的匯報,并提要求,還專門為“文庫”作序;時任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努爾·白克力在第一時間就文庫所需的啟動經費、辦公條件等作出批示;時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書記蔣建國和副局長鄔書林、黨組成員宋明昌等領導曾指示要關心幫助《新疆文庫》工作;胡偉、李學軍兩任常委、宣傳部長和鐵力瓦爾迪·阿不都熱西提、艾爾肯·吐尼亞孜兩任分管副主席對《新疆文庫》工作重視關心,多次聽取我們的工作匯報,解決存在的問題;自治區有關部門則出人出錢出力,提供文獻,各參與出版責任單位全力以赴……
首批《新疆文庫》面世獲好評
經過《新疆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和新疆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岳麓書社等10多家疆內外出版責任單位以及各族專家學者共同辛勤努力,截至2014年底,《新疆文庫》兩批收錄223部文獻形成的210多卷《新疆文庫》已在編待印,其中26卷已經正式出版。這26卷文獻包括漢、維、哈、柯、蒙等5種文字,《福樂智慧》《十二木卡姆》《江格爾》《瑪納斯》《格斯爾》《西域圖志》《中國經營西域史》等一大批新疆各民族經典力作。
正如李學軍同志在首發式上講話中所說,《新疆文庫》“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記錄和描述了這塊土地的歷史滄桑,代表了中國古代西域和現代新疆各族群眾的杰出文化成就”,相信“《新疆文庫》首批圖書一定能受到文史專家的認可、讀者的歡迎、社會的青睞”。
編輯出版《新疆文庫》是新疆史無前例、歷時持久、規模宏大的一項重大文化基礎工程。應該說,《新疆文庫》首批文獻的出版只是第一步,但為后續出版樹立了標桿、打下了基礎。《新疆文庫》還要繼續編下去,我最關心的還是“文庫”的質量,也是其生命,因此馬虎不得。要按照自治區領導的要求,在編選、出版和印制質量上嚴把“三關”。
編輯出版《新疆文庫》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文化德政工程,也是一項文化自信工程,是目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欣欣向榮、繁榮昌盛的體現。我們要繼續以對歷史和人民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總結前人和他人的經驗,用歷史的、開放的、發展的眼光去廣泛搜索、細心整理新疆這一“東西方文化交匯地”、絲綢之路的樞紐地區的文獻遺存,以萬馬奔騰的雄心和嚴謹扎實的態度,努力打造“文化精品”,以“上不負先賢、下澤被子孫”,為新疆的長治久安和跨躍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