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忠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自誕生起就備受海內外關注。制度和金融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的重要任務。
位于上海自貿試驗區內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共建,是中國首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也是自貿試驗區內唯一一個促進文化貿易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基地為海內外文化企業提供國際展銷、國際采購、國際結算、進出口代理、保稅展示、保稅租賃、保稅倉儲、金融投資、商貿咨詢、政策研究、人才培訓等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援,被譽為中國文化“引進來、走出去”的前沿陣地。2013年迄今,該基地共聚集了232家海內外文化企業入駐,其中不乏百家合信息技術、佳士得拍賣、中圖上海浦東、亞洲聯創、時代出版等一批與自貿試驗區開放概念相關的重要企業,經過近兩年的運作,上海自貿區已形成相當的產業集聚規模和示范效應。
在此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相繼在2015年4月成立,其中,福建自貿試驗區將圍繞立足兩岸、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戰略要求,充分發揮改革先行優勢,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改革創新試驗田。探索閩臺合作研發創新、合作打造品牌、合作參與制定標準,構建雙向投資促進合作新機制也是其重要規劃。福建自貿試驗區按區域劃分為:福州片區(重點建設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廈門片區(重點建設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那么,對于推動兩岸發展的福建自貿試驗區,出版產業的甜點在哪里呢?筆者以為,根據自貿區關于出版相關政策,海外投資企業有以下三方面的著力點:
一是入駐自貿試驗區可以進行制作加工,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和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向海外銷售出版品,如亞馬遜(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與廈門市人民政府、同安區人民政府簽署諒解合作備忘錄,三方將攜手推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發展,為大陸消費者帶來臺灣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與地區的優質選品,同時推動大陸企業出口業務的發展。
二是入駐區內文化保稅展示交易中心和收藏品交流中心內運營,因沒有流通現象,版權貿易便利、金融創新功能突出、服務體系健全、符合當今政策要求重監管環節,所以可做為兩岸出版交流試驗基地升級版。但因為在這里也會在對外輸出時產生壁壘,所以需要嫁接國外現成的管道、合作者、資源等,通過對外合作、并購、投資等方式戰略地走出去。
三是開拓國際與華文出版人才交流合作新模式、新途徑和新領域,可依托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海峽分院構筑作家、裝幀設計、電子出版、4DAR技術、版權、編輯、發行、印刷、云端出版等崗位培訓基地或平臺。
由上可知,臺灣出版產業沒有門檻限制,都可到自貿試驗區進行業務拓展。可利用自貿試驗區在文化產業方面的開放政策,自貿試驗區內的所有開放和優惠政策,共同投資文化企業或項目。
臺灣業者除了享受其他海外同等政策,比如外匯全額留存,比如繳稅或貿易規模達到一定水平的總部經濟類企業的高管可得到個人所得稅一定比例的退返,再比如自貿試驗區內進口設備的自用或進行制作加工等業務開展,則可采用保稅方式進行外,福建自貿區還將開放臺灣居民個體工商戶于自貿區登記、注冊,并允許臺資企業設置戶外廣告時使用繁體字,而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暨“一照一碼”登記制度也會率先在福建自貿試驗區正式試點實施。
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先行先試改革探索,兩岸出版投資在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園區將得到公平發展和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