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響
農村圖書銷售主要由中小學學生課本教材用書、同步配套教輔書和一般圖書三大類別構成。按著當前國家的規定,中小學課本教材用書,采取由新華書店統一征訂發行的辦法。配套教輔書,國家現行的政策為一科一輔,即每一種科目,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購買一種配套的教輔書;或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地在市場上購買教輔書。現在,一般來說,課本教材用書和配套教輔書銷售量占整個農村圖書銷售的90%以上。農民一般用書主要依托于書店的門市零售,其銷售比例僅占整個農村銷售的10%以內。農業科技圖書屬于一般圖書的一個方面,銷售一般是通過市場零售實現的。
我國農民“買書難”已經議論了很多年,難在哪里呢?難在面向農民真正需要的一般圖書。一般圖書具有通俗性、可讀性、趣味性特點,品種多、范圍廣、品位高,讀者喜聞樂見,能滿足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讀者需求。一般圖書在整個發行工作中占有主體地位,是推進現代文化建設的需要、推動我國出版事業繁榮的需要、深化發行體制改革的目標基礎,也是我國圖書發行整體利益之所在。普通文學作品和傳記作品是一般圖書的主體,青少年讀物是一般圖書中銷售量最大的部分,種養、烹飪、健身、裝修、機械等實用類的圖書是一般圖書的重點之一,特別是“三農”實用科技書。
農村圖書需求量大與發行落后的矛盾凸顯
有資料顯示,占全國人口3/4的農村,每年消費的圖書僅為全國消費量的1/4。服務于“三農”密切相關的農村圖書的零售,10年間變化狀況令人擔憂。零售直接作用于農村讀者,是書業與讀者親密接觸的行為,呈兩個走向:即以2004年為界,前5年呈增長狀,從77.03億元增至89.49億元,增長16.18%。而后5年呈徘徊下降狀,從2005年比上一年下降3400萬元開始,2006年比上年再降近1億元,2007年稍有反彈,比上年增6700萬元,2008年又再次降7600萬元,2009年雖有微弱反彈,但仍低于2005年。城鄉圖書零售比重2000年尚占27%,2005年已降至22%。新聞出版總署制定的《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十一五”期間農村零售比重達到55%的指標。實際情況卻是逐步下降,2006降至21%,2008年降至19%,與總署指標相差甚遠。考察農村發行狀況,最主要的指標是農村出版物零售比重,我國農村圖書零售從1994年的城鄉零售比重81:19(19.79億元)經過15年的輪回,到2008年仍為81:19(88.09億元),返回原點。全國出版農業科技圖書品種從1994年的比重2.0(2052種),下降為2008年的1.95(5316種),其品種所占比重無增有減。
農村發行長期以來是中國書業的薄弱環節,盡管有關部門三令五申要加強農村發行。時至今日,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有所加重,其嚴峻程度著實令人擔憂。圖書品種標志著內容的覆蓋面,也是書業的根本和精髓。在出版四要素中,品種是基礎,是關鍵。然而,近些年來我國農業科學類圖書出版變化并不大。農村人口占全國的總人口的3/4,但農業科技圖書僅占到總品種的1.49%至2.52%,比例是極低的。
通常情況下,圖書銷售是產品價值實現和價值回歸的最后環節,主要是通過門市零售實現的。新華書店應是銷售一般圖書的主力軍。河北省新華書店現有146家縣級門店。據公開的資料顯示,2010年門市零售額一般圖書超100萬元的僅有可憐的幾家,大部分門市部僅僅幾十萬元。徐水縣新華書店是河北省縣級店的領跑者,曾獲得過“農村圖書發行工作特別獎”“全國新華書店精神文明示范單位”等眾多榮譽稱號。公開資料表明,2010年,徐水縣新華書店全年銷售圖書1435萬元,門市銷售一般圖書69.69萬元,平均每月銷售5.8萬元、每天銷售1908元,一般圖書占整個銷售的4.9%,不足5%。領跑者尚且如此,其他縣市可想而知。一般情況下,新華書店處于當地的商業繁華位置。經營圖書是一種微利行業,黃金位置難有黃金效益,所以新華書店往往把稀缺的店面出租給賺錢多的行業,從而進一步形成一般圖書的品種少,水平低,難以滿足讀者需要。買書難,難就難在“三農”需求的一般圖書上。農民購書多元化、點多面長,人均購書率低。新華書店除了教材、教輔以外,又往往重視暢銷書、熱門書,周轉快,賺錢多;而一般圖書,占款多,動銷慢,收益差,經營不好則甚至入不敷出、難以為繼。農村閱讀群體主要是教師、學生、村干部和專業戶,絕大部分農民并不是閱讀主體。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所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農業居民年人均圖書閱讀量為3.11本,低于城市居民的5.62本。城鎮居民距最近購書點的平均距離為1.83公里,農村居民距最近購書點的平均距離為4.91公里。看似只有3公里的差距,實則極大制約了農村青少年的讀書需求。現在縣城以下的地方都沒有書店,沒有真正閱讀的場所。即使有農家書屋,絕大多數借閱起來也并不方便。
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中提到,農村居民對讀書活動/讀書節的呼聲要高于城市居民。農村居民中認為當地有關部門應當舉辦讀書活、動/讀書節的比例高遲72.3%,城市居民為65.6%。
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年,我國每年出版的中小學教輔書1萬種以上。全國3萬多個書店中,有80%的經營教輔圖書,而大多數新華書店的經營利潤,主要來自教材與教輔書。全國教輔圖書的市場份額約有300億元,面對著這份大蛋糕誰能不垂涎欲滴呢?哪個書店又不想分得一勺半羹?
提高農村圖書發行效率刻不容緩
如今,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出版大國。近幾年,我國六百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圖書達30余萬種,2014年高達44.8萬種。平均每天出版1200種以上的圖書,涌向書店,上架周期已從3個月,縮短為15天。如何保證這些圖書能夠和讀者見面,讓讀者挑選到適銷對路、應時應季的圖書,已變得十分重要了。資料顯示,我國的一般圖書平均印數僅為3000-5000冊。縱觀我國行政區劃設制,地級市單位333個,縣級單位2856個,大專院校2621所,以及范圍眾多的機關事業單位,難道不需要這些出版物中的一冊嗎?印數并非銷量,如果扣除庫存報廢、殘損、退貨,實際銷售恐怕是只有兩三千冊。一個泱泱13億人口的大國,一本書只賣兩三千冊,實在是太可悲了。盡管英、法等國的書一般也只賣兩三千冊,然而我們的兩三千冊和法、英等國的兩三千冊不是一個概念,法國只有6千萬人口,英國接近6千萬人口。這難道還不說明我國一般圖書出版發行岌岌可危嗎?
針對農村圖書發行情況,河北省新聞出版局局長李曉明進行了調研,并發表文章《加強基層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的調研和思考》。其寫道:“出版物發行市場目前仍然是新華書店為主、民營書店為輔的格局。新華書店全部集中在市、縣(區)一級。近幾年,鄉鎮圖書發行網點數量大量減少,呈現萎縮之勢。新華書店圖書銷售主要是教材、教輔和一般性圖書三大類,其中教材、教輔采取的多是征訂的方式,銷售比例占90%以上,一般性圖書主要依靠店面零售,在整個圖書銷售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少數縣店一般性圖書所占比例僅為2%,圖書銷售比例失衡現象很嚴重。為增加收入,許多新華書店只能依賴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出租部分門面,或者實行混業經營,雖然網點數量沒有減少,但實際減少了出版物賣場面積。民營書店也主要集中在設區的市,縣城民營書店(攤)數量很少,基本都在10家以下,大一點的縣城也沒有超過15家的,而鄉(鎮)則更少,全省1968個鄉(鎮)中僅有66個建有民營出版物發行網點,數量、規模、覆蓋面積都相對不足,經營單位的數量也逐年減少。截至2012年年底,河北省共有出版物經營單位5627家,與2009年底的7521家相比減少了25%以上。不難看出,河北省基層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面臨的形勢很嚴峻,基層人民群眾購書難、看書難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綜上所述,農村一般圖書的嚴峻形勢,足以到令人擔憂的局面。提高農村一般圖書的滿足率,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解決農民買書難,不能一拖再拖了,有關部門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決不能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