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琍
本文提出以“校企聯動”模式來培養動漫產業所需的人才是當務之急,是促進中國動漫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
熱詞:動漫產業 校企聯動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
動漫產業在歐美、日韓等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形成了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結構,為動漫及多媒體產業帶來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國的動漫產業在創意產業和提升“軟實力”大背景下也迅速發展起來,從我國“十一五規劃”開始,動漫產業已被列為國家級開發的主要文化產業。整體來看,我國電視動畫行業正逐步由注重產量、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方向轉變,由轉型升級引導的行業發展戰略調整持續深入,以內容戰略、精品戰略和品牌戰略開拓動畫產業。隨著動漫產業的飛速發展,這條嶄新的產業鏈的建立有賴于各個環節的有力銜接,這也意味著它的發展需要多層面的人才,包括技術人才、創意人才和運營人才。目前我國在動漫產業各領域的人才奇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動漫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探索一種合理的動漫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已迫在眉睫。
我國動漫產業人才嚴重短缺
眾所周知,我國曾經是最早開發動畫片的國家之一,曾經一度也是動畫大國。我國動畫片由于種類繁多,民族風格獨特及制作精良而被國家動畫藝術界譽為“中國動畫學派”。但是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動畫片逐漸與發達國家拉開距離,由于缺少有影響力的國家作品,國外動畫片趁機大量涌入,國內動畫市場80%以上被美國、日本等國的動畫片所占據。自2004年2月16日,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的逐步出臺,產業結構也逐步完善,動漫呈現出產業化趨勢。據相關統計顯示,國內13億人口中,至少有5億人口是動漫市場消費者,預計市場空間為1000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國有2000家省市電視臺,其中動畫專業頻道4個,少兒頻道25個,少兒欄目289個,動畫欄目200個。兒童音像圖書市場空間為100億元/年,兒童服裝900億元/年,玩具200億元/年,文具600億元/年,兒童食品350億元/年。2007年全球數字動漫產業突破了1萬億美元。未來由數字藝術帶動的相關產業的國際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美元,將超過能源產業的產值,但是受困于產業鏈斷裂及人才供需失衡,中國動漫人才需求處于嚴重緊缺狀態。
我國動漫產業急需的三種人才
隨著國產原創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成功,我國動漫產業也進入到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巨大的市場需求,在全國掀起了開設動漫專業的熱潮。據《2007中國動畫產業年報》統計數據,到2007年底我國有447所高校開辦了動畫、漫畫類專業。1230所大學的院系開辦了涉及動畫專業的課程。動漫逐漸成為各高校與職業學校學生的熱選,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動漫專業應屆畢業生進入社會,但在人才市場上卻出現了企業以高薪招聘動漫人才,卻無奈適者難尋的窘境。根據2010年6月,中國教育數據咨詢公司麥可思(My COS)發布的最新一期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在2009年十大就業困難專業中,動畫專業以“本科畢業生半年后22.5%的失業率、平均月薪2359元”高居榜首。自2008年以來,動畫專業已是二度進入“失業率最高專業的前十名”。根據專家統計,目前動畫及多媒體行業需要的人才是15萬-20萬人,而每年能提供的人才僅為1萬人左右,伴隨產業的發展壯大,這個缺口還會不斷加大。
以上數據表明,國內的現狀是產業發展走在前面,人才培養有些滯后。目前院校、培訓機構教育出來的學生和產業有些脫節,人才緊缺成為我國動漫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出現這種結構性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學科的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的崗位實際需求不相匹配;企業對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與學校實踐教師、實訓設施嚴重缺乏形成的培養能力不相匹配;社會的就業、教育、產業等資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這種現狀對動漫產業的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我國動漫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具體來說,我國動漫產業急需三種人才:
1.動漫產業缺乏具有審美能力和能夠洞察消費者心理的加工制作人員
實際上,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國有著很優秀的技術制作隊伍,也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但是他們缺乏營銷傳播的中間環節,缺乏與受眾審美需求的有效互動和了解。因此,盡管動漫產業的制作人員在軟件技術上非常優秀,但在整體上卻表現出脫離市場實際,對動漫消費審美心理,尤其是動漫消費偏好不是太了解。導致優秀的制作人員就只能在市場加工的產業環節上,進行為別人制作等附加值相對較低的活動,那就談不上建立民族文化產業品牌了。
2.動漫產業缺乏有思想有創意的研發人才
作為創意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動漫產業,被國際市場公認為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朝陽產業,2005年全球動漫產業的產值達到了2500億美元。然而,由于我國動漫市場嚴重缺乏原創人員,而導致我國動漫市場的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海外市場。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最喜愛的動漫作品中,日本、韓國動漫占60%,歐美動漫占29%,中國內地和港臺地區原創動漫的比例僅有11%。盡管我國政府大力支持,以杭州市為例,該市在全國率先出臺“鼓勵和扶持動漫游戲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從2005年起,每年拿出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動漫游戲產業重點項目扶持、優秀產品獎勵以及貼息優惠,從2010年開始,這一專項資金增至7000萬元。但在借鑒中逐步成長的中國動漫產業,在創作中依然難逃“模仿”的窠臼。業內一位專家說,“中國動漫不缺技術,缺的是創意,特別是缺乏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端人才,原創作品的不足阻礙了國產動漫的發展,勢必嚴重影響企業的宣傳推廣和衍生品的開發。”
3.動漫產業缺乏有能力將動漫產業鏈貫穿起來的商業運作人才
國外流行這樣一條動漫商業模式:“動漫生產——動漫片播出——衍生產品開發——衍生產品銷售——收益——再生產”。但在我國,這一產業鏈往往呈“斷裂”狀況,國內的產業環節基本集中在“動畫制作”及“電視播出”兩個環節上。從資金分配比例看,絕大部分的資金使用量放在前期和中期,后期資金特別是在產品開發、品牌授權等環節中投入微薄。甚至有些公司幾乎沒有規劃和安排后期所需要的市場運作資金,結果往往不得不依賴單一渠道與產品,產品影響力十分有限,導致我國許多動漫企業無法經營的局面。由于我國的動漫產業的商業運作人才極少,加之市場缺少經驗,許多內地的原創漫畫作品在市場運作模式和市場推廣過程上均不是很成功。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丁俊杰認為,目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最缺乏的是能將創意文化產業鏈貫穿起來的人才。
我國動漫人才培養策略
筆者認為,要切實推動國內動漫人才的培養,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一方面是學生本身的熱情和夢想。這個行業是實現夢想的專業,熱情和夢想是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動力。該行業信息更新很快,60%以上的知識在更新換代,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決定了自己能在這行走多遠。另一方面,教育行業同仁一起努力,要有更多有產業經驗、項目經驗的人進入教育一線。最重要的是需要產業項目的參與,企業不應等在招聘會和簡歷前面,而應在教育階段介入教育和培訓當中。因此,我們提出解決我國動漫產業人才奇缺以及促進該產業快速發展的策略是建立校企聯動人才培養機制。
具體的運作是,學校與企業簽訂合作合同,合作的內容可以包括產品的研發、動漫的創意和制作等。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企業為學校提供見習、實習的平臺;學校則為企業解決技術和創意的支持,并優先考慮人才的供給。校企聯動的培養機制與訂單式的培養模式不同,高校與企業只是合作的關系,它并不單純地為某一個企業培養人才,它是一種聯合的、互動的培養模式。除了在多層次上的合作之外,校企之間應形成一種互動關系。在這種聯動機制下,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機構時時關注市場的走向和企業發展的動態,以便修訂自己的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同時,企業也會因為新生力量的不斷加入而變得生機勃勃。總之,學校與企業相互合作,互相影響,做到動漫教育與動漫產業的良性循環。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共同完成培養計劃、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
由于動漫產業在我國剛剛起步,相關的大多都是新專業,因此,不管是課程的設置、教材的建設,還是專業的設置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處。從專業設置來看,缺少動畫創作與管理專業。在447所擁有動畫學院的大學中只有上海大學等9所高校開設了動畫文學專業;僅有北京工商大學1所學校開設了數字管理專業;僅有北京電影學院1所大學開設漫畫制作專業。從課程設置來看,學校大都偏重動畫技術的課程,特別是電腦設計技術,忽視與影視相關的人文課程。這樣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會導致動漫產業的人才需求逐步處于非平衡狀態。因此,學校和企業可以通過簽定長期合作協議,確立學校與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雙方根據動漫產業的市場需求,進行專業設置和專業方向的調整,共同完成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專業設置。
2.共同建設長期的專業實踐環境,搭建實習基地
校企雙方可以共同建立工作小組,由企業的行業專家、學校教師組成的專業實習指導委員會,共同建設長期的專業實踐環境,搭建實習基地,將本科最后一年定位于基于企業人才需求的實踐教育模式,實行校企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思路,培養創意產業、動漫產業所需人才。以北京工商大學為例,從2008年5月起,北京工商大學與北京市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簽署合作協議并成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對動漫產業人才培養校企聯動模式,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自北京工商大學與北京市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合作以來,基地每年都會定期為北京工商大學數字媒體專業的學生們組織動漫產業主題研討會,為學生講座并相互交流探討,為這些還在“襁褓”中的數字管理人才,提供了一個瞻仰產業前沿的機會。每年即將畢業的學生都到基地實習,投入至少兩個月以上甚至半年的時間,分小組跟著公司的項目經理實踐,從而了解數字娛樂產業中的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當然,這樣的合作并不只是簡單的學生實踐,企業在給學生營造實踐環境的同時,還給學生實地輔導畢業論文,在實踐中進行指導和幫助,就好像將“課堂”帶入了企業,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課堂更生動,內容更實際,將理論完全融入實踐。
北京市數字領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以動漫創作和后期加工制作為主的公司,公司也以同樣的模式為北京工商大學數字娛樂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實際參與項目的平臺。這樣的“教學環境”,給學生更多的機會更早地投入到動漫市場中,增加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創業就業的能力。當然這種合作模式,合作的主動性多在學校。學校主動把人才培養與動漫產業經濟與市場人才需求相結合,主動介入企業的發展,學校在與企業的合作中通過專業設置調整、培養過程的動態調整,使培養的學生與市場需求的對接程度較高,對滿足相關行業高技能人才需求有整體、長期的推動作用。另外,從合作條件看,合作企業要全程參與學校專業建設,形成緊密、融合的合作體。但是,由于專業共建對某個具體企業的用人需求的作用是隱性的,企業缺乏合作辦學的內在動力,參與不夠積極。如實訓環境的創建不僅僅是硬環境的建設,還必須考慮軟環境的建設,即實訓管理,包括實訓計劃的制定、實訓的過程管理。學校能不能全心全意地依靠他們,企業能不能全心全意地讓他們為學生傳幫帶,學生能不能切實提高能力的關鍵,也是衡量校企合作成敗的一個重要指標。
3.以校企合作為依托,加快動漫專業師資培養
縱觀目前我國的動漫教育,從專業師資力量上來看,動漫專業缺少與影視、動畫創作、動漫營銷策劃與管理等相關的師資。動漫專業基本上是從無到有建設起來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很多學校動漫專業的中堅師資力量畢業于計算機專業,他們有很好的技術能力,但缺乏影視創作能力或者是動漫產業的營銷策劃與管理能力。我們認為,企業和學校聯合培養師資,通過企業人員作為師資,或者學校師資到企業實際環境接受訓練或直接參與企業的動漫產業項目,從而提高師資的整體水平,是提升動漫產業師資力量和完善中國動漫產業人才培養的最佳策略。
校企聯動模式,其本質特征是產業發展與專業人才培養的結合。加快中國動漫產業所需的人才培養,需要建立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需要根據產業發展對動漫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通過整合社會方方面面的教育培訓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優化組合,從而將動漫人才培訓的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推動中國動漫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總之,動漫人才的培養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只有建立一套與市場需求、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科學的動漫人才培養體系和教育模式,才能培養出適應和滿足社會需要的動漫專業人才,從而推動我國動漫產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