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高考改革對于英語科目的調整,會對英語學習類圖書產生影響。出版社應積極思考應對之策,提前布局,爭取在新的市場格局中占據有利陣地。
熱詞:高考改革 英語圖書 應對
2014年9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有關情況,標志著醞釀多時的國家高考改革方案終于出爐。這次改革與出版業關聯最密切的,莫過于英語科目實行社會化考試,“提供兩次考試機會”,以及試點省(市)改革方案中或多或少體現出來的對英語的弱化態度。特別是浙江方案,外語科目將不再僅限于英語,學生可自主選擇日語、德語、俄語等。這是否意味著英語學習趨冷、相關圖書的市場需求會急速下降呢?相關圖書的出版可能遭遇怎樣的沖擊,又該如何應對呢?
事實上,早在“意見”出臺之前,基于對改革內容的預測,社會上就已經掀起了針對高考英語怎么改才是進步而不是倒退的熱議,很多人擔心改革矯枉過正。畢竟,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重要性,沒有人會去質疑。尤其是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中國要與世界各國共謀發展、共享繁榮、實現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對人才的外語能力要求不應該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這一點,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的要求也可以看出。
其實,仔細研讀這份“意見”可以發現,高考改革對英語科目的調整,并非是要否定英語的重要性,而是著眼于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弊端的修正,意在改變英語學習嚴重受考試導向影響的現狀。“意見”中提及“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就是一個佐證。而作為試點的上海市于同年9月19日頒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也明確提到,英語考試“內容包括筆試和聽說測試,引導外語教學注重應用能力培養”。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擔心英語學習類圖書市場會極度萎縮是多余的,市場不會因為改革而消失。但改革的確會帶來市場的重新瓜分,因為隨著高考改革的最終落實,英語學習的觀念和方式會發生改變。特別是那些以英語教輔為主要出版方向的出版社,必須盡快對原有教輔進行提升,同時嘗試尋找新的增長點,才不會在新一輪競爭中失去陣地。
一、適應改革,提升和優化原有教輔品種
由于英語學習的觀念和方式會發生改變,出版單位也必須適應形式的變化。
1.呼應改革方案,調整編寫理念,摒棄原來的應試傾向和題海戰術,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
2.盡可能避免枯燥的語法講解,創設豐富的語境和提供原汁原味的語言材料,使語言規則的掌握變成自然的語言習得;
3.提高聽、說、寫類題目的比例,積極探索新的題目形式;
4.注重題材選擇,適當增加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語料的比例;
5.總復習及沖刺類教輔要提前布局,并結合“意見”中“加強國家教育考試機構、國家題庫和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的陳述來規劃,以搶占先天優勢。
二、適時拓展新的增長點
鑒于升學考試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有所降低,而國家對人才的英語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出版社可以在基礎教育與社會需求的差距中尋求突破,積極拓展新的增長點。以下幾個方面的圖書值得給予更多關注。
(一)職業英語類
隨著高考改革落地,學英語將由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轉向尋求個人能力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會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和就職情況來學習英語。而從現階段國家各項經濟政策可以看出,未來一二十年是中國經濟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期,中國的開放程度將會前所未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法律、商務、計算機、酒店、旅游、金融、傳媒、醫護等行業都需要更多具備外語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學好職業英語,才不會使自己陷入木桶定律,因為英語這個短板而錯失某個職位或升職機會。值得一提的是,職業英語類圖書并不是市場空白,今后想在這一板塊有所作為的出版社,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策劃出有新意、緊跟時代、實用性強、細化讀者對象的圖書。
(二)培訓教材類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認為學校英語教育不能滿足孩子需求而求助于各類英語培訓機構的家長都不在少數。而隨著英語學習回歸理性,會有更多家長思索孩子的英語要學到什么程度,以及重點培養哪種語言運用技能,故而能滿足學生和家長個性化需求的培訓班只會更加火爆。目前,這些培訓機構采用的教材五花八門,家長對此也是頗感迷茫。特別是引進版教材,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出版社擁有豐富的作者資源,完全有實力組織出版更加符合中國學生實際且能很好地配合與彌補現行學校英語教學的培訓教材,甚至可以嘗試出版教材與自辦培訓機構相結合,或者通過授權使用的模式與社會上的優質培訓品牌尋求合作共贏。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派斯英語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
(三)家庭教育類
有人選擇培訓班,就有人不買賬。由于近些年大學教育的普及,現已為人父母的80后、90后,自身英語水平都不錯。他們或是不信任各種英語培訓班,或是認為創設家庭語言環境更加重要,或是受當下流行的“磨耳朵”等英語學習理念的影響,紛紛親自上陣,當起孩子的家庭英語教師。他們的家庭英語教學計劃,自然也需要圖書及影音資料的配合。或許是因為自主選擇帶來的購買沖動及節約了培訓班費用,他們在購買相關材料時顯得特別大手筆,不論是動輒幾百元的自然拼讀教材、分級英語讀物,還是適用范圍有限的點讀筆,只要看中了,錢都不是問題。甚至于介紹家庭英語教育理念方法的圖書都能常年盤踞家教類圖書暢銷榜,如汪培埏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安妮鮮花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因此,筆者強烈建議出版社認真調研這部分家長的需求,打造新的圖書爆發點。
(四)英語玩中學類
嚴格來講,這類圖書也屬于家庭教育類英語圖書,之所以單獨列出,是因為它們并不一定以圖書的形式出現,而且需要作者或編輯跳出傳統出版思維,以獨到的眼光和全新的創意來創作策劃。目前有著不俗市場表現的此類產品多是英語游戲盒形式。這類產品通常是確定一個學習主題,如26個字母、顏色詞、交通工具詞或者一個英文繪本,圍繞這個主題設計各種游戲,并配合卡片、音頻、裝扮道具甚至是手工材料,供家長以親子游戲的方式引領孩子學習英語。雖然此類產品還處在萌芽階段,但是其“玩中學”“孩子無壓力”“家長零費心”的賣點迅速俘獲了不少家長。有人說,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厭惡的并不是學習本身,而是枯燥無趣的學習方式。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這種觀點,玩中學類產品必然會得到更廣泛的市場認可。這類游戲盒的市場定價都高于單一的紙質圖書,在四五十元左右,不過與少說一百多元一節的英語早教課作對比,家長還是能夠欣然接受。因此,只要出版社能“玩”出新意,一定會有豐厚的市場回報。
(五)其他社會需求類
既然高考改革的目的是糾正目前學英語只為了考試、考完就還給老師的扭曲現狀,那么,隨著英語慢慢回歸其語言工具的本質,個人需求將會是學英語的最大動力。比如很多人在出國留學之后,雖然英語口語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如果讓他們看文獻、寫文章,還是覺得有些吃力的。所以語言基礎及科研文獻類英語圖書從長期來講還是會有穩定的市場需求。另外,也有一些人完全克服了功利化傾向,把學英語看作是通往另外一種文化的窗口,單純地希望自己能閱讀英文原著、觀看英文影視作品。這個群體的人數有不斷增長的勢頭。出版社如果想嘗試滿足上述讀者需求的英語圖書,應該把重點放在打造精品和常銷品種上。
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探索數字出版,提升圖書競爭力。在這個已經數字化的時代,探索傳統的紙質圖書與數字出版結合是大勢所趨。而英語本身就是最適合數字化學習的,學習者對聽說的需求也將倒逼出版社去思考如何借助數字出版的優勢提高圖書的競爭力。
總之,高考改革會給英語學習類圖書的市場需求帶來不小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甚至會重新洗牌,催生新的挑戰與機遇。因此,無論是想在英語學習類圖書市場上保持以往優勢的出版社,還是想試水這塊市場、分得一塊蛋糕的出版社,都要快速反應,積極行動起來,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