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華


2004年,臺灣業者爭論出版進入完全大崩壞;2006年,臺灣出版產值為580多億元臺幣;2014年,臺灣出版產值只剩下280多億元臺幣,但這還不是最慘的;2015年1-3月,臺灣出版產值比去年同期衰退了30%以上。這些數字令臺灣出版業者驚心動魄。從各地的數據來看,大都沒有像臺灣衰退得如此嚴重,而臺灣出版業者原以為數字出版能夠填補失去的業績,卻與世界其他地區相去甚遠。根據筆者的調查,臺灣數字出版繁體字書的產值,大約在5億元臺幣以下,占出版產值不到2%,同歐美動輒40%產值的狀況還有很大的差距。
原因何在?很多出版人歸咎于市場不景氣或網絡發達盜版書及電子書造成出版產值大量衰退。但真的是電子書造成的嗎?
對電子書的錯誤認知
在此須澄清一下,電子書的使用方式與網絡文章大不同,正規營運的平臺都有數字版權機制保護,并不是放在電子書平臺上就是讓讀者無限復制轉載,而是買一本只能一個人使用。
1.電子書比紙本書更容易盜版嗎?以筆者從事出版工作二十多年的觀察,紙本書其實跟電子書的被盜版風險差不多,你根本找不出是誰盜版的書。因為合法經營的電子書都會有保護程序,只能說一些方式勉強可以盜版,例如黑客盜入電子書平臺取走電子書,但機率微乎其微,因為書并不是單價非常高的產品,受關注度并不高。另一個方式就是用熒幕打印的方式將書本打印下來,這種方式使用率也較低。
2.電子書盜版防不勝防?現今,臺灣各電子書平臺防盜措施已經很先進,讀者輕易不能盜版。而能從電子書平臺盜版的,基本都是沒有授權的非法電子書平臺。合法電子書平臺在每本書上都會有數字記號,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如何流通都可以找到盜版的源頭。
3.電子書的售價應該比紙書便宜很多?以紙本書的成本結構來說,一本書的制作,作者版稅占了定價的8%-20%,編輯與排版含美工的費用占了15%以上,印刷成本大約占了15%以上,其他人事管理、辦公場地租金費用大概是8%,若加上銷售期間的宣傳及成本回收的周期,按照目前臺灣一本書800本左右的銷量來算,營收基本持平。除非一本書的年銷售量超過1000本以上或再版才會有利潤。而一本電子書除了印刷費之外其余成本與紙本書相同,但又加入了連線費用,系統費用及終生服務的費用,試問電子書可以很便宜或無價嗎?
4.電子書的適用格式。目前臺灣的電子書平臺業者與讀者及出版社在格式之間拔河,許多科技人員都說沒有EPUB的書不是電子書,沒有人閱讀所以產業無法發展,但真相真的如此嗎?問卷調查顯示,出版社知道EPUB的大概不到七成,而一般民眾知道的不到百分之五。事實上,先進一點的出版社的排版系統大都采用InDesign排版軟件,印制前都要轉換成PDF文檔才能印刷,這就是目前國際上大部分電子書平臺還能接受PDF的原因。雖然,電子書平臺的同業都承認EPUB網頁式編輯比較適合電子書,但在目前電子書獲利不明朗的狀況下,出版社及電子書平臺自然就不會花太多的成本來轉換排版格式。
臺灣電子書的未來
筆者在訪談了十多家出版社后發現,臺灣的電子書幾乎來自圖書館團體市場的收益,占70%以上,而出版社對于電子書的態度就是觀望,電子書收益在出版社的整體收入中只占很小的部分。目前,各電子書平臺更注重內容的提供,格式的呈現則是其次。
售價的高低是對于同產品銷售來說的,而目前電子書平臺的飽讀(充分地閱讀)就陷入這樣的迷思,價格一家比一家低,出版社與讀者會不會繼續買單是個大問題:讀者會發現主流的書越來越少,出版社則發現一直在幫平臺作嫁衣拿不到收益。
國外電子書平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讀者人口基數夠大,加上幅員廣大運輸不易才成就了電子書及飽讀市場。筆者以為,出版不是一般的消費商品,低價不是促進銷售的萬靈丹。出版社優質的內容才是增進電子書市場發展的關鍵所在,當低價傷及出版社利益則電子書市場將不存在,臺灣的電子書平臺應該思考往海外發展增加收益而不是殺價競爭,畢竟臺灣紙本出版品對海外而言吸引力還很高,這一點從臺灣出版業外銷的金額就可以看出。
電子書在臺灣的發展絕對不是書種的問題,而是在于有沒有讀者需要的內容。電子書的時代一定會來臨,機會是給做好準備的公司的。而今年世界各大電子書平臺也將隨著Google Player的腳步進軍臺灣市場,例如iBooks,Kobo等的加入。另外,臺灣通路博客來也將在年底加入電子書市場,而大陸企業也將攜帶累積的資源加入到臺灣電子書戰局,例如中文在線、米讀、掌閱等也在評估年底加入,他們不僅有豐富的內容資源,更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未來,臺灣的電子書市場競爭將更加慘烈。
去年之前針對個人消費市場的臺灣數字出版平臺以一年一家的速度關閉,未來不知能有多少家公司能撐到大家期待的電子書爆發的時候。在圖書館市場,臺灣的圖書館似乎都鐘情于海外的內容,或許這跟教育部門的評估有關。筆者認為,拉高臺灣內容的采購比例可以強化臺灣出版業者及電子書平臺的獲利,而圖書館更應放棄“電子書應比紙本書便宜”的觀念。
未來,臺灣的出版與電子書產業如何壯大,閱讀風氣如何提升,文化如何維持,將考驗著大家的智慧。
(作者系臺灣電子書協會秘書長,現就讀于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