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剛
“月”在甲骨文中已經有它的身影了。它的使用頻率很高,是一個多義字,能表示月球,也可以表示時間,還是一個姓氏。從古代到現代,“月”還常常作為情感表達的載體出現在詩詞歌賦中。
“月”的源流:
甲骨文的“月”字就像一輪新月的形象。“月”作右偏旁時多和月亮有關,作左偏旁時多與人體或肉有關。
“月”的書寫要點:
內橫連左居中上
橫畫等距形窄長
“月”部的變化:
“月”部居左時,橫畫縮短,形體窄長。“月”占位約為整個字形寬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月”部居右時,橫畫稍短,字形整體變得瘦長些。“月”居右與左邊部件平分占位寬度。左邊部件宜高不宜低。
“月”部居下時,撇畫變為豎畫,整體呈長方形。“月”部猶如樁基支撐上面的部件,中心要與上面部件的中心上下對正。
責任編輯 鄭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