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榮 張仕蓮 李麗輝 戴榮珍 趙劍平 施云華
摘 要 介紹玉溪市紅塔區2013-2015年實施油菜高產創建的完成情況、成效和具體措施,并對油菜高產創建取得的經驗進行闡述,以期為玉溪市油菜產業發展提供指導。
關鍵詞 油菜;高產創建;成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6-0-02
油菜是玉溪市紅塔區小春種植的主要經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5 333.3 hm2左右,發展油菜生產對保障糧油安全、農民增收及提升烤煙產業,實現煙、油產業良性互動具有重要意義。為促進紅塔區油菜產業發展,2013-2015年,紅塔區連續2 a承擔云南省科技廳油菜高產創建項目。項目實施組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組織實施,面對連續特大干旱影響,項目實施組狠抓各項科技措施的到位率,強化抗旱減災措施的落實,加強田間管理,以核心區為重點,采取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點直接到人,組裝配套規范化高產栽培技術,在干部、群眾和項目實施組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高產創建任務。
1 油菜高產創建完成情況
1.1 目標任務
通過高產創建活動,集成油菜栽培的各項技術,實現品種、技術統一,實現良種良法配套,最大限度地發揮品種和技術在產量、品質等方面的生產潛力,能夠使無形的技術推廣變成直觀的現場,充分展示先進科技的示范效果,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創建優質油菜高產示范區,即創建百畝核心區、千畝展示片和萬畝示范區,力爭單產達到2 700~3 000 kg/hm2,加快示范推廣優質油菜新品種。
1.2 任務指標
根據云南省科技廳的安排,結合紅塔區農業生產實際,在紅塔區研和街道、洛河鄉建立壩區和山區兩個萬畝油菜高產示范區,即創建百畝核心區、千畝展示片和萬畝示范區。產量指標:壩區百畝核心區平均單產3 300 kg/hm2,品種統一采用A35;千畝展示片平均單產3 000 kg/hm2,品種統一采用A35;萬畝示范區平均單產2 700 kg/hm2,品種采用A35、玉紅油1、2號。山區百畝核心區平均單產3 000 kg/hm2,品種統一采用花油6號;千畝展示片平均單產2 550 kg/hm2,品種采用花油6號、玉紅油2號;萬畝示范區平均單產2 400 kg/hm2,品種采用花油6號、玉紅油2號。
1.3 完成情況
1.3.1 面積完成情況
通過項目實施組、鄉(街道)農科站和村委會的共同努力和協調配合,百畝核心區共完成37.54 hm2,千畝展示片共完成291.09 hm2,萬畝示范區共完成3 060 hm2。萬畝示范區涉及3個街道和一個山區鄉105個村民小組14 021戶農戶。
1.3.2 產量指標完成情況
按照《云南省農作物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中油菜的測產驗收方法和步驟,由云南省科技廳、玉溪市科技局主持,邀請省、市有關領導、專家組成驗收組,對紅塔區油菜高產創建項目進行驗收。其產量完成情況:壩區油菜百畝核心區平均單產3 481.5 kg/hm2,超考核指標5.5%,千畝展示片平均單產3 181.5 kg/hm2,超考核指標6.05%,萬畝示范區平均單產2 943 kg/hm2,超考核指標9.0%;山地油菜百畝核心區平均單產3 292.5 kg/hm2,超考核指標9.75%,千畝展示片平均單產2 938.5 kg/hm2,超考核指標15.24%,萬畝示范區平均單產2 770.5 kg/hm2,超考核指標15.44%。
2 取得的成效
2.1 示范區產量、效益和科學種植技術明顯提高
示范區油菜單產明顯提高,山地油菜示范區1533.3 hm2,單產比非示范區增28.02 kg,增產64.45萬kg,新增產值354.48萬元;壩區油菜示范區1526.7 hm2,單產比非示范區增28.57 kg,增產65.43萬kg,新增產值359.87萬元(按紅塔區油菜籽平均市場價5.50元/kg計算),項目示范區共新增產值714.35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示范帶動和增產增收效益,組裝成一套適合油菜生產發展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為實現紅塔區油料作物的優質、高產、高效生產探索出一套高產創建的運作模式。
2.2 廣大農民科學種植管理水平和科技意識得到提高
在項目區建設中,以突出對農民的科技培訓為重點,采取舉辦培訓班、田間巡回指導等方式,從油菜播種、培育壯苗到中耕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和適時收獲等各個生產環節進行技術培訓,形成了項目區農民自覺學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圍,有效提高了農民的科學種植管理水平。
2.3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項目區采取統一優質高產抗病品種、統一施肥和統一病蟲害防治等措施,既提高了產量收益,又有效避免了農民盲目施肥、使用農藥等行為,降低了生產成本。項目區通過采用抗病品種、蕾苔期噴有機鉀和初花期噴施硼、終花期分墑施藥防治蚜蟲和白粉病等技術措施,減少用工,節省了生產成本。
2.4 優質油菜新品種選育試驗示范工作取得突破
結合高產創建項目,開展優質油菜新品種選育試驗示范,優質山地油菜新品種“玉紅油3號”2014年4月通過云南省品種審定(審定編號:滇審油菜2014003號),成為紅塔區選育的第一個優質山地油菜新品種,優質油菜新品系“玉紅油4號”2015年3月通過田間鑒評,申請云南省品種審定。優質油菜新品種的選育成功,促進了玉溪市及全省油菜產業發展。
3 主要做法
3.1 加強領導,強化服務
為切實抓好紅塔區油菜高產創建項目,加快農業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和先進實用技術的示范推廣,實現油菜增產,農民增收。成立紅塔區油菜高產創建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實施小組,確保項目實施的質量。領導小組組長由紅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擔任,副組長由區科技局局長、區農業局局長擔任,技術實施小組組長由紅塔區種子管理站站長擔任。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工作方案的制定、項目資金的籌集、組織協調、監督檢查、現場觀摩會的組織、總結驗收及考核制度的制定。技術實施小組:主要負責項目組織實施、科技培訓、宣傳及田間技術指導,做到重心下移,服務到村、包干到片、落實到戶、指導到田、責任到人、分工合作。通過加強領導、強化服務,使廣西油菜高產創建工作,從組織領導,到技術方案制定,各項措施落實,得到有力保證。
3.2 搞好科技培訓,擴大宣傳
為了確保項目實施的質量和高產創建目標任務的實現。項目實施小組堅持重心下移,采用服務到村、落實到戶、包干到片、責任到人、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各種傳媒手段加強科技培訓,印發技術資料,提高科技措施的到位率。在油菜生產的各個關鍵時期組織技術培訓,共進行科技培訓18期,培訓農戶1.5萬人次,發放培訓資料1.5萬余份,做到戶戶都有一位明白人。
3.3 開展科學技術指導,確保關鍵技術落到實處
按照“高產創建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圍繞“五化”(品種布局區域化、播種施肥精確化、種植規格化、栽培規范化和管理科學化)、“六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整地播種、統一種植規格、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及統一技術培訓)開展科學技術指導工作,重點抓好推廣優良品種、測土配方施肥、根腫病防治技術、蚜蟲及白粉病防治技術、增施硼肥及鋅肥等技術措施的落實。項目實施技術小組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采取分片包干、蹲點指導、定點、定人以及定面積等多種形式,開展油菜高產栽培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
3.4 適時組織現場觀摩與交流會,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為不斷總結和推廣高產創建示范活動取得的成功經驗,在油菜生長關鍵時期,區科技局、區農業局組織相關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示范戶代表、非示范區農戶代表到高產創建核心區參觀、學習和交流,提升科技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提高農民科學種植水平和文化素質,培養一批有文化、有技術、懂經營的現代農民,充分發揮高產創建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3.5 開展優質油菜試驗研究
結合紅塔區油菜產業發展的現狀和需求,以油菜高產創建項目的實施為契機,組織開展2組6個優質油菜新品種(系)展示試驗,開展油菜育苗移栽試驗示范。選育出適宜紅塔區及全省種植的優質油菜新品種,促進紅塔區及全省油菜產業發展。
3.6 開展技物配套服務,提高農戶積極性
為使油菜高產創建項目順利實施,針對氣候和油菜生產特點,對項目區農戶免費提供種子、農藥、化肥,提高項目區農戶油菜生產積極性。
3.7 加強項目資金管理
項目資金使用嚴格按照省科技廳項目審核批準實施方案執行,遵守國家和云南省相關資金管理制度,嚴格按照紅塔區農業局資金使用辦法執行,與項目區承擔單位簽訂項目合作協議,按照合作協議撥付項目資金,加強項目資金監督管理,確保項目圓滿完成。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