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丹 陳訓爭 范勝龍
摘 要 劃定基本農田,對于研究區域的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的實現以及經濟持續、平衡、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GIS為支撐,以耕地質量為基礎,從耕地的自然條件和立地條件出發,建立了“按質定量”為依據的基本農田劃定方法。研究結果表明:為滿足詔安縣基本農田保護率90.30%的要求,詔安縣可以將耕地綜合分值>60分的耕地區域設為理想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劃定結果表明此方法能夠避免主觀因素,使劃定后的基本農田更客觀合理。
關鍵詞 基本農田;立地條件;劃定
中圖分類號:F323.2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6--02
耕地是土地之精華,基本農田是精華中的精華,是以一定時期為期限,按照人類及社會經濟發展對于農產品的需求,并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確定的長期不得占用的耕地[1]。本研究以耕地質量為基礎,從耕地的自然條件和立地條件出發,建立了 “按質定量”為依據的詔安縣基本農田劃定方法。采用分級賦分方法對各個評價指標做量化處理,最終確定得到待選耕地的評價結果;同時,結合所規定的基本農田的數量需求,以GIS技術為支撐,對詔安縣基本農田進行空間定位。采用等間隔賦值法及GIS緩沖區技術手段來確定區域內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范圍。研究結果可以為新一輪詔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所涉及到的基本農田指標分解,劃定及其保護提供合理的科學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詔安縣地處閩粵交界,位于福建省最南部的縣份,有“福建南大門”“漳南第一關”之稱。地處東經116°55′~117°22′,北緯23°35′~24°10′。地勢總體西北向東南傾斜。屬典型的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暖夏涼,無霜期達348 d以上,年均降雨量1 442.3 mm。全縣土地總面積129 364.01 hm2,人口61.3萬,農業人口占80%以上。
2 評價指標選取
本研究以基本農田的內涵為依據,同時根據其特征要求,對于質量和區位條件等綜合情況最優的耕地優先考慮將其劃定為基本農田。以耕地自身條件為準則層,耕地的自然質量條件方面,主要考慮耕地的坡度、農用地等別這兩個因素;而耕地的立地條件以耕地的分布、所處位置、適宜性、時間性和區域相應的土地利用規劃及稅收政策來衡量。考慮到發展壓力及土地流轉的因素,本研究將耕地到道路距離、耕地到農村居民點距離這兩個指標因素作為耕地的立地條件進行衡量[2-3]。
3 評價指標分值確定
3.1 耕地坡度
應用GIS提取研究區域的坡度,并在土地利用現狀圖中加載所需要的研究區行政界線及耕地圖斑。借助ARCGIS的空間疊加法,得出研究區域每塊耕地的坡度等級。根據研究區的實際情況,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的相關要求為依據,將耕地的坡度分為5個坡度級,分別為:0~2°、2~6°、6~15°、15~25°、25°以上,將坡度≤2°的視為平地,本文采用等間隔賦值方法,分值分別為: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
3.2 農用地等別
在本研究中,耕地自身質量主要以利用農用地分等定級的成果來衡量。對于耕地質量好壞的衡量標準,依據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來進行。按照福建省國土廳標準,以利用等指數來劃分利用等別。在本研究區域內,利用等別有6個等別,分別是:VI 等、V等、IV等、III等、II等、I 等。將質量最好的VI等地賦值為100分,采用等間隔賦值法,分別賦值為80分、60分、40分、20分。
3.3 耕地到道路距離
采用GIS軟件,在已有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中將所需要的道路位置及每個耕地圖斑的位置、數量分別提取出來。根據研究區域的實際情況,認為耕地到道路的距離要是小于600 m則表示交通條件優越。而距離大于3 000 m時,則表示耕地的交通條件非常不方便。采用等間隔賦值方法,當耕地到所處的道路距離小于600 m時,分值設置為100分,距離在600~1 200 m時,設置為80分,距離處于1 200~1 800 m時,設置為60分,距離處于1 800~2 400 m時,賦值為 40分,距離在2 400~3 000 m時,賦值為20分。
3.4 耕地到農村居民點的距離
研究區應用GIS的緩沖區技術手段來確定耕地到農村居民點的距離。對于緩沖區半徑(耕作半徑)的確定需要重要考慮。根據研究區域情況,當最佳耕作半徑為200 m,可以認為是農民到達農作區最適宜耕作的距離,將其賦值為100分。而隨著耕地與農村居民點距離的不斷增加,所賦分值也應隨之變小,將其分別設置為80、60、40、20。
4 結果與分析
通過GIS將以上各個分值的圖層疊加分析,得出耕地評價單元的綜合分值。研究區域內耕地面積為21 037.41 hm2。不同分值下耕地所占耕地面積的比例見表1。
表1 不同綜合分值下的耕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比例
綜合分值/分 耕地面積/hm2 占耕地面積的百分比
≥90 101.40 0.45%
≥80 1680.25 7.50%
≥70 6561.00 29.28%
≥60 12915.16 57.64%
≥50 18255.62 81.48%
依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規定,“必須保證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基本農田占行政區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根據詔安縣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劃定基本農田的指標,詔安縣基本農田保護率為90.30%。依據綜合評價結果,并結合《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和上級下達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情況,將區域內各等級的耕地的面積,由綜合分值高向綜合分值低逐步累加,當累加的面積超過詔安縣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面積 82%的時候,就可以將其劃定為基本農田,即將綜合分值大于60分的耕地區域確定為基本農田保護區域。
5 結論
根據上級下達的基本農田劃定的指標要求,最終劃定面積確定為20 556.98 hm2。同時,為保證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所要求的詔安縣的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應達20 259.63 hm2,增劃297.35 hm2優質耕地作為基本農田。研究結果可以為新一輪詔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所涉及到的基本農田指標分解,劃定及其保護提供合理的科學依據。
運用科學的方法劃定基本農田具有重大的意義,但劃定基本農田工作具有復雜性。本研究由于所需數據來源的限制,在考慮指標時還不夠全面,對基本農田指標體系的構建仍存在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王萬茂.基本農田保護:歷史與反思[J].中國土地,2009(6).
[2]蔡海生,林建平,朱德海.基于耕地質量評價的都陽湖區耕地整理規劃[J].農業工程學報.2007,23(5):75-80.
[3]李賡,吳次芳,曹順愛.劃定基本農田指標體系的研究[J].農機化研究,2006(8):46-48.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