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紅
摘 要 農村土地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要完全按照產權明晰、土地節約、管理嚴格和用途管制等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要完善農村土地管理,不僅要從規章、制度出發也要從法律層面加以管制,遏制農村土地違法現象,維護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主要針對農村土地違法及管理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 農村土地;管理問題;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D922.3;F30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6--02
1 農村土地違法問題現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土地是我國土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1]。農村土地使用不當或者違法使用必然造成我國經濟損失,阻礙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土地違法問題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相關土地部門人員不足
隨著我國農村的發展及對農村補助力度的增加,農民更加重視自己正在使用的土地,因此常常發生寸土必爭現象,土地糾紛案件逐漸增加。在相同工作人數的情況下,土地糾紛案件的大量增加,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增加,即使超負荷的工作也難以彌補大量工作的空缺[2]。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逐步增加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人數。
1.2 農村違規建設問題突出
相對來說,農民的思想覺悟不高,法律意識淡薄,違建現象極為普遍。筆者對本地區的農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55%的農戶不知道何為違法建筑,有15%的人在建筑之前會進行了解和咨詢,余下30%農戶對違法建筑概念了解模糊[3]。隨著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占用農村土地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城市周邊土地成為占用的重點。一些農民想通過占用方式來獲得更高收益,導致違規建設屢禁不止。
1.3 利用新農村建設政策進行違法用地
我國重視對新農村的建設,因此,一些人開始利用政策的傾斜,大肆占用農村土地進行建設。利用國家對農村發展的政策進行占地現象屢見不鮮,把國家政策當成是合法用地的有力保障。對于這部分人的違法行為應該嚴格處理,杜絕利用國家政策違法占地。
1.4 受利益趨勢機體經濟組織參與違法占地
在土地違法占用案件中,處于利于趨勢的占多數。其主要違法占用土地的行為主要表現為:不經審批私下簽訂承包合同、租賃合同,建設紙廠、磚廠和沙石廠等[4]。
2 農村土地管理問題現狀
針對農村土地管理的執法主體是土地執法監察大隊,主要土地糾紛等案件都是由該部分負責受理。但是在一些地區其執法存在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2.1 執法力量不足
一些地區監察執法部門人員嚴重不足,每個人要分管多個鄉鎮,每個執法人員都在超負荷工作,這難免會出現工作失誤。在人員短缺的情況下,執法人員只能被動應付,不能主動進行違法調查、巡訪等工作。
執法工作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地的環境進行配備執法力量,不能千篇一律,統一配制,不利于對現實違法現象的治理。對于土地市場維護以及土地市場健康發展存在不利。
2.2 執法手段有效性差
目前,在地方面對土地違法案件,制止難、取證難以及執法難等已經成為事實,尤其是在土地部門缺乏有效的行政強制措施。正是該現象的存在,相關部門出臺了《行政強制法》,但是不久又被取消,原因是沒有上位法依據,這嚴重影響了土地執法的力度和效果。
2.3 行政執法處罰執行率相對低
當違法行為發生,執法部門就應給予處罰決定,只有這樣堅決給予違法行為回擊,才能夠使法律作用最大化發揮,才能減少或者遏制違法行為的發生。但是通過全國統計,國土部門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案件執行率并不足10%,這項數據說明,執法力度不足,不僅沒有打擊違法行為,而且助長了其違法行為,違法現象更是屢見不鮮[5]。人的行為是由其思想意識所支配,當他們的思想意識中存在違法行為且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時,他們會有恃無恐地繼續他們的行為。所以必須通過法律途徑強力遏制違法現象的發生和發展,讓違法者在思想中重視法律,依法行事。
2.4 部門溝通配合率低
部門之間溝通及配合率低主要是執法部門間缺少有效溝通和配合,且部門之間的職責也不夠明確,總會出現推諉現象,使其執法滯后,執法拖延。當違法行為即成現實,那么執法就失去了它的時效性,不僅延誤了執法的最佳時機,而且也會增加執法的難度,把執法利于被動狀態。
3 加強土地管理建議
農村土地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對于農村土地的管理是重點,堅決打擊違法占地,占地不用,土地荒廢等現象,保障農村土地健康有序的發展。
3.1 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的監督作用
農村土地流轉既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的進一步完善,對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及管理,是同業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續和發展。所以,政府相關部門要將農村土地流轉納入到正常工作范疇,并且要作為重點工作執行。在法律的基礎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管理[6]。確定農村土地流轉的形式和范圍,明確流轉的程序,加強對土地流轉中的違法行為的處置力度。規范流轉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土地流轉必須存在合同,并且規范合同的格式和文本,加強對土地流轉合同的指導。同時,要加大土地流轉合同制的宣傳力度,杜絕農村土地流轉的口頭協議、不規則簽署協議以及其他非合同協議等。
3.2 加強農村閑置土地管理
對于農村而言閑置土地眾多,尤其是北方地區,村落分布極為分散,并且一戶多宅院的現象非常普遍,加之大量養殖業在農村建設場地,但是當養殖業停業不做后場地也并沒有恢復成耕地,因此大量農村土地浪費。所以要加強農村閑置土地管理,變廢為耕。首先,管理要從政府有關部門開始,加強管理,執法部門也要配合,加強執法力度。其次,要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
3.3 加強農村土地登記制度
登記制度的執行可有效規范農村土地市場,如果法律上沒有對承包經營權進行設定登記規定,就談不上受法律保護,市場穩定性更無從談起。無土地登記不僅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而且損害了農民對土地投資的積極性,最終導致土地利用率降低。所以,執行土地登記制度必要的切實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7〕71號[R].2007.
[2]王萬茂.土地利用規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李凌.建設用地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4]趙楊,白新亞.試論《土地管理法》法律責任設定時應當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國土資源,2009(6).
[5]黃飛,羅春華.加強農村土地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6).
[6]劉彥隨,劉玉.中國農村空心化問題研究的進展與展望[J].地理研究,2010(1).
(責任編輯:趙中正)